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扩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456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扩张器,该扩张器包括扩张袋和安装在扩张袋上的注水壶,注水壶的底部通过连通孔与扩张袋连通;注水壶的内部设置有钢片,钢片与注水壶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注水空间,钢片与注水壶的侧面之间形成注水通道,注入注水空间的水通过注水通道进入连通孔,通过连通孔进入扩张袋,连通孔内设置有单向阀。该扩张器省去了注水管,直接在扩张器的扩张袋上安装注水壶,并在注水壶内设置保护钢片,避免注射针头扎破扩张袋。由于不再需要注水管,整个扩张器占用的空间大大减小。而且由于在扩张袋上设置了多个固定带,有效避免了扩张器的移位,保证了扩张区域的准确。保证了扩张区域的准确。保证了扩张区域的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扩张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学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扩张器。

技术介绍

[0002]乳腺癌目前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治疗理念的转变与更新,乳腺癌的治疗进入了综合治疗时代。综合治疗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进行乳腺癌肿物根治切除的同时,为了抚慰患者的心理创伤,对缺失的乳房进行重建。乳房重建可采用自体组织重建,也可采用假体重建。而目前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假体乳房重建都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重建方法。
[0003]乳房切除以后,由于切除了较多的皮肤组织,没有足够软组织来覆盖假体,需要对胸部的皮肤软组织进行扩张。当前,在胸大肌下间隙埋置扩张器,通过向扩张器注水,是实现扩张目标的主要途径。
[0004]现有技术中的扩张器通常是通过注水管实现注水,注水管是与扩张器连通的管件,当扩张器埋入人体后,如何处理注水管成为该方法的一个难题。由于注水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一次性把扩张器注满水会超出胸壁软组织的承受能力,通常需要少量多次地把水注入扩张器,逐渐地把皮肤软组织扩张起来。由于需要多次注水,现有技术中的注水管和扩张器是不可分离的结构。当扩张器埋入人体后,一种处理方式是让注水管露在人体外部。这样处理的好处是随时可以注水,注水的时候不会破坏扩张器本身的结构;缺点是注水管露在人体外部,容易造成细菌感染,由于注水管与扩张器连通,没有皮肤的保护,注水管很容易与外界环境接触,导致细菌进入人体造成感染。而且整个注水扩张的时间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如此长的时间里很难保证外部的注水管不会引起组织感染。另一种处理方式是将注水管也埋入人体的皮肤下面,每次注水的时候用注射针头穿刺皮肤并插入注水壶,实现注水的目的。这样处理的好处是皮肤将注水管与扩张器一起包裹在内,大大避免了细菌感染的风险;缺点是需要占用的空间大,取出扩张器时,需要剥离取出位于注水管末端距离扩张袋较远处的注水壶,增大了不必要的损伤。
[0005]另外,由于扩张器随着注水扩张会受到不同压力的影响,导致实际扩张的区域与真正需要扩张的区域产生偏差,进而导致最终的手术效果差强人意。而重建的乳房,如果呈现水滴型的外观,则更加符合美学要求。
[0006]新型内容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扩张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至少包括如何减小扩张器占用的空间,并保持扩张器全部埋置在体内,减少感染几率,同时避免扩张器移位,同底有两个相连的扩张器形成一个整体,通过注水不同调节使扩张器的整体形态呈现水滴形。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扩张器包括扩张袋和安装在扩张袋上的注水壶,所述的注水壶与扩张袋的结合部位密封连接,注水壶的底部通过连通孔与扩张袋连通;所述的注水壶的内部设置有钢片,该钢片位于连通孔的上方;钢片与注水壶的上表面之间
形成注水空间,钢片与注水壶的侧面之间形成注水通道,注入注水空间的水通过注水通道进入连通孔,通过连通孔进入扩张袋,所述的连通孔内设置有单向阀。
[0009]所述的扩张袋包括弧形的袋主体和平的袋底,所述的注水壶安装在所述的袋主体上。
[00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袋底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带。
[0011]优选地,所述的扩张袋和注水壶的材质为硅胶。
[0012]所述的钢片的材质为不锈钢。
[0013]所述的固定带的材质为硅胶,所述的固定带粘结在袋底的底面上。
