一种反应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590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应釜装置,属于反应装置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使反应釜装置检修和冷凝器拆装方便的问题。一种反应釜装置,包括安装架、釜体、第一冷凝器和收集器,所述安装架上端具有安装板,所述釜体穿接在安装板上,所述釜体一部分位于安装板上方,另一部分位于安装板下方,所述釜体的下端与安装架的下端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间距,所述第一冷凝器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冷凝器进口端和釜体上端的出气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下方设置有收集器,所述收集器和第一冷凝器出口端通过管路连接。本反应釜装置,使反应釜装置检修和冷凝器拆装方便。应釜装置检修和冷凝器拆装方便。应釜装置检修和冷凝器拆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反应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反应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完成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0003]现有的反应釜装置通常包括釜体,为了生产效率高,现有的釜体通常体积大且高度高,这样就给釜体检修操作带来不便,同时产品在釜体内进行合成反应的过程中,釜体内会产生包含大量物料的蒸汽,为了对蒸汽进行回收,现有反应釜装置通常采用冷凝器与釜体连接,使冷凝器对反应中的产生的汽体进行冷凝并回收,但冷凝器在工作过程中会积累污垢,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后需要进行拆洗,否则影响冷凝器的效果,因此,在反应釜装置中如何使冷凝器的拆装方便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反应釜装置,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反应釜装置检修和冷凝器拆装方便。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反应釜装置,包括安装架、釜体、第一冷凝器和收集器,所述安装架上端具有安装板,所述釜体穿接在安装板上,所述釜体一部分位于安装板上方,另一部分位于安装板下方,所述釜体的下端与安装架的下端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间距,所述第一冷凝器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冷凝器进口端和釜体上端的出气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下方设置有收集器,所述收集器和第一冷凝器出口端通过管路连接。
[0007]当需要对釜体进行检修时,可以在安装板上对釜体的上端进行检修,也可以在地面上且位于安装板的下方对釜体的下端进行检修,能够方便地实现釜体的检修,第一冷凝器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板上,当第一冷凝器需要拆洗时,在安装板上就可以实现第一冷凝器的拆卸,清洗完成后在安装板上将第一冷凝器重新安装在安装上,可方便地实现第一冷凝器的安装拆卸,收集器位于安装板的下方,收集器用于收集经过第一冷凝器后冷凝成的液体进行回收。
[0008]在上述的反应釜装置中,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固定架,所述第一冷凝器可拆卸连接在固定架上,所述第一冷凝器上设置有两个底脚,两个底脚与固定架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架用于第一冷凝器的安装,操作人员可以在安装板上方便地实现在安装板对冷凝器进行安装拆卸,通过紧固件使第一冷凝器安装拆卸较为方便。
[0009]在上述的反应釜装置中,本反应釜装置包括卸料阀、循环泵和储料罐,所述卸料阀设置在釜体的底部,所述卸料阀和循环泵通过管路相连接,所述循环泵和储料罐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储料罐上端具有出气端且该出气端与第一冷凝器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卸料阀与循环泵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储料罐与第一冷凝器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四
阀门,所述储料罐内设置有对卸载的物料进行冷却的环形盘管。当釜体内物料合成后,开启卸料阀,并开启第三阀门,将物料通过循环泵输送到储料罐内,开启第四阀门,通过储料罐内设置的环形盘管通过冷却水对合成的物料进行冷却,储料罐出气端的气体通过管路被第一冷凝器吸收,这样就使合成的物料冷却速度块,通过卸料阀自动卸料,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0]在上述的反应釜装置中,所述釜体上端的出气口与第一冷凝器进口端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接管,所述接管内设置若干个挡板,相邻两个挡板均相平行使接管内形成蛇形的通道。对釜体内进行抽真空或釜体内反应的过程中,若干个挡板能够防止釜体内的物料从釜体内被抽出,保证只能够使气体从接管通过然后该管路流入第一冷凝器内。
[0011]在上述的反应釜装置中,本反应釜装置还包括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呈竖向设置,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安装板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一部分位于安装板上方,另一部分位于安装板下方,所述第二冷凝器进口端与第一冷凝器出口端通过管路连接,第二冷凝器出口端与收集器通过管路连接。在安装板上可以直接拆卸第二冷凝器,进行清洗后重新通过紧固件将第二冷凝器固定在安装板上,第二冷凝器一部分位于安装板上方,另一部分位于安装板下方,便于第二冷凝器出口端与下方的收集器通过管路连接,第二冷凝器进口端与第一冷凝器出口端通过管路连接,因此,使第二冷凝器安装拆卸较为方便。
[0012]在上述的反应釜装置中,第一冷凝器出口端与釜体上端之间设置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上具有弯管,所述弯管处设置有第五阀门,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一阀门开启时,使经过第一冷凝器后的物料回流到釜体内,第五阀门开启使回流管残留的物料通过第五阀门排出来,防止物料堵塞回流管。
