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烟团的封闭式气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4833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拟烟团的封闭式气室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气室内设置横向移动的隔板,隔板上设置开闭式的通孔结构,通孔结构与阀体结构相匹配,且通过非接触式的驱动装置驱动隔板在驱动后进行复位,通过隔板的作用,在气室内注入气体后,隔板被推动,推动至排气阀的一端,从而将气室内的空气迅速排除干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气室内设置可移动的隔板,使得标准气体能将气室内的原有气体快速排出,避免标准的有害气体长时间的通入后部分气体经排气阀排出对环境造成影响,提高封闭气室内的气体排出效率,进一步加快测量进度,同时节能环保,操作简单,实用性强,适合推广使用。适合推广使用。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烟团的封闭式气室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机动车尾气检测技术的
,尤其涉及一种模拟烟团的封闭式气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机动车的数量也飞速增长,机动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装置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装置需要检测以保证仪器的准确性。
[0003]现有的检测方法是将标准混合气体充入气室后在光路的传导路线上进行校准,以此来确定系统的修正系数。目前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技术依据原理不同主要采用非分光红外光谱技术(NDIR,Non

Dispersive InfraRed)、差分吸收光谱技术 ( DOAS,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和激光吸收光谱技术 ( LAS,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等。三种技术是以吸收光谱原理和Beer

Lambert定律为基础,当光路从待测气体介质中经过,气体分子会发生能量跃迁。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所需能量不同,因此不同气体分子需要吸收不同波长的红外光跃迁,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在中红外波段,基频吸收带和吸收幅度较大,可以对汽车尾气中的CO2、CO、NO、HC等气体进行定性定量检测。遥感测试法主要是基于光谱特征吸收原理与视频图像分析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实时车辆尾气检测方法。车辆尾气排出后会扩散形成烟羽,遥测设备会通过光源控制器发射光(红外光、激光和紫外光),利用光通过烟羽后强度的变化可测得尾气中主要污染物气体成分的相对体积浓度比,再通过燃烧方程反解可初步得到各污染物成分的体积浓度。
[0004]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的是这种静态的测量校准方式,例如在专利申请公告号为CN210221953U,专利名称为: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装置校准用气室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装置校准用气室,包括底座和气室,所述底座上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底座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支撑板上部设置有多个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部连接有气室,所述气室两端均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中部均固定连接有盖体,其中一个所述固定环外壁设置有多个进气阀,另一个固定环外壁设置有多个出气阀,所述进气阀与出气阀均与气室连通;所述气室上部设置有压力表和安全阀。其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将气室内进气阀与标准气室相连通,从而对封闭气室通入不同浓度的标准气体,但是在通入的过程中,由于排气阀也处于开启状态,如此就造成了通入的标准气体有一部分从排气阀流出,如果需要将气室内的氧气排除干净的话,则需要极长的时间,这种标准气体中存在少量的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则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因此,我们亟待一种可以迅速排除气室内空气的模拟烟团的封闭式气室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模拟烟团的封闭式气室结构,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气室内空气排出的速率慢,环境污染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模拟烟团的封闭式气室结构,包括底板,所述的底部经下端的升降装置驱动,底板上端安装气室结构,所述的气室结构包括气室、气室两端的固定环和安装在固定环内的盖体,所述的固定环上连接有多组与气室相连通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室内横向滑动连接一隔板,所述的隔板上开有与多组阀体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的隔板经开合装置控制通孔的开启与关闭,所述的气室上连接有驱动隔板沿气室轴向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的开合装置、驱动装置均与安装在升降装置上的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的开合装置包括开设在隔板内的圆形腔室,所述的圆形腔室内转动连接一转动板,所述的转动板经安装在隔板一侧的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的转动板上开有多组与通孔相匹配的配合孔,所述的第一电机与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连接在气室侧壁上的多组矩形箱体,所述矩形箱体内横向滑动连接有一平移块,所述的矩形箱体上横向转动连接一与平移块螺纹配合的丝杠,所述的丝杠经安装在一侧固定环上的第二电机驱动转动;
[0010]还包括开在隔板外边缘处且与矩形箱体的位置相对应的多组缺口槽,所述缺口槽处安装有矩形块,所述的矩形块内滑动配合一伸缩块且满足不脱离,所述的伸缩块与矩形块内底面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的伸缩块上转动连接有两组与气室内侧壁滚动配合的滚轮,两组滚轮之间置有安装在伸缩块上的衔铁,所述的平移块上连接有与衔铁配合使用的电磁铁,所述的第二电机和电磁铁均与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的气室内沿其轴向连接有多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两组配合使用竖板,所述的隔板外边缘上开有与竖板配合的滑槽。
[0012]优选的,所述的气室上连接有压力表和安全阀。
[0013]优选的,所述的气室外连接有多组加热带,多组加热带经安装在底板上的恒温控制器控制温度。
[0014]优选的,所述的气室上连接有取样口,取样口处安装有烟气分析仪。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气室内设置横向移动的隔板,隔板上设置开闭式的通孔结构,通孔结构与阀体结构相匹配,且通过非接触式的驱动装置驱动隔板在驱动后进行复位,通过隔板的作用,在气室内注入气体后,隔板被推动,推动至排气阀的一端,从而将气室内的空气迅速排除干净,本技术通过在气室内设置可移动的隔板,使得标准气体能将气室内的原有气体快速排出,避免标准的有害气体长时间的通入后部分气体经排气阀排出对环境造成影响,提高封闭气室内的气体排出效率,进一步加快测量进度,同时节能环保,操作简单,实用性强,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去掉升降装置及底板后的剖面视图。
[0020]图5是本技术中图4中的A部放大图。
[0021]图6是本技术中隔板及其连接部分的立体结构图。
[0022]图7是本技术中隔板驱动部分后的立体结构图。
[0023]图8是本技术中转动板的立体结构图。
[0024]图中,1、底板;2、气室;3、固定环;4、盖体;5、阀体结构;6、隔板;7、通孔;8、圆形腔室;9、转动板;10、第一电机;11、配合孔;12、矩形箱体;13、平移块;14、丝杠;15、第二电机;16、缺口槽;17、矩形块;18、伸缩块;19、弹簧;20、滚轮;21、衔铁;22、电磁铁;23、竖板;24、滑槽;25、压力表;26、安全阀;27、加热带;28、恒温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1

