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固定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5845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53
留置针固定带,有效的解决了常规留置针固定带容易断裂、松脱,不耐汗、水,往往需要反复固定,部分病人皮肤产生不适,留置针的“y”型头固定不佳,往往导致留置针延长管处旋转、打折甚至导致留置针的滑脱,缩短了留置针的使用时间,降低了患者对留置针使用感受,无法自由调节松紧度,覆盖塑料组件存在使患者受伤危险的问题,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上端前侧固定连接有梯形固定带,梯形固定带的前端上部可与本体下端互相粘接,本体的上端后部固定连接有矩形固定带,矩形固定带的后端和本体的上端互相粘接,本体的后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松紧带,本体的后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松紧带。体的后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松紧带。体的后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松紧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留置针固定带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
,尤其是涉及留置针固定带。

技术介绍

[0002]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品,目前已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能避免反复穿刺对病人血管造成的损伤,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y”型头部位则通常运用胶带固定,这种胶带容易断裂、松脱,不耐汗、水,往往需要反复固定,且胶带长时间附着于皮肤,部分病人产生不适,甚至过敏现象,留置针的“y”型头固定不佳,往往导致留置针延长管处旋转、打折甚至导致留置针的滑脱,缩短了留置针的使用时间,降低了患者对留置针使用感受,现有留置针固定装置大都采用单一使用场景,如专为在前臂使用的套袖式固定装置,或专为手背使用的手套式固定装置等,无法自由调节松紧度,部分装置穿此处被覆盖或者视窗为塑料组件,在日常活动时存在使患者受伤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留置针固定带,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留置针固定带容易断裂、松脱,不耐汗、水,往往需要反复固定,部分病人皮肤产生不适,留置针的“y”型头固定不佳,往往导致留置针延长管处旋转、打折甚至导致留置针的滑脱,缩短了留置针的使用时间,降低了患者对留置针使用感受,无法自由调节松紧度,覆盖塑料组件存在使患者受伤危险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上端前侧固定连接有梯形固定带,梯形固定带的前端上部可与本体下端互相粘接,本体的上端后部固定连接有矩形固定带,矩形固定带的后端和本体的上端互相粘接,本体的后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松紧带,本体的后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松紧带。
[0005]优选的,所述本体上下双面的材质为魔术贴圆毛面。
[0006]优选的,所述梯形固定带的前端上侧固定连接有第四刺毛面,第四刺毛面可以和本体下端互相粘接。
[0007]优选的,所述矩形固定带的后部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刺毛面,第三刺毛面可以和本体互相粘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松紧带的后部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刺毛面,第一刺毛面可以和本体互相粘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松紧带的后部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刺毛面,第二刺毛面可以和本体互相粘接。
[0010]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留置针固定带容易断裂、松脱,不耐汗、水,往往需要反复固定,部分病人皮肤产生不适,留置针的“y”型头固定不佳,往往导致留置针延长管处旋转、打折甚至导致留置针的滑脱,缩短了留置针的使用时间,降低了患者对留置针使用感受,无法自由调节松紧度,覆盖塑料组件
存在使患者受伤危险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俯视状态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实用底部立体示意图。
[0014]图中标号:1、梯形固定带;2、本体;3、矩形固定带;4、第三刺毛面;5、第一松紧带;6、第二松紧带;7、第四刺毛面;8、第二刺毛面;9、第一刺毛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本技术包括本体2,所述本体2的上端前侧固定连接有梯形固定带1,梯形固定带1的前端上部可与本体2下端互相粘接,本体2的上端后部固定连接有矩形固定带3,矩形固定带3的后端和本体2的上端互相粘接,本体2的后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松紧带5,本体2的后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松紧带6。
[0017]本体2的长6厘米,宽4厘米,梯形固定带1宽4厘米长约5厘米,斜边腰以上底向下缝于主体处,可以通过梯形固定带1前端上部和本体2的底部进行粘接,与主体侧边形成漏斗形状,与留置针“y”型头形状相合,以防止留置针“y”型头下滑,用以固定“y”型头于主体上,矩形固定带3用以固定“y”型头一侧正压接头/肝素帽,防止“y”型头上滑,第一松紧带5和第二松紧带6宽1厘米,长约10

