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脚手架下料及连墙件位置确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2364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BIM的脚手架下料及连墙件位置确定方法,其包括:建立建筑结构的BIM模型;根据脚手架安全性计算确定脚手架的参数;在建筑结构的BIM模型基础上,建立脚手架的BIM模型;调整脚手架位置,优化脚手架的BIM模型;确定脚手架及连墙件的位置,并出具脚手架布设及预留预埋位置图;根据所述脚手架布设及预留预埋位置图,出具脚手架下料清单。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BIM技术结合相关安全计算软件建立结构与脚手架模型,精准确定脚手架连墙件预留预埋位置,通过Autodesk Revit出图功能,出具能指导脚手架布设及预留预埋位置的施图纸避免了二次返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通过Autodesk Revit明细表功能准确出具脚手架下料清单,减少浪费,提高场地利用率。高场地利用率。高场地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BIM的脚手架下料及连墙件位置确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脚手架下料及连墙件位置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行业发展日新月异,脚手架施工不断往信息化与智能化升级。目前,脚手架施工往往依据二维图纸与施工经验进行提前制定方案,现场脚手架安装往往与二维图纸不能形成统一,特别是不能预先进行连墙件精确定位确定预埋预留位置,造成返工二次凿洞或强行将连墙件与外架相连影响架体稳定性,其次依据二维图纸,往往不能精确下料,下料过多造成施工场地浪费,下料过少,影响施工作业。另外,现有的脚手架存在扣件容易丢失、斜杆偏心连接,降低承载能力等缺点,影响其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脚手架下料及连墙件位置确定方法,以实现脚手架连墙件穿墙施工精确定位,减少施工损失,保证架体稳定。
[0004]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BIM的脚手架下料及连墙件位置确定方法,包括:
[0005]建立建筑结构的BIM模型;
[0006]根据脚手架安全性计算确定脚手架的参数;
[0007]在建筑结构的BIM模型基础上,建立脚手架的BIM模型;
[0008]调整脚手架位置,优化脚手架的BIM模型;
[0009]确定脚手架及连墙件的位置,并出具脚手架布设及预留预埋位置图;
[0010]根据所述脚手架布设及预留预埋位置图,出具脚手架下料清单。
[0011]优选的是,所述建筑结构的BIM模型、脚手架的BIM模型、脚手架布设及预留预埋位置图、脚手架下料清单由Autodesk Revit建立并出具。
[0012]优选的是,所述脚手架的参数的确定方法为通过安全计算软件进行脚手架安全计算,并生成计算书,进而确定脚手架相关参数。
[0013]优选的是,所述连墙件的位置包括连墙件在结构上楼板的预埋位置、外墙上连墙件预留洞位置以及抱柱位置。
[0014]优选的是,所述下料清单包括杆件数量、种类、长度以及扣件数量。
[0015]优选的是,所述脚手架包括:
[0016]支撑组件,其包括多个横杆、立杆和斜杆,所述斜杆的两端均安装有连接件和插杆,所述连接件为锥台形结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为大圆形端面,其与所述斜杆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为小椭圆形端面,其与所述插杆的曲面侧壁连接,所述插杆的曲面侧壁上还开设有截面为扇形的凹槽,所述插杆的两端呈锥台形结构;
[0017]多个扣件,其为正八棱柱形结构,所述扣件相对的两个矩形侧壁之间沿轴线开设
有大通孔,与所述大通孔垂直相对的两个矩形侧壁上设置有半圆柱形的承载件,其余四个矩形侧壁上设置有矩形开口,四个开口间隔设置,所述扣件的两个正八边形侧壁之间沿轴线开设有四个与开口连通的小通孔,且两个正八边形侧壁上还设置有承载件,所述小通孔内安装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部、卡接部和延伸部,所述固定部和延伸部为相互平行的两个弧形弹片,所述卡接部为S形弹片,所述固定部和延伸部位于同侧的端部分别连接所述卡接部的两端,所述固定部和延伸部之间还安装有弹簧,所述固定部固定安装在小通孔的内壁;
[0018]其中,所述立杆穿设入所述大通孔内,使所述扣件焊接在所述立杆上,所述横杆安装在所述扣件的承载件上,所述斜杆的插杆插接入所述小通孔内,所述连接件由开口穿出,所述卡接部和延伸部卡嵌入所述插杆的凹槽内。
[0019]优选的是,四个小通孔对称设置在所述扣件的正八边形侧壁的四周。
[0020]优选的是,所述大通孔与所述扣件同轴设置。
[0021]优选的是,所述固定部的弧度与所述小通孔的内部弧度一致,所述延伸部的弧度与所述插杆的凹槽内壁弧度一致。
[0022]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3]第一、本专利技术利用BIM技术结合相关安全计算软件建立结构与脚手架模型,精准确定脚手架连墙件预留预埋位置,通过Autodesk Revit出图功能,出具能指导脚手架布设及预留预埋位置的施图纸避免了二次返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另外通过Autodesk Revit明细表功能准确出具脚手架下料清单,减少浪费,提高场地利用率;
