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水窖互通的新型甘薯贮藏保鲜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4917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甘薯育保鲜贮藏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与水窖互通的新型甘薯贮藏保鲜窖,水窖口设置在水窖的上部位置,水窖口与水窖为挖成的一体结构;第一贮藏保鲜窖和第二贮藏保鲜窖之间通过互通通道互通连接;通风口固定设置在互通通道与第一贮藏保鲜窖和第二贮藏保鲜窖互通的上部中间位置;换气管固定设置有两根,一根固定设置在第一贮藏保鲜窖的上部中间位置,另一根固定设置在第二贮藏保鲜窖的上部中间位置。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水窖向甘薯贮藏保鲜窖中输送水分,改善了甘薯贮藏保鲜窖中的湿度,提高了甘薯贮藏保鲜窖的贮藏保鲜条件,提高对甘薯的贮藏保鲜效果,同时改善了水窖中的水质,减少水窖中内表面的开裂,降低了水质污染。低了水质污染。低了水质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水窖互通的新型甘薯贮藏保鲜窖


[0001]本技术属于甘薯贮藏保鲜
,具体涉及一种与水窖互通的新型甘薯贮藏保鲜窖。

技术介绍

[0002]甘薯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广泛种植,在不同区域,其生育期受各地气候条件、栽培制度及人们对甘薯的需求而定。甘薯起源于热带,喜热怕冷,最适宜生长温度21—26℃,低于15℃生长停止,低于9℃易出现冻害,高于38℃生长受抑制。故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北薯区,在当地日平均气温降至15℃左右时开始收获,尽可能在日平均气温降至12℃前结束。若收获过早会影响鲜薯产量,同时气温高,甘薯入窖容易造成病害发生;若收获过晚易受冷害、影响贮藏。
[0003]甘薯是活体,在收获后贮存期间仍然保持着呼吸等生理活动。贮藏期的适宜温度应保持在10℃

