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操作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3929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输入操作部件,在辊状的操作部上将左侧环磁铁和右侧环磁铁交替在周方向上错开角度固定安装,通过它们旋转而产生的磁性变化由磁性检测元件检测出,并且以在每个左侧环磁铁、右侧环磁铁成为相同的接近配置位置关系的方式分别对应地附加设置相同磁极的左侧固定磁铁、右侧固定磁铁。通过这样的结构,左侧环磁铁和左侧固定磁铁、右侧环磁铁和右侧固定磁铁两个吸引排斥状态被总和起来施加给操作部,从而提供其旋转时咔哒感触发音清楚明快的输入操作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搭载在各种电子机器的输入操作部上,而能够以对辊状的 操作部的操作进行规定输入的输入操作部件
技术介绍
在各种电子机器的输入操作部上搭载的输入操作用的电子部件中,大 多使用具备辊状的操作部的电子部件。对于这样的现有的输入操作部件,利用附图进行以下说明。图12是现有的输入操作部件的正面剖面图。图13是现有的输入操作 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4是现有的输入部件的侧面剖面图。在从图12到图14中,操作部1的外形大致是圆柱形,形成为辊状。 在操作部1的中央孔结合有中心轴部2。中心轴部2的两端部分别从操作 部1的圆形侧面部分向侧面突出。中心轴部2的各突出部分分别被插通到 在安装部件3的侧壁部上设置的孔部中,并被保持成能够旋转。上述安装 部件3是结合两个部件并形成为框状。而且,在从上述保持部分向外侧突 出的上述中心轴部2的各端部位置,经保持部件4在与操作部1同轴的状 态下固定有形成为圆筒状的环磁铁5 (5A、 5B)。环磁铁5A、 5B使用相同的磁铁,以规定的角度间距交替磁化有N极 和S极。而且,环磁铁5A、 5B彼此在圆周方向上以规定角度错开,并经 保持部件4在中心轴部2被一体化。检测元件6A、 6B检测磁性变化。在从侧面看形成为上方开口 U字状 的基台7的侧壁部内表面,分别配合有检测元件6A、 6B。检测元件6A 在中心轴部2的延长线上配合位置与环磁铁5A隔开规定间隔排列配置, 与上述环磁铁5A对应。另外,检测元件6B在中心轴部2的延长线上配 合位置与环磁铁5B隔开规定间隔排列配置,与上述环磁铁5B对应。框状的安装部件3能够转动地被保持在基台7上。另外,基台7与可 挠性配线板9形成一体,可挠性配线板9具备在安装部件3转动时被设置 在安装部件3上的突起按压而动作的按压开关9。而且,可挠性配线板9 具有延伸到基台7的侧壁部内表面的延伸部分。在该延伸部分安装有检测 元件6A、 6B,并且具备来自于按压开关8以及检测元件6A、 6B的配线 部。进而,在安装部件3上固定有由板簧材构成的弹性弹簧部件10。该弹 性弹簧部件10的弹性臂前端弹性接触于在剖面形成为正多边形的中心轴 2的大致中央位置。现有的输入操作部件的结构如上所述。接着对于现有的输入操作部件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当对操作部1的外周面施加切线方向的力使操作部1旋转操作 时,操作部1以及结合于该操作部1的中心轴部2旋转。由此,与其中心 轴部2—体化了的两端的环磁铁5A、 5B—起旋转。对应于该旋转产生的 磁性变化分别由对应的检测元件6A、 6B检测出。此时,由于环磁铁5A、 5B彼此错开规定角度而处于被固定在中心轴部2上的状态,所以从检测 元件6A、 6B可得到具有规定相位差的脉冲信号。利用该具有规定相位差 的脉冲信号,能够检测出旋转方向和旋转量。在操作部1旋转时,由于固定在安装部件3上的弹性弹簧部件10的 弹性臂前端与包括中心轴部2的旋转中与中心轴部2的形成为剖面正多边 形的中央部分弹性接触,所以可以得到规定的咔哒触感。另外,当按下操作部1进行操作时,保持操作部1的安装部件3相对 于基台7转动而按压在基台7上配置的按压开关8。通过该按压,产生开关信号。另外,作为与本申请专利技术相关的在先技术文献信息,例如公知有 日本特开2005 — 302654号公报。但是,现有的输入操作部件中,操作部1的旋转状态是以非接触方式 进行检测的规格,相反,由于是通过弹性弹簧部件10向中心轴部2的弹 性接触得到旋转操作时的咔哒感触的结构,所以旋转寿命次数短。另外, 当在中心轴部2的形成为剖面正多边形的中央部分磨损时,得到的咔哒感 触发钝。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非接触方式生成操作部的旋转操作时的咔哒感触, 而且作为该咔哒感触发音清楚明快的输入操作部件。本专利技术在形成为辊状的操作部上将相同的两块环磁铁相对于操作部 同轴固定,伴随操作部的旋转,这些环磁铁旋转,由此产生的磁性变化由 磁性检测元件检测出,从而能够检测出旋转方向等。另外,与该每个环磁 铁分别对应地将相同磁极的固定磁铁接近配置,将在每个形成为一对的环 磁铁和固定磁铁之间产生的吸引排斥力彼此总和起来,施加给操作部,由 此得到咔哒感触。