8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实施例一,模拟烟团的封闭式气室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模拟烟团的封闭式气室结构,包括底板(1),所述的底部经下端的升降装置驱动,底板(1)上端安装气室(2)结构,所述的气室(2)结构包括气室(2)、气室(2)两端的固定环(3)和安装在固定环(3)内的盖体(4),所述的固定环(3)上连接有多组与气室(2)相连通的阀体结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室(2)内横向滑动连接一隔板(6),所述的隔板(6)上开有与多组阀体相对应的通孔(7),所述的隔板(6)经开合装置控制通孔(7)的开启与关闭,所述的气室(2)上连接有驱动隔板(6)沿气室(2)轴向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的开合装置、驱动装置均与安装在升降装置上的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烟团的封闭式气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合装置包括开设在隔板(6)内的圆形腔室(8),所述的圆形腔室(8)内转动连接一转动板(9),所述的转动板(9)经安装在隔板(6)一侧的第一电机(10)驱动,所述的转动板(9)上开有多组与通孔(7)相匹配的配合孔(11),所述的第一电机(10)与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烟团的封闭式气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连接在气室(2)侧壁上的多组矩形箱体(12),所述矩形箱体(12)内横向滑动连接有一平移块(13),所述的矩形箱体(12)上横向转动连接一与平移块(13)螺纹配合的丝杠(14),所述的丝杠(14)经安装在一侧固定环(3)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兴杰谷田平赵芳张柯路强周文辉师恩洁徐凯王皓王世闯刘文思许雪琼刘广张朝瑞王琳杨战旗刘慧媛班继民张朋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