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流体隔膜负离子集成灶,属于集成灶具技术领域。包括机体、灶台和若干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灶台上方具有一平行灶台所在平面的安装板,安装板与灶台之间设置有若干个与燃烧器一一对应的集烟装置;集烟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板上的抽离机构和气幕发生机构,集烟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灶台上、位于燃烧器外围的导流结构,气幕发生机构产生由上至下的隔离气流,导流结构包括首尾相连、位于对应燃烧器外侧的导流槽,隔离气流经过导流槽的导向作用形成位于隔离气幕内侧的、由下至上的折返气流,折返气流与折返之前的隔离气流之间呈锐角;抽离机构在隔离气流发出点之内形成位于对应灶具上方的负压气流。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油烟净化效果好等优点。果好等优点。果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体隔膜负离子集成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集成灶具
,涉及一种流体隔膜负离子集成灶。
技术介绍
[0002]集成灶作为以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油烟的控制是集成灶的核心技术,也是集成灶性能的最主要指标,被广泛使用的集成灶大都采用抽离油烟的方式,如侧吸、顶部环吸等,虽然技术成熟,但是依然存在一定量的油烟外溢,影响使用环境和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0003]流体隔膜技术在集成灶中已经有了小范围的应用,如申请号为CN200910102222.3的中国专利公开的气罩式集成环保灶及气罩排烟方法、本人在先申请的流体隔膜吸排烟尘装置(申请号为CN1325002A)等,利用流体在油烟产生区域的外围指向性流通以形成包围油烟产生区域的流体幕墙,进而使产生的油烟随着流体的流动方向被收集,避免油烟逃逸至流体幕墙之外,然而,以上现有技术也仅仅是从理论上能够将油烟包裹在内,实际上,因使用过程中锅具、锅铲需要一定的运动空间,使用者在锅具上方进行烹饪的过程中也需要操作空间,烹饪过程中还需要较为开阔的视野范围,而以上现有技术在灶具外围设置环形气罩严重缩小了锅具上方的空间,不能提供正常使用集成灶的所需的物理空间和视野范围;另外,现有的下沉式的燃烧器,因聚热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燃烧器的空气供给也存在显然的缺陷。因而,现有的流体隔膜集成灶因存在以上较大弊端而无法普及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流体隔膜负离子集成灶,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流体隔膜集成灶不对集成灶的使用造成空间上的干涉。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流体隔膜负离子集成灶,包括机体、灶台和若干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台上方具有一平行灶台所在平面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灶台之间设置有若干个与燃烧器一一对应的集烟装置;
[0006]所述集烟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板上的抽离机构和气幕发生机构,所述集烟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灶台上、位于燃烧器外围的导流结构,所述气幕发生机构产生由上至下的隔离气流,所述导流结构包括首尾相连、位于对应燃烧器外侧的导流槽,所述隔离气流经过导流槽的导向作用形成位于隔离气幕内侧的、由下至上的折返气流,所述折返气流与折返之前的隔离气流之间呈锐角;所述抽离机构在隔离气流发出点之内形成位于对应灶具上方的负压气流。
[0007]进一步的,作为抽离机构和气幕发生机构的集成,所述安装板上固定设置有与燃烧器对应的机壳,所述机壳内具有进气孔、出气孔、排气孔、吸气孔、吸气腔、排气腔、电机转子、电机定子、鼓气叶轮和吸气叶轮,所述电机定子与机壳固定相连,所述电机转子转动连接在电机定子外侧,所述鼓气叶轮和吸气叶轮均固定在电机转子外,所述鼓气叶轮位于排
气腔内,所述吸气叶轮位于吸气腔内,所述鼓气叶轮能够将外界空气依次通过进气孔、排气腔和出气孔,所述吸气叶轮能够将安装板下方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吸气孔、吸气腔和排气孔,所述吸气孔位于出气孔产生的隔离气流的内侧。
[0008]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包括位于远离燃烧器一侧的进气导向部、弧形的折返部和靠近燃烧器一侧的出气导向部,所述折返部与进气导向部和出气导向部之间平滑过渡。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还包括与出气导向部平行的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与出气导向部之间形成排气通道,所述折返部的底部与排气通道之间相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排气腔内设置有负离子发生机构。
[0011]负离子发生机构可以是负离子发生器,负离子发生器为常规的可对负离子进行制造发生、并存在于排气腔内的器件,在排气强内产生负离子混存于隔离气流中,有净化空气之用。