15厘米,第一松紧带5和第二松紧带6可以缠绕在患者的手背、脚背、上肢、脖颈处,方便对于这几个部位的留置针进行固定,与本体2构成“匚”结构,“匚”结构利于观察穿刺处情况,同时覆盖于留置针贴膜上下边,有利于防止贴膜卷边,并且方便留置针穿刺处暴露,易于观察。
[0018]所述本体2上下双面的材质为魔术贴圆毛面。
[0019]本体2的上下两面的材质是细小柔软的纤维圆毛面,可以与魔术贴的刺毛面进行粘接配合,方便调节。
[0020]所述梯形固定带1的前端上侧固定连接有第四刺毛面7,第四刺毛面7可以和本体2下端互相粘接。
[0021]梯形固定带1的前端上端固定连接的第四刺毛面7可以向后翻折过来和本体2底部进行粘接,可以更好的对“y”型头更好的固定。
[0022]所述矩形固定带3的后部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刺毛面4,第三刺毛面4可以和本体2互相粘接。
[0023]矩形固定带3后部固定连接的第三刺毛面4,可以方便和本体2进行粘接,并且方便对正压接头/肝素帽进行直接固定。
[0024]所述第一松紧带5的后部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刺毛面9,第一刺毛面9可以和本体2互相粘接。
[0025]第一松紧带5具有弹性,在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缠绕后,通过第一刺毛面9可以和本体2粘接,进行固定。
[0026]所述第二松紧带6的后部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刺毛面8,第二刺毛面8可以和本体2
互相粘接。
[0027]第二松紧带6具有弹性,在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缠绕后,通过第二刺毛面8可以和本体2粘接,进行固定,可自由调教松紧度,保证既不会太紧导致血液不畅,又不会太松达不到固定效果。
[0028]本技术使用时,本体2的长6厘米,宽4厘米,梯形固定带1宽4厘米长约5厘米,斜边腰以上底向下缝于主体处,可以通过梯形固定带1前端和本体2的底部粘接,与主体侧边形成漏斗形状,与留置针“y”型头形状相合,以防止留置针“y”型头下滑,用以固定“y”型头于主体上,矩形固定带3用以固定“y”型头一侧正压接头/肝素帽,防止“y”型头上滑,第一松紧带5和第二松紧带6宽1厘米,长约10

15厘米,第一松紧带5和第二松紧带6可以缠绕在患者的手背、脚背、上肢、脖颈处,方便对于这几个部位的留置针进行固定,与本体2构成“匚”结构,“匚”结构利于观察穿刺处情况,同时覆盖于留置针贴膜上下边,有利于防止贴膜卷边,并且方便留置针穿刺处暴露,易于观察,可自由增减松紧度,避免固定过紧导致肢体血液循环不畅,根据使用部位不同可改变固定形状,可用度高,固定效果好,且不怕汗、血、水等污渍,可清洗,可水洗,反复使用,住院期间一人一用,全布料制作,无塑料组件,成本低,亲肤低致敏,增加使用舒适感,患者体验好,接受度高。
[0029]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留置针固定带容易断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留置针固定带,包括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2)的上端前侧固定连接有梯形固定带(1),梯形固定带(1)的前端上部可与本体(2)下端互相粘接,本体(2)的上端后部固定连接有矩形固定带(3),矩形固定带(3)的后端和本体(2)的上端互相粘接,本体(2)的后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松紧带(5),本体(2)的后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松紧带(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2)上下双面的材质为魔术贴圆毛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固定带(1)的前端上侧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翠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