由此,以非接触方式能够检测辊状的操作部的旋转状态,并且利用上 述的设置成旋转状态检测用的两个环磁铁,以非接触方式生成操作部旋转 时的发音清楚明快的咔哒感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输入操作部件的主视剖面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输入操作部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输入操作部件的俯视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输入操作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输入操作部件的机构构成部位和配线基板 构成部位的组合前的立体图6是从底面侧观察图5的状态的立体图7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输入操作部件的机构构成部位的 结构的立体图8是图3的B—B线的侧视剖面图; 图9是图3的C一C线的侧视剖面图; 图10是图3的D—D线的侧视剖面图11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输入操作部件的操作部进行旋转操作 时的力的推移的图12是现有的输入操作部件的主视剖面图;图13是现有的输入操作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中21— 操作部 21A—贯通孔22— 中心轴部 22A—左侧轴部 22B —右侧轴部31 —左侧环磁铁32 —右侧环磁铁 41一安装部件 41A—凹陷41B —转动支店部45 —板状体46 —左侧固定磁铁 47—右侧固定磁铁 51 —基台 51A—覆盖部51B —转动保持用槽 52A、 52B —转动保持用槽 70 —配线基板 71A、 71B —磁性检测元件 75、 76、 77 —按压开关 75A 77A—固定接点 80 —绝缘片 90 —橡胶片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输入操作部件的主视剖面图;图2是本发 明的实施方式中输入操作部件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输入操作部件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输入操作部件的分解 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输入操作部件的机构构成部位和配线 基板构成部位的组合前的立体图;图6是从底面侧观察图5的状态的立体 图;图7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输入操作部件的机构构成部位的 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图3的B—B线的侧视剖面图;图9是图3的C一 C线的侧视剖面图;图10是图3的D—D线的侧视剖面图。在图1到图10中,辊状的操作部21由树脂等大致形成为圆柱形状。 在操作部21的中心轴线的位置形成的贯通孔21A中嵌入中心轴部22而与 操作部21形成一体。中心轴部22由左侧轴部22A和右侧轴部22B构成。左侧轴部22A从 贯通孔21A的左侧被压入,右侧轴部22B从贯通孔21A的右侧被压入, 它们的前端彼此在操作部21内相互处于卡止状态。而且,在从操作部21 突出的左侧轴部22A的突出部分固定有形成为圆筒状的左侧环磁铁31。 另外,在右侧轴部22B的突出部分固定有形成为圆筒状的右侧环磁铁32。 左侧环磁铁31、右侧环磁铁32以规定的均等角度间距交替磁化N极和S 极,相互在周方向上错开角度分别同轴固定中心轴部22。在被压入到操作部21内的左侧轴部22A、右侧轴部22B将在操作部 21中央相互卡合的前端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入操作部件,其具备: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辊状的操作部;S极和N极以规定角度间距交替磁化,且相对于所述操作部同轴固定的两个圆筒状的环磁铁;以及分别与所述环磁铁对应配置的磁性检测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分别对应于所述环磁铁接近配置的固定磁铁,两个所述固定磁铁为相互相同的磁极的磁铁,在所述操作部旋转时,在每一对所述环磁铁和所述固定磁铁之间产生的吸引排斥力彼此总和起来施加所述操作部的咔哒感触。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4-10 2007-1024331. 一种输入操作部件,其具备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辊状的操作部;S极和N极以规定角度间距交替磁化,且相对于所述操作部同轴固定的两个圆筒状的环磁铁;以及分别与所述环磁铁对应配置的磁性检测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分别对应于所述环磁铁接近配置的固定磁铁,两个所述固定磁铁为相互相同的磁极的磁铁,在所述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浩人山本保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