13℃,最低不能低于9℃,最高不应超过15℃;湿度控制在85%左右;要有充足的氧气。如果温度长时间低于9℃,容易造成甘薯细胞壁果胶质分离析出,继而坏死,形成软腐;而温度高于15℃时生命活动加强,容易生根萌芽,造成养分大量消耗,内部出现空隙,就是所谓的糠心,同时病菌的活动力上升,容易出现病害。湿度超过85%影响表层生理活动,利于病菌滋生,易感染病害;湿度过低,薯块失水多,重量减轻,口感变差,影响薯块品质及发芽能力。充足的氧气能够满足甘薯呼吸,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若贮藏室内通风性差,甘薯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积聚在底层,容易造成大面积腐烂。因此,不管何种贮藏方式在管理上都要注意通风,控制好温度和湿度。
[0004]目前甘薯贮藏窖型很多,归纳起来有4种基本类型。(1)高温屋窖:可选择院内或宅旁背风向阳处,也可选择在两座房的夹道中,长度可根据需要而定。按贮藏量多少可分为两间、三间不等。一般每间可贮1500~3000千克,一般长2~3米,宽2~2.3米,可分为半地下式及地上式两种。如修建半地下式可向下挖0.7~1米。再垒墙,地下墙厚0.2米。如修建地上式可自地面向上垒墙,地上墙厚0.7米。可垒成双层墙,中间填土或碎草,墙高2米,门留在南边或东边,瓦顶或草顶皆可,顶厚0.3~0.5米,三草三泥,房沿结合严密,不要留缝,以利保温。房建好后可在室内建回龙火道,进火口要与地面平,伸到后墙再返回前墙,出火口要高出地面0.7~1米,通至室外并修烟囱,高出屋顶。(2)井窖:井筒深3~4米,井筒上口直径约0.8米,下口直径约1米,有利保温。窖内挖两个洞,洞宽1.7米,高1.7~1.9米,长2.6~3米,洞顶半月形,洞门宽约0.8米,高约2米,两个洞可贮藏薯种3000千克左右。为了便于通气,在井窖两边各设通气洞1个,通气洞沿井筒壁垂直开挖成。如温度下降即可堵死。(3)棚窖:在地下水位较高,不宜打井窖的地区常用棚窖。棚窖一般贮量为1500~2500千克,也有高达5000千克以上的。因构造不同可分为十字型、非字型等,深度1.7~2.3米。棚窖的窖温主要靠呼吸作用放出的热量来维持,所以贮藏量不能太少(不得少于2500千克),太少窖温低。窖上搭棚架盖草和土。(4) 发券大窖(又称拱形大窖);此窖最好采用半地下式,即从地面向下挖1米深建窖,如建在地面上,四周墙应加厚。与高温屋窖大同小异,区别在于发券大窖内无加热
设施,窖温调节靠薯块呼吸放出的热量和窖顶通气孔来实现,地面泼水或挖小水沟引水来增加湿度,窖顶及四周均覆土1.0米,以利保温。
[0005]洛阳地处豫西山区,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80%以上;山地、丘陵海拔200m以上,冬长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长。气象资料显示;多年平均气温14.3℃,多年平均降水量545.98mm,降水时空变化大,一般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51.7mm。故干旱缺水是丘陵山地的显著特征,现在虽有300~500米的深水井集中供水,但需要承担2~3元/吨的水费。为解决用水压力,就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利用水窖收集和贮存雨水,用于浇菜地,洗衣、牲畜引用等。水窖不管是在土质地区或岩石地区都有应用。在土质地区的水窖多为圆形断面,可分为圆柱形、瓶形、烧杯形、坛形等,其防渗材料可采用水泥砂浆抹面、粘土或浇筑混凝土;岩石地区水窖一般为矩形宽浅式,多采用浆砌石砌筑。根据形状和防渗材料,水窖形式可分为:粘土水窖、水泥砂浆薄壁水窖、混凝土盖碗水窖、砌砖拱顶薄壁水泥砂浆水窖等。其主要根据当地土质、建筑材料、用途等条件选择。
[0006]现有技术中,用于甘薯贮藏、保鲜的窖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普通的甘薯贮藏保鲜窖中湿度较低,不能满足贮藏保鲜甘薯的湿度需要;2、目前水窖所收集的雨水水质差,污染较大;3、普通的甘薯贮藏保鲜窖的通风不好,导致甘薯贮藏保鲜窖中的氧气不足,降低了甘薯的生命力;4、采用红粘土涂抹水窖内表面,在干湿变化中容易导致水窖内表面开裂;专利技术人基于现有技术中甘薯贮藏保鲜窖和水窖主要的存下的技术问题,研发了一种与水窖互通的新型甘薯贮藏保鲜窖,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与水窖互通的新型甘薯贮藏保鲜窖,其设计结构简单、科学合理、自动化程度高、对甘薯的贮藏保鲜效果好;本技术将水窖的特点与甘薯越冬贮藏条件相结合,解决甘薯贮藏期间温度与湿度之间的协调关系,经测试,豫西水窖5米以下常年温度基本稳定在10℃~13℃,最高水位5~6m,湿度85%左右。冬季甘薯窖与水窖之间进行空气对流,能够满足甘薯越冬贮藏。同时在水窖内壁上涂抹上一层改良的红黏土替代传统的粘土或水泥砂浆,可有效解决用红粘土抹面所产生的干裂问题,涂层呈现弱碱性,抑制细菌滋生、改良水质,降低污染。
[0008]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与水窖互通的新型甘薯贮藏保鲜窖,包括沉降池、连接管、水窖、水窖口;沉降池为方形结构,所述沉降池在低洼处深挖而成;连接管固定设置在所述沉降池的左侧下部位置,所述连接管的上端与沉降池连通,连接管的下端与所述水窖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水窖连通;水窖设置在所述沉降池的左侧地下,所述水窖为圆形街结构,水窖用于贮存通过所述沉降池所述收集的雨水;水窖口设置在所述水窖的上部位置,所述水窖口与所述水窖为挖成的一体结构;第一贮藏保鲜窖挖制在所述水窖的最左侧位置,第二贮藏保鲜窖挖制在所述第一贮藏保鲜窖的右侧位置,所述第一贮藏保鲜窖和第二贮藏保鲜窖之间通过互通通道互通连接;通风口固定设置在所述互通通道与所述第一贮藏保鲜窖和第二贮藏保鲜窖互通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通风口用于使互通通道与第一贮藏保鲜窖和第二贮藏保鲜窖的互通通风;换气管固定设置有两根,一根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贮藏保鲜窖的上部中间位置,另一根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
贮藏保鲜窖的上部中间位置。
[0009]所述沉降池、水窖、第一贮藏保鲜窖和第二贮藏保鲜窖均深挖于地下;水窖、第一贮藏保鲜窖和第二贮藏保鲜窖深挖于地下5米以下。
[0010]所述水窖的内部表面涂抹一层改性红黏土。
[0011]所述水窖口的上部设置有盖子,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水窖互通的新型甘薯贮藏保鲜窖,包括沉降池、连接管、水窖、水窖口;沉降池为方形结构,所述沉降池在低洼处深挖而成;连接管固定设置在所述沉降池的左侧下部位置,所述连接管的上端与沉降池连通,连接管的下端与所述水窖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水窖连通;其特征在于:水窖设置在所述沉降池的左侧地下,所述水窖为圆形街结构,水窖用于贮存通过所述沉降池所述收集的雨水;水窖口设置在所述水窖的上部位置,所述水窖口与所述水窖为挖成的一体结构;第一贮藏保鲜窖挖制在所述水窖的最左侧位置,第二贮藏保鲜窖挖制在所述第一贮藏保鲜窖的右侧位置,所述第一贮藏保鲜窖和第二贮藏保鲜窖之间通过互通通道互通连接;通风口固定设置在所述互通通道与所述第一贮藏保鲜窖和第二贮藏保鲜窖互通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通风口用于使互通通道与第一贮藏保鲜窖和第二贮藏保鲜窖的互通通风;换气管固定设置有两根,一根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贮藏保鲜窖的上部中间位置,另一根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贮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忠玲李小艳王自力秦家范韩聚东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农林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