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汽车车身焊装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4373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焊装线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汽车车身焊装线;本全自动汽车车身焊装线,包括传输线,所述传输线左右侧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有卡齿,所述传输线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为“U”形结构覆盖在所述传输线的三边上,所述滑动块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两个第一凹槽和两个第二凹槽均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两个第一凹槽内腔均转动连接有齿轮,第二凹槽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传动端与齿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卡齿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全自动输送,并增加可控制升降功能且可对多种车型进行固定的。可控制升降功能且可对多种车型进行固定的。可控制升降功能且可对多种车型进行固定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汽车车身焊装线


[0001]本技术属于焊装线
,具体为一种全自动汽车车身焊装线。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车身焊装线工艺规划在整个焊装项目中起着重要作用。焊装线整体工艺规划技术是焊装生产线的核心技术。汽车的外观质量取决于焊装线的水平。
[0003]现有的焊装线在使用时存在一定弊端,首先焊装线没有可以升降的装置,在进行车身焊装时无法进行高度调节,降低了焊装线的灵活性,同时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对车身制作做出相应的固定结构,在传输途中车身可能产生位移,造成精度降低;因此,针对目前的状况,现需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汽车车身焊装线,有效的解决了焊装线没有可以升降的装置,在进行车身焊装时无法进行高度调节,降低了焊装线的灵活性,同时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对车身制作做出相应的固定结构,在传输途中车身可能产生位移,造成精度降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汽车车身焊装线,包括传输线,所述传输线左右侧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有卡齿,所述传输线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为“U”形结构覆盖在所述传输线的三边上,所述滑动块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两个第一凹槽和两个第二凹槽均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两个第一凹槽内腔均转动连接有齿轮,第二凹槽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传动端与齿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卡齿转动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滑动块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左侧转动连接有气缸,所述支架右侧转动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和所述气缸的伸缩端转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横杆交错滑动连接组成升降装置,所述横杆中心点由支撑杆转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气缸沿支架左右侧对称设置,所述横杆制作的伸缩装置从左往右均匀分布有4组,左右两侧两组横杆之间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横杆的顶部设置有工作板。
[0009]优选的,所述工作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固定块,两个固定块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工作台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
[0010]优选的,所述工作台表面开设有梯形槽,所述梯形槽空腔内设置有对称分布的梯形块,两个梯形块顶部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固定块底部,两个梯形块由两个螺纹杆与固定块固定连接,两个梯形块内部开设有第二圆孔,所述工作台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
固定座内部开设有第三圆孔,所述第三圆孔内腔设置有圆筒,两个第二圆孔与所述圆筒内腔贯穿设置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螺纹,两个螺纹杆底部为弧形且设置有螺纹,两个螺纹杆底部与所述控制杆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所述控制杆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控制杆右侧转动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焊装线增加了可以升降的装置,在进行车身焊装时可以进行高度调节,增加了焊装线的灵活性,在对不同部位组装拼接时,可以自行调节所需高度。
[0012]同时在传输过程中增加了对车身制作时的固定结构,可根据车型大小进行调节,达到固定车身框架的目的,在传输过程中,稳定车身,达到增加精确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4]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结构俯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结构侧视图;
[0018]图4本技术结构工作台剖面图;
[0019]图中:100、传输线;110、滑动块;120、第一电机;130、齿轮;140、卡齿;200、支架;210、气缸;220、横杆;230、固定杆;240、工作板;300、工作台;310、梯形块;320、螺纹杆;330、固定块;340、第二电机;350、支撑板;360、控制杆;361、圆筒;370、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一,由图1、图2、图3和图4给出,本技术一种全自动汽车车身焊装线,包括传输线100,传输线100左右侧均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设置有卡齿140,传输线100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块110,滑动块110为“U”形结构覆盖在传输线100的三边上,滑动块110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两个第一凹槽和两个第二凹槽均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两个第一凹槽内腔均转动连接有齿轮130,第二凹槽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120,第一电机120的传动端与齿轮130的底部固定连接,齿轮130与卡齿140转动连接。
[0022]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滑动块110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200,支架200左侧转动连接有气缸210,支架200右侧转动连接有横杆 220,横杆220底部固定连接有凸块,凸块和气缸210的伸缩端转动连接。
[0023]设置气缸210,推动伸缩杆,伸缩杆伸长推动横杆220,向上或向下移动,气缸210可代替人力推动,增加实用性。
[0024]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横杆220交错滑动连接组成升降装
置,横杆220中心点由支撑杆转动连接。
[0025]横杆220交错转动连接,增加稳定升降的结构,横杆220交错处由支撑杆连接形成菱形结构。
[0026]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3给出,气缸210沿支架200左右侧对称设置,横杆220制作的伸缩装置从左往右均匀分布有4组,左右两侧两组横杆220之间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杆230,横杆220的顶部设置有工作板240。
[0027]气缸210左右对称,提供双向的动力,横杆220均匀分布4组,给工作板 240提供稳定的支撑力。
[0028]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3给出,工作板240顶部固定连接有工作台300,工作台300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固定块330,两个固定块 330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320,工作台300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50,支撑板350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340。
[0029]对称分布的固定块330可以对不同车型大小的车身进行固定,第二电机340 为固定车身提供动力。
[0030]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4给出,工作台300表面开设有梯形槽,梯形槽空腔内设置有对称分布的梯形块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汽车车身焊装线,包括传输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线(100)左右侧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有卡齿(140),所述传输线(100)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块(110),所述滑动块(110)为“U”形结构覆盖在所述传输线(100)的三边上,所述滑动块(110)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两个第一凹槽和两个第二凹槽均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两个第一凹槽内腔均转动连接有齿轮(130),第二凹槽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120),第一电机(120)的传动端与齿轮(130)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齿轮(130)与所述卡齿(140)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汽车车身焊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110)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200),所述支架(200)左侧转动连接有气缸(210),所述支架(200)右侧转动连接有横杆(220),所述横杆(220)底部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和所述气缸(210)的伸缩端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汽车车身焊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20)交错滑动连接组成升降装置,所述横杆(220)中心点由支撑杆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汽车车身焊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210)沿支架(200)左右侧对称设置,所述横杆(220)制作的伸缩装置从左往右均匀分布有4组,左右两侧两组横杆(220)之间均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武张晓林曹颜峰吴永甲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鸿亚力汽车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