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内涝泄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4350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内涝泄水装置。包括排水渠,所述排水渠底端安装有沉积机构,所述沉积机构用于对城市雨水多级滤除,所述沉积机构外部一侧连通安装有分流机构,所述分流机构用于对雨水进行分流处理,实现了对城市雨水的多级滤除,解决了雨水混合物容易造城市排水系统堵塞,造成城市内涝的问题。造成城市内涝的问题。造成城市内涝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内涝泄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城市排水设备
,具体为一种防内涝泄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其中泄水装置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装置。
[0003]然而,现有的泄水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不能实现对城市雨水的多级滤除,导致雨水混合物容易造城市排水系统堵塞,造成城市内涝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内涝泄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泄水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不能实现对城市雨水的多级滤除,导致雨水混合物容易造城市排水系统堵塞,造成城市内涝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内涝泄水装置,包括排水渠,所述排水渠底端安装有沉积机构,所述沉积机构用于对城市雨水多级滤除,所述沉积机构外部一侧连通安装有分流机构,所述分流机构用于对雨水进行分流处理,所述沉积机构包括第一沉积池、第二沉积池、大件筛板、聚乙烯复合纤维滤板、排水导管和落水槽,所述排水渠底端安装有所述第一沉积池,所述第一沉积池外部一侧安装有所述第二沉积池,所述第二沉积池与所述第一沉积池之间通过所述排水导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沉积池内部底端安装有所述大件筛板,所述第二沉积池内部中部均匀安装有所述聚乙烯复合纤维滤板,所述聚乙烯复合纤维滤板顶端表面一侧贯穿开设有所述落水槽,还包括排水底槽,所述第一沉积池内部底端贯穿开设有所述排水底槽,且所述排水渠与所述第一沉积池顶端之间卡合连接;
[0006]所述分流机构包括蓄水管、侧支管和活动端盖,所述第二沉积池外部一侧安装有所述蓄水管,所述蓄水管内部底端两侧均嵌入安装有所述侧支管,所述蓄水管内部底端活动套接安装有所述活动端盖。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T型连杆和压缩弹簧,所述活动端盖顶端中部与所述蓄水管内壁之间通过所述T型连杆固定连接,所述T型连杆外部与所述活动端盖顶端连接处套接安装有所述压缩弹簧。
[0008]进一步的,所述聚乙烯复合纤维滤板的数量为三个,且所述聚乙烯复合纤维滤板与所述第二沉积池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活动端盖的外径等于所述蓄水管的内径,且所述活动端盖边缘处包覆有橡胶耐磨垫片。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技术设置有沉积机构,通过排水渠可以将城市雨水排送至第一沉积池
内部,在大件筛板的作用下可以对大块固态杂质沉积在第一沉积池内部,并通过排水导管将沉积后的雨水排送至第二沉积池内部,先通过落水槽将雨水送入至第二沉积池内部,并通过多个聚乙烯复合纤维滤板可以对水中的固态颗粒和絮状物进行二次沉积,从而实现了对城市雨水的多级滤除,解决了雨水混合物容易造城市排水系统堵塞,造成城市内涝的问题。