[0024]第二、本专利技术所述脚手架设置具有小通孔的扣件,小通孔内设置有弹性件,斜杆插接入小通孔内,弹性件正好卡嵌入插杆上的凹槽内,有效提高脚手架的抗震性能。
[0025]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的流程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中脚手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中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中扣件的立体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中插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中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4]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35]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于BIM的脚手架下料及连墙件位置确定方法,
包括:
[0036]建立建筑结构的BIM模型;
[0037]根据脚手架安全性计算确定脚手架的参数;
[0038]在建筑结构的BIM模型基础上,建立脚手架的BIM模型;
[0039]调整脚手架位置,优化脚手架的BIM模型;
[0040]确定脚手架及连墙件的位置,并出具脚手架布设及预留预埋位置图;
[0041]根据所述脚手架布设及预留预埋位置图,出具脚手架下料清单。
[0042]本技术方案中,具体步骤为:
[0043]步骤S1,建立建筑结构BIM模型:依据最新版施工图纸包括过程中的图纸会审与变更单等于图纸相关的文件,利用Autodesk Revit建立最新的结构BIM模型,确保模型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0044]步骤S2,确定脚手架参数:依据相关标准规范及脚手架施工方案通过安全计算软件进行脚手架安全计算,并生成计算书,确定脚手架相关参数;
[0045]步骤S3,建立脚手架BM模型:根据满足安全计算的脚手架参数,在结构BIM模型基础上利用Autodesk Revit建立脚手架BIM模型,三维直观分析脚手架布设合理性;
[0046]步骤S4,调整模型达到最优:具体地,在保证脚手架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多次调整脚手架模型的步距、跨距、材料、位置等,合理分析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BIM的脚手架下料及连墙件位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建筑结构的BIM模型;根据脚手架安全性计算确定脚手架的参数;在建筑结构的BIM模型基础上,建立脚手架的BIM模型;调整脚手架位置,优化脚手架的BIM模型;确定脚手架及连墙件的位置,并出具脚手架布设及预留预埋位置图;根据所述脚手架布设及预留预埋位置图,出具脚手架下料清单。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脚手架下料及连墙件位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结构的BIM模型、脚手架的BIM模型、脚手架布设及预留预埋位置图、脚手架下料清单由Autodesk Revit建立并出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脚手架下料及连墙件位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架的参数的确定方法为通过安全计算软件进行脚手架安全计算,并生成计算书,进而确定脚手架相关参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脚手架下料及连墙件位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墙件的位置包括连墙件在结构上楼板的预埋位置、外墙上连墙件预留洞位置以及抱柱位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脚手架下料及连墙件位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清单包括杆件数量、种类、长度以及扣件数量。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脚手架下料及连墙件位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架包括:支撑组件,其包括多个横杆、立杆和斜杆,所述斜杆的两端均安装有连接件和插杆,所述连接件为锥台形结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为大圆形端面,其与所述斜杆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为小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先训周冀伟孔巍刘小光史红玉马琦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