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传递元件与应用它的按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5763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动能传递元件,应用于一按键结构中用以触压一电闸,此动能传递元件具有一弯折部以及分别连接于弯折部两侧的第一延展部及第二延展部,其中第一延展部是作为固定支点,如此一来当使用者触压第二延展部时,可使动能传递元件的弯折部向外凸出而触动电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按键结构,特别是有关一种具有动能传递元件的按键结构,借助此动能传递元件的运用,使按键结构具有复数个触动面。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就现代人而言电脑已成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其中,笔记本电脑所带来的轻便与可携带的优点更成为商务人士在工作上的最佳伙伴,因此笔记本电脑在设计上愈趋轻巧,此外在功能上也更加全面、完整,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一般笔记本电脑在侧边上都会设计一些按键供使用者简易操作(如开关、调整音量或是盘片按键),这些按键通常只具有单一触动面,因此极易因为日久的操作而造成按键疲乏而无法使用,且因为只具有单一触动面,所以使用者只能配合触动面的方向按压,若按压位置不对,即无法使按键作用。因此单一触动面的按键既无法增加按键的灵敏度与使用者的便利性,也容易使按键卡住无法使用。请参阅图1a所示,是现有笔记本电脑的外观示意图,笔记本电脑1包括一上壳体101、一下壳体102、一显示屏幕11、一操作面板12及一按键结构13。其中显示屏幕11与操作面板12分别组装于上壳体101与下壳体102中,且显示屏幕11用以显示操作面板12的状态。且按键结构13设置于下壳体102侧边,用以操作笔记本电脑1的其他操作功能。请参阅图1b所示,是图1a的笔记本电脑的按键结构AA’剖面示意图。按键结构13包括一弹性平面131及一电路板132。由壳体10所组装起来所构成的内部空间,可用来容置按键结构13的弹性平面131及电路板132。弹性平面131为一平面软性塑胶材质,一侧固定于壳体10,另一侧包含一按压平面1311,且按压平面1311凸出于壳体10之外。电路板132正位于动能传递元件131下方,且一电闸1322制作于电路板132上。当使用者按压按压平面1311时,借助使用者的施力传递至弹性平面131的中心处一凸块1312上。由于电闸1322正对于与凸块1312下方,借助施力将凸块1312凸出时会触碰到电闸1322,此时便由电闸1322作为一电性连接启动电路板132的开关。基于上述现有的按键结构仅仅接收来自单一按压平面的施力,所以若使用者在长期用力按压下,极易因为日久的操作而造成按键疲乏,且可能导致按键陷入壳体中且出现卡合现象而无法传递施力。另一方面,当使用者按压按键平面时,因施力导致凸块向下触碰电闸,现有弹性平面为一整个平面设计,因而容易在弹性平面整体向下移动时误触电路板上其他开关。因此,适应新一代电脑科技的使用需求,一耐用且有效触动开关的按键结构解决方案,乃是为熟悉本技术的人员所需急于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即是提供一种按键结构,特别是一种具有动能传递元件的按键结构,借助此动能传递元件的运用,使按键结构具有复数个触动面。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动能传递元件,应用于一按键结构中用以触压一电闸,此动能传递元件具有一弯折部以及分别连接于弯折部两侧的第一延展部及第二延展部,其中第一延展部是作为固定支点,如此一来当使用者触压第二延展部时,亦即第二延展部接收触压动能时,可使动能传递元件的弯折部向外凸出而触动电闸。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动能传递元件还包括一凸出部,此凸出部为一板块并连接于弯折部外侧,用以触压正对于凸出部下方的电闸。其中凸出部是一方形、圆形或多边形;凸出部表面并有一凸出十字肋,可利用十字肋来接触电闸的电性开关。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动能传递元件可为弹性塑胶或金属材质且为一体成形,并可为一U型、V型或W型的形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其中电闸制作于一电路板上且借助电路板作为电性连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其中第一延展部上具有复数个孔洞,用以与上盖相锁固。且上盖可具有热融柱,并与上盖以热融合方式结合。另外,第二延展部凸出于壳体外且具有复数个触动面,使用者可触压任一触动面,如此一来,弯折部便会向外凸出而触动电闸。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装置的按键结构包括一动能传递元件、一电路板及一壳体。动能传递元件具有一弯折部、一第一延展部、一第二延展部、及一凸出部。第一及第二延展部分别连接于弯折部两侧,其中第一延展部是作为固定支点,另外,凸出部形成于弯折部的外侧。另外,电闸制作于电路板上,且电闸正对应于凸出部,且壳体将动能传递元件及电路板包覆于其中,但第二延展部是露出于壳体外面;如此可借助使用者触压第二延展部的触动面,使弯折部向外凸出而触动电闸的开关。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其中凸出部是一方形、圆形或多边形,且凸出部表面具有一凸出的十字肋,可利用十字肋来接触电闸的电路板开关。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其中动能传递元件可为弹性塑胶或金属材质且为一体成形,并可为一U型、V型或W型的形状。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其中壳体具有一上盖及一下盖,上盖具有热融柱,用以与第一延展部以热融合方式结合。