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乳液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2535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丙烯酸乳液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设于废水的排出口处的、将废水中大块悬浮物拦截的格栅,以及承接经由格栅流出的废水、并对废水进行均质均量的调节池,还包括承接所述调节池均质均量的废水、并将废水与依次加入的混凝剂和絮凝剂进行破乳和絮凝反应的破乳混凝反应池,以及依次设置的承接所述破乳混凝反应池反应后的废水并在重力作用下进行泥水分离的破乳沉淀池、承接所述破乳沉淀池分离的废水的上清液并进行有毒物质氧化降解的电芬顿反应池、中和池、将中和后的废水与加入的生活污水进行混合均质的均质池和生化处理系统,经所述生化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丙烯酸乳液废水的有效处理并使其能达标排放。并使其能达标排放。并使其能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丙烯酸乳液废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丙烯酸乳液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丙烯酸乳液废水的外观为均匀浆状胶黏体,COD高达20000mg/L,其有机物浓度高且具有毒性,且丙烯酸乳液废水中含有丙烯酸酯类、丙烯酸、苯乙烯、醇类、酸类及酯类等,成分复杂,目前应用较成熟的现有废水处理系统难以稳定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丙烯酸乳液废水处理系统,能够实现丙烯酸乳液废水的有效处理并使其能达标排放。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丙烯酸乳液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设于废水的排出口处的、将废水中大块悬浮物拦截的格栅,以及承接经由格栅流出的废水、并对废水进行均质均量的调节池,还包括承接所述调节池均质均量的废水、并将废水与依次加入的混凝剂和絮凝剂进行破乳和絮凝反应的破乳混凝反应池,以及依次设置的承接所述破乳混凝反应池反应后的废水并在重力作用下进行泥水分离的破乳沉淀池、承接所述破乳沉淀池分离的废水的上清液并进行有毒物质氧化降解的电芬顿反应池、中和池、将中和后的废水与加入的生活污水进行混合均质的均质池和生化处理系统,经所述生化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
[0005]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生化处理系统包括设有厌氧填料的第一水解酸化池,以及承接所述第一水解酸化池处理后的废水的、内设好氧填料和曝气系统的第一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池,还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沉淀池、设有厌氧填料的第二水解酸化池、内设好氧填料和曝气系统的第二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池、第二沉淀池及清水池,经由所述第一沉淀池可将所述废水分离成活性污泥和水,所述第一沉淀池内设有第一提升泵,以将活性污泥泵入第一水解酸化池。
[0006]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于所述调节池内设有将废水进行均质均量的搅拌装置。
[0007]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于所述调节池内设有将均质均量的废水泵入至所述破乳混凝反应池内的第二提升泵。
[0008]本技术的丙烯酸乳液废水处理系统,通过依次设置的格栅、调节池、破乳混凝反应池、破乳沉淀池、电芬顿反应池、中和池、均质池和生化处理系统,能够使丙酸洗乳液废水先后经过格栅进行大块悬浮物去除、在调节池内进行均质均量处理、在破乳混凝反应池内进行破乳及絮凝反应将大颗粒絮凝体沉降去除、在破乳沉淀池内进行泥水分离、在电芬顿反应池内进行有毒物质降解、在中和池内进行酸性中和、在均质池内与生活污水均质混合后经由生物处理系统进行有机物及COD去除,实现丙烯酸乳液废水的有效处理并使其能达标排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丙烯酸乳液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
[0011]1‑
格栅,2

