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中控面板底座注塑装置,包括主体、注塑管、导柱、脱模机构、导向装置、料斗、承接柱、多功能拼接装置,所述主体的下端设置有注塑管,所述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的一侧设置有承接柱,所述导柱的上端设置有脱模机构,所述脱模机构的上端设置有导向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面板底座注塑装置,可以使中控面板底座在被注塑时不会存在误差,使其精准度变高质量得以提升,而且也能使注塑方向不再是传统的单向工作,可以随时切换方向,可以使中控面板底座在拼接时不再是比较复杂的过程,而且此拼接装置能够使底座更加稳定而且不会因外力导致其受损,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中控面板底座注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中控面板底座注塑装置
,具体为一种汽车中控面板底座注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中控面板底座注塑装置是一种用于注塑汽车中控面板的装置,汽车中控系统是控制汽车空调、音响、车门、车窗等装置的系统。为了方便驾驶员的控制,汽车中控系统具有安装于汽车内部的中控面板,该中控面板嵌合于汽车驾驶室的前部位置,所以大部分厂家为了能够快速制造此中控面板都会使用到注塑装置。
[0003]现有的汽车中控面板底座注塑装置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0004]1.现有的汽车中控面板底座注塑装置,因长时间使用导致装置容易因振动从而使注塑方向偏离,而且传统的装置只能单向工作比较单一。
[0005]2.现有的汽车中控面板底座注塑装置,汽车中控面板底座存在装配不够方便,比较繁琐。
[0006]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针对以上缺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中控面板底座注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中控面板底座注塑装置,具备导向,稳定,简便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9](二)技术方案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中控面板底座注塑装置,包括主体、注塑管、导柱、脱模机构、导向装置、料斗、承接柱、多功能拼接装置,所述主体的下端设置有注塑管,所述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的一侧设置有承接柱,所述导柱的上端设置有脱模机构,所述脱模机构的上端设置有导向装置,所述主体的后端设置有料斗,所述料斗的下端设置有多功能拼接装置。
[0011]优选的,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底板、导向杆、张紧装置、井口盘、导引绳,所述导向杆位于底板的一侧,所述导引绳位于底板的另一侧,所述张紧装置位于导引绳的一侧,所述井口盘位于张紧装置的上端。
[0012]优选的,所述多功能拼接装置包括驱动装置、侧板、插杆、按压部件、翼板,所述侧板位于驱动装置的一侧,所述插杆位于驱动装置的前端外表面,所述按压部件位于驱动装置的另一侧,所述翼板位于按压部件的一侧。
[0013]优选的,所述底板与导向杆之间设置有槽口,所述导向杆的一侧通过槽口与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与张紧装置之间设置有导引绳,所述张紧装置的一侧通过导引绳与底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张紧装置与井口盘之间设置有螺栓,所述张紧装置的上
端通过螺栓与井口盘的下端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与插杆之间设置有凹槽,所述插杆的后端通过凹槽与驱动装置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按压部件之间设置有螺纹槽,所述驱动装置的一侧通过螺纹槽与按压部件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侧板与驱动装置之间设置有螺丝,所述侧板的一侧通过螺丝与驱动装置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按压部件与翼板之间设置有通孔,所述翼板的一侧通过通孔与按压部件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注塑管与导柱之间设置有接口,所述注塑管的上端通过接口与导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脱模机构与导向装置之间设置有螺丝,所述脱模机构的上端通过螺丝与导向装置的下端固定连接。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中控面板底座注塑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该汽车中控面板底座注塑装置,通过设置的导向装置,可以使中控面板底座在被注塑时不会存在误差,使其精准度变高质量得以提升,而且也能使注塑方向不再是传统的单向工作,可以随时切换方向,提高其工作效率,通过张紧装置使导引绳拉升处于绷紧状态,致使导向杆能够呈水平方向工作,而井口盘也能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非常方便高效。
[0019]2、该汽车中控面板底座注塑装置,通过设置的多功能拼接装置,可以使中控面板底座在拼接时不再是比较复杂的过程,能够缩短其拼接时间,而且此拼接装置能够使底座更加稳定而且不会因外力导致其受损,使其每块拼接材料粘合度更高,通过驱动装置提供输出动力并且由插杆将其前端固定住,使其在工作时不会发生晃动,通过慢慢使按压部件挤压使拼接更加简便。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种汽车中控面板底座注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一种汽车中控面板底座注塑装置的导向装置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一种汽车中控面板底座注塑装置的多功能拼接装置的示意图。
[0023]图中:1、主体;2、注塑管;3、导柱;4、脱模机构;5、导向装置;501、底板;502、导向杆;503、张紧装置;504、井口盘;505、导引绳;6、料斗;7、承接柱;8、多功能拼接装置;801、驱动装置;802、侧板;803、插杆;804、按压部件;805、翼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具体实施例一:
[0028]如图1
‑
3所示,一种汽车中控面板底座注塑装置,包括主体1、注塑管2、导柱3、脱模机构4、导向装置5、料斗6、承接柱7、多功能拼接装置8,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注塑管2,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导柱3,导柱3的一侧设置有承接柱7,导柱3的上端设置有脱模机构4,脱模机构4的上端设置有导向装置5,主体1的后端设置有料斗6,料斗6的下端设置有多功能拼接装置8,注塑管2与导柱3之间设置有接口,注塑管2的上端通过接口与导柱3的下端固定连接,脱模机构4与导向装置5之间设置有螺丝,脱模机构4的上端通过螺丝与导向装置5的下端固定连接。
[0029]具体实施例二:
[0030]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如图2所示,导向装置5包括底板501、导向杆502、张紧装置503、井口盘504、导引绳505,导向杆502位于底板501的一侧,导引绳505位于底板501的另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中控面板底座注塑装置,包括主体(1)、注塑管(2)、导柱(3)、脱模机构(4)、导向装置(5)、料斗(6)、承接柱(7)、多功能拼接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注塑管(2),所述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导柱(3),所述导柱(3)的一侧设置有承接柱(7),所述导柱(3)的上端设置有脱模机构(4),所述脱模机构(4)的上端设置有导向装置(5),所述主体(1)的后端设置有料斗(6),所述料斗(6)的下端设置有多功能拼接装置(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面板底座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5)包括底板(501)、导向杆(502)、张紧装置(503)、井口盘(504)、导引绳(505),所述导向杆(502)位于底板(501)的一侧,所述导引绳(505)位于底板(501)的另一侧,所述张紧装置(503)位于导引绳(505)的一侧,所述井口盘(504)位于张紧装置(503)的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面板底座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拼接装置(8)包括驱动装置(801)、侧板(802)、插杆(803)、按压部件(804)、翼板(805),所述侧板(802)位于驱动装置(801)的一侧,所述插杆(803)位于驱动装置(801)的前端外表面,所述按压部件(804)位于驱动装置(801)的另一侧,所述翼板(805)位于按压部件(804)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面板底座注塑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准一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