[0014]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扩张器包括沿着人体的身高方向由下到上设置的第一扩张囊和第二扩张囊;所述的第一扩张囊的体积小于第二扩张囊的体积;所述的第一扩张囊包括第一扩张袋和安装在第一扩张袋上的第一注水壶,所述的第一注水壶与第一扩张袋的结合部位密封连接,第一注水壶的底部通过第一连通孔与第一扩张袋连通;所述的第一注水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钢片,该第一钢片位于第一连通孔的上方;第一钢片与第一注水壶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第一注水空间,第一钢片与第一注水壶的侧面之间形成第一注水通道,注入第一注水空间的水通过第一注水通道进入第一连通孔,通过第一连通孔进入第一扩张袋,所述的第一连通孔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的第二扩张囊包括第二扩张袋和安装在第二扩张袋上的第二注水壶,所述的第二注水壶与第二扩张袋的结合部位密封连接,第二注水壶的底部通过第二连通孔与第二扩张袋连通;所述的第二注水壶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钢片,该第二钢片位于第二连通孔的上方;第二钢片与第二注水壶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第二注水空间,第二钢片与第二注水壶的侧面之间形成第二注水通道,注入第二注水空间的水通过第二注水通道进入第二连通孔,通过第二连通孔进入第二扩张袋,所述的第二连通孔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扩张囊的底部和第二扩张囊的底部连接在一起。最后整体形成类似水滴状形态。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扩张囊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固定带。
[0016]优选地,所述固定带的长度为0.5厘米。
[00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带上设置有用于进针线的孔。
[0018]本技术所述的扩张器与现有技术相比,省去了注水管,直接在扩张器的扩张袋上安装注水壶,并在注水壶内设置保护钢片,避免注射针头扎破扩张袋。由于不再需要注水管,整个扩张器占用的空间大大减小,取出扩张器时,减少了损伤。而且由于在扩张袋上设置了多个固定带,有效避免了扩张器随着注水量增加而出现的位置上移现象,保证了扩张区域的准确。由于第一扩张器的体积小于第二扩张器的体积,所以整体扩张后的效果,呈现类似水滴状形态。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扩张器的俯视图。
[0020]图2是所述扩张器的侧视图(不含固定带)。
[0021]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扩张器的侧视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扩张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4]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扩张器包括扩张袋1和安装在扩张袋1上的注水壶2,所述的注水壶2与扩张袋1的结合部位密封连接,注水壶2的底部通过连通孔6与扩张袋1连通所述的注水壶2的内部设置有钢片3,该钢片3位于连通孔6的上方;钢片3与注水壶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注水空间5,钢片3与注水壶2的侧面之间形成注水通道,注入注水空间5的水通过注水通道进入连通孔6,通过连通孔6进入扩张袋1,所述的连通孔6内设置有单向阀。
[0025]所述的扩张袋1包括弧形的袋主体11和平的袋底12,所述的注水壶2安装在所述的袋主体11上。
[002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袋底12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带4。
[0027]优选地,所述的扩张袋1和注水壶2的材质为硅胶。
[0028]所述的钢片3的材质为不锈钢。
[0029]所述的固定带4的材质为硅胶,所述的固定带4粘结在袋底12的底面上。
[0030]本技术所述的扩张器在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张器包括扩张袋和安装在扩张袋上的注水壶,所述的注水壶与扩张袋的结合部位密封连接,注水壶的底部通过连通孔与扩张袋连通;所述的注水壶的内部设置有钢片,该钢片位于连通孔的上方;钢片与注水壶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注水空间,钢片与注水壶的侧面之间形成注水通道,注入注水空间的水通过注水通道进入连通孔,通过连通孔进入扩张袋,所述的连通孔内设置有单向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张袋包括弧形的袋主体和平的袋底,所述的注水壶安装在所述的袋主体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袋底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张袋和注水壶的材质为硅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片的材质为不锈钢。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带的材质为硅胶,所述的固定带粘结在袋底的底面上。7.一种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张器包括沿着人体的身高方向由下到上设置的第一扩张囊和第二扩张囊;所述的第一扩张囊的体积小于第二扩张囊的体积;所述的第一扩张囊包括第一扩张袋和安装在第一扩张袋上的第一注水壶,所述的第一注水壶与第一扩张袋的结合部位密封连接,第一注水壶的底部通过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比马建勋夏有辰尹诗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