[0012]作为优选,所述导流槽呈环形,单个或多个所述出气孔呈与导流槽适配的环形。
[0013]作为优选和常规性配置,所述燃烧器有两个,两个排气孔并联后与烟道相通。
[0014]作为实现方式的另一选择,所述抽离机构包括一抽气泵和位于安装板上若干吸气孔,抽气泵的进气端与各吸气孔相通。
[0015]作为实现方式的另一选择,所述气幕发生机构包括一鼓风机和位于安装板上的若干出气孔,鼓风机的出气端与各出气孔相通,各出气孔呈圆形分布。
[0016]作为优选,安装板可纵向移动以调节隔离气流的高度,以适应操作空间大小和隔离气流强弱的不同需求。
[0017]本集成灶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8]1、采用顶吸和流体隔膜结合的方式,减少烟气逃逸的概率,提高油烟抽离效率和效果;
[0019]2、将产生气流的各部件设置在燃烧器上分,且与灶台之间存在便于操作的空间,使锅具、锅铲的使用空间不受限制,使用者操作过程中的视野不受限制;
[0020]3、采用从安装板处发出的隔离气流在灶台上折返的方式,控制隔离气流的流速,使折返气流充当烟气聚拢的角色,配合顶部吸气的方式,在隔离气流内侧即实现大部分烟气的驱赶、导向和抽离,使隔离气流受到烟气的干涉较少,进而使隔离气流有序、含油烟少、能够按设定轨迹在导流槽的作用下折返;
[0021]4、采用负离子发生机构对隔离气流进行优化,使隔离气流具有净化空气的效果,使隔离气流围成的圆形区域之外的空气更加洁净,进一步优化集成灶使用环境。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集成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集成灶除油烟原理示意图。
[0024]图3是安装板上的两个气流控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机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导流槽的断面图。
[0027]图中,1、机体;2、灶台;3、燃烧器;4、安装板;5、导流槽;51、进气导向部;52、折返部;53、出气导向部;54、第二导向部;61、机壳;62、进气孔;63、出气孔;64、排气孔;65、吸气
孔;66、吸气腔;67、排气腔;68、电机转子;69、电机定子;71、鼓气叶轮;72、吸气叶轮;8、负离子发生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9]实施例一
[0030]如图1所示,流体隔膜负离子集成灶包括机体1、灶台2和若干燃烧器3,其特征在于,灶台2上方具有一平行灶台2所在平面的安装板4,安装板4与灶台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与燃烧器3一一对应的集烟装置;
[0031]集烟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板4上的抽离机构和气幕发生机构,集烟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灶台2上、位于燃烧器3外围的导流结构,气幕发生机构产生由上至下的隔离气流,导流结构包括首尾相连、位于对应燃烧器3外侧的导流槽5,隔离气流经过导流槽5的导向作用形成位于隔离气幕内侧的、由下至上的折返气流,折返气流与折返之前的隔离气流之间呈锐角;抽离机构在隔离气流发出点之内形成位于对应灶具上方的负压气流。
[0032]由于由上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隔膜负离子集成灶,包括机体(1)、灶台(2)和若干燃烧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台(2)上方具有一平行灶台(2)所在平面的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与灶台(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与燃烧器(3)一一对应的集烟装置;所述集烟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板(4)上的抽离机构和气幕发生机构,所述集烟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灶台(2)上、位于燃烧器(3)外围的导流结构,所述气幕发生机构产生由上至下的隔离气流,所述导流结构包括首尾相连、位于对应燃烧器(3)外侧的导流槽(5),所述隔离气流经过导流槽(5)的导向作用形成位于隔离气幕内侧的、由下至上的折返气流,所述折返气流与折返之前的隔离气流之间呈锐角;所述抽离机构在隔离气流发出点之内形成位于对应灶具上方的负压气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流体隔膜负离子集成灶,其特征在于,作为抽离机构和气幕发生机构的集成,所述安装板(4)上固定设置有与燃烧器(3)对应的机壳(61),所述机壳(61)内具有进气孔(62)、出气孔(63)、排气孔(64)、吸气孔(65)、吸气腔(66)、排气腔(67)、电机转子(68)、电机定子(69)、鼓气叶轮(71)和吸气叶轮(72),所述电机定子(69)与机壳(61)固定相连,所述电机转子(68)转动连接在电机定子(69)外侧,所述鼓气叶轮(71)和吸气叶轮(72)均固定在电机转子(68)外,所述鼓气叶轮(71)位于排气腔(67)内,所述吸气叶轮(72)位于吸气腔(66)内,所述鼓气叶轮(71)能够将外界空气依次通过进气孔(62)、排气腔(67)和出气孔(63),所述吸气叶轮(72)能够将安装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优格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