[0013]在上述的反应釜装置中,所述第二冷凝器出口端与收集器连接的管路上还设置有管道视镜,所述第二冷凝器出口端与收集器连接的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二阀门。管道视镜用于观察第二冷凝器流出液体的情况,判断是否对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进行拆洗,第二阀门用于控制从第二冷凝器流出的液体是否流入被收集器收集。
[0014]在上述的反应釜装置中,本反应釜装置还包括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呈竖向设置,所述第二冷凝器穿接在固定架上且位于第一冷凝器的下方,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固定架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进口端与第一冷凝器出口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出口端与收集器通过管路连接。在安装板上可以直接拆卸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进行清洗后重新通过紧固件将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固定在固定架上,因此,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安装拆卸较为方便。
[0015]在上述的反应釜装置中,所述第二冷凝器出口端与釜体上端之间设置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上具有弯管,所述弯管处设置有第五阀门,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用于疏通或封闭管路的第一阀门。第一阀门开启时,使经过第二冷凝器后的物料回流到釜体内,第五阀门开启使回流管残留的物料通过第五阀门排出来,防止物料堵塞回流管。
[0016]在上述的反应釜装置中,本反应釜装置还包括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与收集器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安装架还包括若干支撑柱,若干个支撑柱呈周向连接在安装板下侧,所述釜体的下端与支撑柱的下端在竖直方向具有间距,所述安装架的一侧设置有扶梯,所述扶梯的上端与安装板相连。扶梯方便操作人员进入安装板上实现釜体检修,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的拆装,真空泵用于抽出收集器内的液体。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反应釜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0018]1、在安装板上对釜体的上端进行检修,也可以在地面上且位于安装板的下方对釜体的下端进行检修,能够方便地实现釜体的检修,在安装板上就可以实现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的拆卸,清洗完成后,在安装板上将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重新固定,因此,能够方便地实现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的安装拆卸。
[0019]2、当釜体内物料合成后,开启卸料阀,并开启第三阀门,将物料通过循环泵输送到储料罐内,开启第四阀门,通过储料罐内设置的环形盘管通过冷却水对合成的物料进行冷却,使合成的物料冷却速度块,通过卸料阀自动卸料,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装置,包括安装架(1)、釜体(2)、第一冷凝器(3)和收集器(4),所述安装架(1)上端具有安装板(1a),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2)穿接在安装板(1a)上,所述釜体(2)一部分位于安装板(1a)上方,另一部分位于安装板(1a)下方,所述釜体(2)的下端与安装架(1)的下端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间距,所述第一冷凝器(3)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板(1a)上,所述第一冷凝器(3)进口端和釜体(2)上端的出气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安装板(1a)的下方设置有收集器(4),所述收集器(4)和第一冷凝器(3)出口端通过管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应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a)上设置有固定架(1a1),所述第一冷凝器(3)可拆卸连接在固定架(1a1)上,所述第一冷凝器(3)上设置有两个底脚(3a),两个底脚(3a)与固定架(1a1)通过紧固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反应釜装置,其特征在于,本反应釜装置包括卸料阀(10)、循环泵(11)和储料罐(12),所述卸料阀(10)设置在釜体的底部,所述卸料阀(10)和循环泵(11)通过管路相连接,所述循环泵(11)和储料灌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储料罐(12)上端具有出气端且该出气端与第一冷凝器(3)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卸料阀(10)与循环泵(11)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110),所述储料罐(12)与第一冷凝器(3)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123),所述储料罐(12)内设置有对卸载的物料进行冷却的环形盘管。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一种反应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2)上端的出气口与第一冷凝器(3)进口端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接管(32),所述接管(32)内设置若干个挡板(32a),相邻两个挡板(32a)均相平行使接管(32)内形成蛇形的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一种反应釜装置,其特征在于,本反应釜装置还包括第二冷凝器(5),所述第二冷凝器(5)呈竖向设置,所述第二冷凝器(5)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连接块(5a),所述连接块(5a)与安装板(1a)通过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德莱弗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