[0012](2)本实用设置有分流机构,通过第二沉积池排送至蓄水管内部雨水,当雨水量较小时,可通过侧支管将雨水排送至绿化土壤处进行吸收,当雨水量较大时,通过雨水量推动活动端盖向下移动,将蓄水管底端进行打开,此时压缩弹簧呈拉伸状态,可以大量于是排入至城市管道中进行收集,从而实现了对雨水的分流处理,提高了城市对雨水的处理效率和利用效率,有利于建设形成海绵城市。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实施例中的第一沉积池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1实施例中的第二沉积池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图1实施例中的蓄水管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图1实施例中的活动端盖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排水渠;2、沉积机构;201、第一沉积池;202、第二沉积池;203、大件筛板;204、聚乙烯复合纤维滤板;205、排水导管;206、落水槽;207、排水底槽; 3、分流机构;301、蓄水管;302、侧支管;303、活动端盖;304、T型连杆;305、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一并参阅图1

图5,其中,一种防内涝泄水装置,包括排水渠1,排水渠1底端安装有沉积机构2,沉积机构2外部一侧连通安装有分流机构3,沉积机构2包括第一沉积池201、第二沉积池202、大件筛板203、聚乙烯复合纤维滤板204、排水导管205和落水槽206,排水渠1底端安装有第一沉积池201,第一沉积池201外部一侧安装有第二沉积池202,第二沉积池202与第一沉积池201之间通过排水导管205固定连接,第一沉积池 201内部底端安装有大件筛板203,第二沉积池202内部中部均匀安装有聚乙烯复合纤维滤板204,聚乙烯复合纤维滤板204顶端表面一侧贯穿开设有落水槽206,通过排水渠1 可以将城市雨水排送至第一沉积池201内部,在大件筛板203的作用下可以对大块固态杂质沉积在第一沉积池201内部,并通过排水导管205将沉积后的雨水排送至第二沉积池202 内部,先通过落水槽206将雨水送入至第二沉积池202内部,并通过多个聚乙烯复合纤维滤板204可以对水中的固态颗粒和絮状物进行二次沉积,从而实现了对城市雨水的多级滤除,解决了雨水混合物容易造城市排水系统堵塞,造成城市内涝的问题。
[0021]为了可以将第一沉积池201内部沉积后的积水和沉积物进行定期清除,还包括排
水底槽207,第一沉积池201内部底端贯穿开设有排水底槽207,且排水渠1与第一沉积池201 顶端之间卡合连接。
[0022]分流机构3包括蓄水管301、侧支管302和活动端盖303,第二沉积池202外部一侧安装有蓄水管301,蓄水管301内部底端两侧均嵌入安装有侧支管302,蓄水管301内部底端活动套接安装有活动端盖303,活动端盖303顶端中部与蓄水管301内壁之间通过T 型连杆304固定连接,T型连杆304外部与活动端盖303顶端连接处套接安装有压缩弹簧 305,通过第二沉积池202排送至蓄水管301内部雨水,当雨水量较小时,可通过侧支管 302将雨水排送至绿化土壤处进行吸收,当雨水量较大时,通过雨水量推动活动端盖303 向下移动,将蓄水管301底端进行打开,此时压缩弹簧305呈拉伸状态,可以大量于是排入至城市管道中进行收集,从而实现了对雨水的分流处理,提高了城市对雨水的处理效率和利用效率,有利于建设形成海绵城市。
[0023]为了保证第二沉积池202内部对雨水中固态颗粒和絮状物的清除效果,同时便于定期对聚乙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内涝泄水装置,包括排水渠(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渠(1)底端安装有沉积机构(2),所述沉积机构(2)用于对城市雨水多级滤除,所述沉积机构(2)外部一侧连通安装有分流机构(3),所述分流机构(3)用于对雨水进行分流处理;所述沉积机构(2)包括第一沉积池(201)、第二沉积池(202)、大件筛板(203)、聚乙烯复合纤维滤板(204)、排水导管(205)和落水槽(206),所述排水渠(1)底端安装有所述第一沉积池(201),所述第一沉积池(201)外部一侧安装有所述第二沉积池(202),所述第二沉积池(202)与所述第一沉积池(201)之间通过所述排水导管(20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沉积池(201)内部底端安装有所述大件筛板(203),所述第二沉积池(202)内部中部均匀安装有所述聚乙烯复合纤维滤板(204),所述聚乙烯复合纤维滤板(204)顶端表面一侧贯穿开设有所述落水槽(206),还包括排水底槽(207),所述第一沉积池(201)内部底端贯穿开设有所述排水底槽(207),且所述排水渠(1)与所述第一沉积池(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松华史绎铂
申请(专利权)人:澜途集思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