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气机叶轮探伤用自动浸泡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579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气机叶轮探伤用自动浸泡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叶轮的第一支架、浸泡叶轮的清洗装置、移动叶轮的移动机构、输送叶轮的输送机构、烘干叶轮的烘干装置和取放所述第一支架的取料机构;所述第一支架和叶轮置于所述清洗装置内;所述清洗装置沿所述移动机构移动方向并列设置;所述烘干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上;所述取料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上。解决了现有方案中的叶轮着色时间较长,且叶轮吹干时间较长,影响叶轮着色探伤检测的效率问题。探伤检测的效率问题。探伤检测的效率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气机叶轮探伤用自动浸泡烘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气机叶轮探伤用自动浸泡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压气机叶轮是燃气涡轮发动机的主要部件之一,其作用就是在低流阻损失情况下对所流过的气流加功以提高其压强。压气机叶轮的结构比较复杂,其加工精度很难保证。为了保证叶轮的加工要求,需要对叶轮表面的裂纹和气孔等进行检测。对压气机的叶轮表面检测多采用着色探伤检测。叶轮需要分别依次浸泡渗透剂、显影剂和清洗剂。再通过风扇将叶轮吹干。
[0003]现有方案采用人工的方式将叶轮放置在不同的搅拌筒内浸泡不同的溶液试剂,再将叶轮铺设后通过风扇吹干。这样的方案导致,叶轮着色时间较长,且叶轮吹干时间较长,影响叶轮着色探伤检测的效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气机叶轮探伤用自动浸泡烘干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叶轮着色时间较长,且叶轮吹干时间较长,影响叶轮着色探伤检测的效率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压气机叶轮探伤用自动浸泡烘干装置
[0007]包括放置叶轮的第一支架、浸泡叶轮的清洗装置、移动叶轮的移动机构、输送叶轮的输送机构、烘干叶轮的烘干装置和取放所述第一支架的取料机构;所述第一支架和叶轮置于所述清洗装置内;所述清洗装置沿所述移动机构移动方向并列设置;所述烘干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上;所述取料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上。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主架、并列叠加设置在所述主架内的层板和围绕所述主架设置的外板;所述叶轮并列放置在所述层板上;所述外板滑动设置在所述主架上。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相邻所述层板之间设置有撑柱;所述撑柱两端分别嵌入相邻所述层板上。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清洗装置包括外体、设置在所述外体内的挂体、搅拌溶液的搅拌件和驱动所述搅拌件旋转的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一支架挂置在所述挂体上;所述搅拌件旋转设置在所述外体内;所述搅拌件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装置驱动端。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底座、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二支架和驱动所述第二支架移动的第二动力装置;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二支架上旋转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第一齿轮旋转。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取料机构包括第三动力装置、取料架、滑动设置在所述
第二支架上的第二齿条、滑动设置在所述取料架上的取料件、设置在所述取料架上的第四动力装置和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三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第二齿轮旋转;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条;所述第四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取料件嵌入所述第一支架。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架、旋转设置在所述输送架两端的带轮、输送所述叶轮的输送带和驱动所述带轮旋转的第五动力装置;所述输送带绕设在在所述带轮上;所述第五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架上。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围绕所述带轮两侧开设有锥面;所述锥面由内向外逐渐收窄;所述输送带贴合所述锥面;所述输送带上设置有支撑所述第一支架的凸块;所述凸块并列设置在所述输送带上。
[00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罩、烘干板、分流板、吹入气体的风机和加热所述气体的加热管;所述烘干板设置在所述烘干罩内所述第一支架两侧;所述分流板设置在相邻所述烘干板之间;所述分流板向靠近所述风机方向弯折;所述加热管铺设在所述分流板上靠近所述风机的一侧;所述烘干板上并列开设有流动气体的第一流通孔;所述第一流通孔直径沿所述气体流动方向逐渐增大。
[00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分流板上并列开设有第二流动孔;所述分流板上设置有立板;所述立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流动孔两侧。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1)通过撑柱支撑住层板,使得层板的下表面避免接触叶轮上端,使得叶轮可以充分接触溶液,避免叶轮之间相互碰触影响叶轮质量;(2)第一动力装置驱动搅拌件旋转,搅拌件带动溶液在外体内流动,溶液与叶轮表面充分接触;(3)通过移动机构完成叶轮的前后水平移动,取料机构完成叶轮的上下移动和夹持,使得叶轮分别进入不同的溶液内,叶轮浸泡万溶液后移动到输送机构上,通过移动机构和取料机构完成叶轮的自动化浸泡;(4)通过凸块支撑第一支架和叶轮,使得第一支架和叶轮可以平稳的沿输送架移动,通过输送带贴合锥面,使得第一支架上溶液和叶轮上溶液沿输送带流出,方便叶轮的烘干;(5)通过开设不同直径的第一流通孔,使得热气体可以沿不同的第一流通孔流出,使得热气体可以均匀的对第一支架和叶轮进行烘干,避免了热气体沿位于上方的第一流通孔全部流出;(6)通过第二流动孔和第一流通孔流出热气体,使得可以从第一支架和叶轮的上方和前后两侧进行烘干,可以将叶轮均匀烘干,缩短了叶轮烘干时间。
附图说明
[0018]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压气机叶轮探伤用自动浸泡烘干装置的俯视结构图。
[0019]图2示出了本技术清洗装置的主视结构图。
[0020]图3示出了本技术第一支架的主视结构图。
[0021]图4示出了图1中A处的主视结构图。
[0022]图5示出了图1中B处的主视结构图。
[0023]图6示出了图1中C处的俯视结构图。
[0024]图7示出了本技术烘干装置的右视结构图。
[0025]附图中标记:1、第一支架;11、主架;12、层板;13、外板;14、撑柱;2、清洗装置;21、外体;22、挂体;23、搅拌件;24、第一动力装置;3、移动机构;31、底座;32、第二支架;33、第二动力装置;34、第一齿条;35、第一齿轮;4、输送机构;41、输送架;42、带轮;43、输送带;44、第五动力装置;45、锥面;46、凸块;5、烘干装置;51、烘干罩;52、烘干板;53、分流板;54、风机;55、加热管;56、第一流通孔;57、第二流动孔;58、立板;6、取料机构;61、取料架;62、第二齿条;63、第三动力装置;64、取料件;65、第四动力装置;66、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提出的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气机叶轮探伤用自动浸泡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叶轮的第一支架、浸泡叶轮的清洗装置、移动叶轮的移动机构、输送叶轮的输送机构、烘干叶轮的烘干装置和取放所述第一支架的取料机构;所述第一支架和叶轮置于所述清洗装置内;所述清洗装置沿所述移动机构移动方向并列设置;所述烘干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上;所述取料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气机叶轮探伤用自动浸泡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主架、并列叠加设置在所述主架内的层板和围绕所述主架设置的外板;所述叶轮并列放置在所述层板上;所述外板滑动设置在所述主架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气机叶轮探伤用自动浸泡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层板之间设置有撑柱;所述撑柱两端分别嵌入相邻所述层板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气机叶轮探伤用自动浸泡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装置包括外体、设置在所述外体内的挂体、搅拌溶液的搅拌件和驱动所述搅拌件旋转的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一支架挂置在所述挂体上;所述搅拌件旋转设置在所述外体内;所述搅拌件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装置驱动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气机叶轮探伤用自动浸泡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底座、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二支架和驱动所述第二支架移动的第二动力装置;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二支架上旋转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第一齿轮旋转。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气机叶轮探伤用自动浸泡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机构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安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永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