另外,第二延展部露出于壳体外且具有复数个触动面,使用者可触压任一触动面,如此一来,弯折部便会向外凸出而触动电闸。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特点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所示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a是现有笔记本电脑之外观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按键结构AA’剖面示图;图2a是本专利技术按键结构的示意图;图2b是图2a的按键结构的截面图; 图3a是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动能传递元件正面示意图;图3b是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动能传递元件反面示意图;图3c是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动能传递元件侧面示意图;图3d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板结构;图4a是本专利技术的按键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及图4b是本专利技术的按键结构的组合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是揭示一种按键结构,特别是一种具有一动能传递元件的按键结构,借助此动能传递元件的运用,使按键结构具有复数个触动面,而提供使用者能沿着任意方向触压此按键结构。此按键结构可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或其它任意的电子装置,特别是可装设在这些电子装置的侧壁上,提供使用者能以各个方向的按压,触动电路开关。请参照图2a,此图显示了本专利技术按键结构,设置于笔记本电脑上的位置。一般来说,此按键结构20,可设置在笔记本电脑21的侧壁上,用以操作或调整笔记本电脑21的开关或其他操作功能。在图2b中,则显示了此按键结构20的截面图。如图中所示,此按键结构20包括一上盖201、一下盖202、一动能传递元件203、一电路板204。其中,借助组装上盖201与下盖202所构成的空间,可容置所需的动能传递元件203与电路板204或其它电子元件。动能传递元件203是设置于上盖201的内侧表面,是一板块结构。至于电路板204则设置于动能传递元件203下方,且电路板204上设置了一电闸2041开关。当动能传递元件203向下移动时,可触动电闸2041开关。为了方便理解,以下针对每个元件进行详细的描述。请参照图3a~c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动能传递元件20正面、反面及侧面示意图。其中动能传递元件203可区分为一弯折部31、第一延展部32与第二延展部33。其中弯折部31可为一V型板块,第一延展部32与第二延展部33分别连接于弯折部31两侧末端。另外弯折部31的V型板块的两侧板面上,分别具有一开口。第一延展部32是一平板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并可在此平板结构上制作复数个孔洞321,以便借助螺丝或其它的锁固元件,将第一延展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能传递元件,应用于一按键结构中用以触压一电闸,该动能传递元件具有一弯折部以及分别连接于该弯折部两侧的一第一延展部及一第二延展部,其中该第一延展部是作为固定支点,该弯折部是邻近于该电闸,该第二延展部接收触压动能时,该弯折部产生形变而触动该电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能传递元件,应用于一按键结构中用以触压一电闸,该动能传递元件具有一弯折部以及分别连接于该弯折部两侧的一第一延展部及一第二延展部,其中该第一延展部是作为固定支点,该弯折部是邻近于该电闸,该第二延展部接收触压动能时,该弯折部产生形变而触动该电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能传递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凸出部,具有一板块结构,连接于该弯折部,用以触压该电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能传递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凸出部是一方形、圆形或多边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能传递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凸出部还具有一十字肋,利用该十字肋来接触该电闸的电性开关。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能传递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弯折部、该第一延展部及该第二延展部为弹性塑胶或金属材质且为一体成型结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能传递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弯折部呈U型、V型或W型的形状。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能传递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延展部具有复数个触动面,使用者可触压任一该触动面,该弯折部凸出而触动该电闸,该第二延展部并凸出于一壳体外。8.一种电子装置的按键结构,包括一动能传递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智勇林山峯武
申请(专利权)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