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放置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574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便放置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柜体本体、万向轮、万向轮升降机构、底板、底板升降机构、及底座;底座下表面开设有升降口;万向轮升降机构设置在底座内且下端安装有四个万向轮,驱动四个万向轮同时向上移动或同时向下移动,使向上移动后的四个万向轮的下表面与底座下表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使向下移动后的四个万向轮伸出升降口外;底板升降机构设置在底座内且下端安装有底板,驱动底板向下移动或向上移动,使向下移动后的底板的下表面与底座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使向上移动后的底板缩回升降口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勘察地质时可保证稳定放置,不勘察地质时方便移动。不勘察地质时方便移动。不勘察地质时方便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放置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柜体放置领域,尤其是一种方便放置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主要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地质问题,对建筑地区做出工程地质评价。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体积大、难以搬移,一些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为了方便移动会在底部设置万向轮,可是设置了万向轮之后,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不能保证绝对的稳定,容易影响检测的数据,故亟需设计一种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在勘察地质时,可保证稳定放置,在不勘察地质时,方便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方便放置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勘察地质时可保证稳定放置,不勘察地质时方便移动。
[000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方便放置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柜体本体、万向轮、万向轮升降机构、底板、底板升降机构、及形成于所述柜体本体底部的底座;所述底座下表面开设有升降口;所述万向轮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万向轮升降机构的下端对称安装有四个所述万向轮,通过所述万向轮升降机构驱动四个所述万向轮同时向上移动或同时向下移动,使向上移动后的四个所述万向轮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下表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使向下移动后的四个所述万向轮伸出所述升降口外;所述底板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底板升降机构下端安装有所述底板,通过所述底板升降机构驱动所述底板向下移动或向上移动,使向下移动后的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使向上移动后的底板缩回所述升降口内。
[0005]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底座具有第一侧面,所述底座的升降口的四角还对称开设有竖直延伸的四个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靠近所述底座的第一侧面设置的其中一个所述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为第一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其它三个所述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为第二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各所述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分别包括构造为圆孔的下段及被构造为方孔的上段,所述底座还开设有第一锥形齿轮安装腔,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安装腔与所述第一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连通,所述底座的升降口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安装腔连通的连接口;所述万向轮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锥形齿轮、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传动皮带、及万向轮支撑杆,所述第一锥形齿轮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安装腔内,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可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下端形成有设置在所述连接口内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共同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对应的通孔,所述万向轮支撑杆有四个,即一个第一万向轮支撑杆和三个第
二万向轮支撑杆,所述第一万向轮支撑杆依次插入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安装腔的通孔和所述第一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内,三个所述第二万向轮支撑杆一一对应插入到三个所述第二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内,各所述万向轮支撑杆分别包括被构造为方柱的上段及被构造成圆柱的下段,各所述万向轮支撑杆的上段分别插在对应所述万向轮支撑杆的上段内,各所述万向轮支撑杆的下端一一对应固定有所述万向轮,各所述万向轮支撑杆的下段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纹,所述主动齿轮有一个,所述从动齿轮有三个,一个所述主动齿轮和三个所述从动齿轮的分别具有与所述万向轮支撑杆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孔,其中所述主动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万向轮支撑杆外,所述主动齿轮的上端与所述连接筒固定,三个所述从动齿轮一一对应地安装在另外三个所述万向轮支撑杆外,三个所述从动齿轮通过限位结构被限制在所述升降口的口底处转动,所述主动齿轮通过所述传动皮带带动三个所述从动齿轮转动。
[0006]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升降口的口底开设有与各所述从动齿轮一一对应且下窄上宽的第一环形限位槽;所述限位结构为对称形成于所述从动齿轮的上表面且下窄上宽两个第一限位块,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限位槽内。
[0007]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第一侧面开设有由外至内依次连通的第一旋转把手安装孔及第二锥形齿轮安装腔,所述第一旋转把手安装孔水平延伸,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安装腔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安装腔连通;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旋转把手及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旋转把手从所述底座的第一侧面插到所述第一旋转把手安装孔内,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一旋转把手的内端,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安装腔内,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啮合。