调节池,3

破乳混凝反应池,4

破乳沉淀池,5

电芬顿反应池,6

中和池,7

均质池,81

第一水解酸化池,82

第一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池,83

第一沉淀池,84

第二水解酸化池,85

第二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池,86

第二沉淀池,87

清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3]实施例
[0014]由图1中所示,一种丙烯酸乳液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设于废水的排出口处的、将废水中大块悬浮物拦截的格栅1,以及承接经由格栅1流出的废水、并对废水进行均质均量的调节池2,还包括承接调节池2均质均量的废水、并将废水与依次加入的混凝剂和絮凝剂进行破乳和絮凝反应的破乳混凝反应池3,以及依次设置的承接破乳混凝反应池3反应后的废水并在重力作用下进行泥水分离的破乳沉淀池4、承接破乳沉淀池4分离的废水的上清液并进行有毒物质氧化降解的电芬顿反应池5、中和池6、将中和后的废水与加入的生活污水进行混合均质的均质池7和生化处理系统,经生化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
[0015]具体的,经由格栅1进行大块悬浮物拦截的废水自流进调节池2,于调节池2内设有将废水进行均质均量的搅拌装置,以及设有将均质均量后的废水泵入至破乳混凝反应池3内的第二提升泵,废水泵入至破乳混凝反应池3 内,于破乳混凝反应池3内先加入混凝剂对废水进行破乳,后加入絮凝剂发生絮凝反应而形成大颗粒絮凝体进行沉降,经破乳混凝反应后的废水自流进入破乳沉淀池4在重力作用下进行泥水分离,分离后的上清液自流进入电芬顿反应池5,在酸性条件下,以石墨烯为阴极,在充足曝气条件下氧气在阴极会发生2e还原反应,还原成H2O2,铁素体阳极氧化出Fe
2+
,H2O2在Fe
2+
催化作用下生成具有极高氧化电位的羟基自由基,氧化降解废水中的有毒物质,后自流进中和池6,通过pH自动检测装置于中和池6自动投加碱液调节流入中和池6中的废水的pH值至中性,再自流进均质池7与均质池7内混入的生活污水进行混合均质,最后混合均质后的污水进入生化处理系统进行有机物及COD去除,实现丙烯酸乳液废水的有效处理并使其能达标排放。
[0016]本实施例中,生化处理系统包括设有厌氧填料的第一水解酸化池81,以及承接第一水解酸化池81处理后的废水的、内设好氧填料和曝气系统的第一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池82,还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沉淀池83、设有厌氧填料的第二水解酸化池84、内设好氧填料和曝气系统的第二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池85、第二沉淀池86及清水池87,经由第一沉淀池83可将废水分离成活性污泥和水,所述第一沉淀池83内设有第一提升泵,以将活性污泥泵入第一水解酸化池81。
[0017]具体的,最后混合均质后的污水自流入第一水解酸化池81,第一水解酸化池81内装有厌氧填料,厌氧填料上生长有厌氧细菌可将废水中的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易生化的有机物,并降低COD,第一水解酸化池81处理后的废水自流进第一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池82,生长在好氧填料上的好氧细菌将有机物一部分分解为CO2和H2O,一部分有机物用于好氧细菌的繁殖,合成新的好氧细菌,从而去除有机物,后进入第一沉淀池83进行污泥与水的分离,
沉淀的污泥经由第一沉淀池83内的第一提升泵泵入第一水解酸化池81,分离出的水自流进第二水解酸化池84进一步将未分解完的有机物进一步分解,后自流进内设好氧填料和曝气系统的第二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池85进行有机物去除,再自流进第二沉淀池86进行固液分离,同理,第二沉淀池86内设有第三提升泵,将沉淀的污泥经由第三提升泵泵入第二水解酸化池84重复反应,分离后的水进入清水池87达标排放。
[001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烯酸乳液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废水的排出口处的、将废水中大块悬浮物拦截的格栅,以及承接经由格栅流出的废水、并对废水进行均质均量的调节池,还包括承接所述调节池均质均量的废水、并将废水与依次加入的混凝剂和絮凝剂进行破乳和絮凝反应的破乳混凝反应池,以及依次设置的承接所述破乳混凝反应池反应后的废水并在重力作用下进行泥水分离的破乳沉淀池、承接所述破乳沉淀池分离的废水的上清液并进行有毒物质氧化降解的电芬顿反应池、中和池、将中和后的废水与加入的生活污水进行混合均质的均质池和生化处理系统,经所述生化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乳液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处理系统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芳张春明尹淑菊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海绵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