[0008]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旋转把手安装孔的内壁还开设有第二环形限位槽,所述第一旋转把手的外周形成有与所述第二环形限位槽配合的第一限位凸起。
[0009]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升降口内还开设有竖直延伸的底板升降杆安装孔,所述底板升降杆安装孔包括构造为圆孔的下段及被构造为方孔的上段,所述底座还开设有与所述底板升降杆安装孔中部连通的第三锥形齿轮安装腔;所述底板升降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锥形齿轮、及底板升降杆,所述第三锥形齿轮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三锥形齿轮安装腔内,所述第三锥形齿轮可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所述第三锥形齿轮的中部开设有上下贯通且与所述底板升降杆安装孔对应的内螺纹孔,所述底板升降杆被构造为方柱的上段及被构造成圆柱的下段,所述底板升降杆的上段插在所述底板升降杆安装孔的上段内,所述底板升降杆的下段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纹,所述底板升降杆的下段安装在所述底板升降杆安装孔的下段内且旋入所述第三锥形齿轮的内螺纹孔内,所述底板升降杆的下端固定有所述底板。
[0010]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三锥形齿轮安装腔的底面开设有上窄下宽的第三环形限位槽;所述第三锥形齿轮的下表面对称形成有上窄下宽两个第二限位块,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环形限位槽内。
[0011]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底座具有与所述底座的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所述底座的第二侧面开设有由外至内依次连通的第二旋转把手安装孔及第四锥形齿轮安装腔,所述第二旋转把手安装孔水平延伸,所述第四锥形齿轮安装腔与所述第三锥形齿轮安装腔连通;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旋转把手及第四锥形齿轮,所述第二旋转把手从所述底座的第二侧面插到所述第二旋转把手安装孔内,所述第四锥形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二旋
转把手的内端,所述第四锥形齿轮竖直设置在所述第四锥形齿轮安装腔内,所述第四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三锥形齿轮啮合。
[0012]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旋转把手安装孔的内壁还开设有第四环形限位槽,所述第二旋转把手的外周形成有与所述第四环形限位槽配合的第二限位凸起。
[0013]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特点为:该方便放置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底座下表面开设有升降口,万向轮升降机构设置在底座内,万向轮升降机构的下端对称安装有四个万向轮,通过万向轮升降机构驱动四个万向轮同时向上移动或同时向下移动,底板升降机构设置在底座内,底板升降机构下端安装有底板,通过底板升降机构驱动底板向下移动或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放置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柜体本体、万向轮、万向轮升降机构、底板、底板升降机构、及形成于所述柜体本体底部的底座;所述底座下表面开设有升降口;所述万向轮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万向轮升降机构的下端对称安装有四个所述万向轮,通过所述万向轮升降机构驱动四个所述万向轮同时向上移动或同时向下移动,使向上移动后的四个所述万向轮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下表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使向下移动后的四个所述万向轮伸出所述升降口外;所述底板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底板升降机构下端安装有所述底板,通过所述底板升降机构驱动所述底板向下移动或向上移动,使向下移动后的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使向上移动后的底板缩回所述升降口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放置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第一侧面,所述底座的升降口的四角还对称开设有竖直延伸的四个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靠近所述底座的第一侧面设置的其中一个所述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为第一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其它三个所述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为第二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各所述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分别包括构造为圆孔的下段及被构造为方孔的上段,所述底座还开设有第一锥形齿轮安装腔,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安装腔与所述第一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连通,所述底座的升降口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安装腔连通的连接口;所述万向轮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锥形齿轮、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传动皮带、及万向轮支撑杆,所述第一锥形齿轮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安装腔内,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可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下端形成有设置在所述连接口内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共同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对应的通孔,所述万向轮支撑杆有四个,即一个第一万向轮支撑杆和三个第二万向轮支撑杆,所述第一万向轮支撑杆依次插入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安装腔的通孔和所述第一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内,三个所述第二万向轮支撑杆一一对应插入到三个所述第二万向轮支撑杆安装孔内,各所述万向轮支撑杆分别包括被构造为方柱的上段及被构造成圆柱的下段,各所述万向轮支撑杆的上段分别插在对应所述万向轮支撑杆的上段内,各所述万向轮支撑杆的下端一一对应固定有所述万向轮,各所述万向轮支撑杆的下段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纹,所述主动齿轮有一个,所述从动齿轮有三个,一个所述主动齿轮和三个所述从动齿轮的分别具有与所述万向轮支撑杆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孔,其中所述主动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万向轮支撑杆外,所述主动齿轮的上端与所述连接筒固定,三个所述从动齿轮一一对应地安装在另外三个所述万向轮支撑杆外,三个所述从动齿轮通过限位结构被限制在所述升降口的口底处转动,所述主动齿轮通过所述传动皮带带动三个所述从动齿轮转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放置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口的口底开设有与各所述从动齿轮一一对应且下窄上宽的第一环形限位槽;所述限位结构为对称形成于所述从动齿轮的上表面且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进勇吴鹏琴赵洪虎熊召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