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杂嵌布低品位铜硫矿石的选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2338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矿物加工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杂嵌布低品位铜硫矿石的选矿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段磨矿分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杂嵌布低品位铜硫矿石的选矿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矿物加工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复杂嵌布低品位铜硫矿石的选矿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迅猛发展,铜金属需求量逐渐增加,铜矿石被大规模开采利用,易选别、高品位铜矿资源正逐渐枯竭,因此,为了满足工业需求,加强回收利用难选铜矿资源如嵌布特征复杂、低品位铜矿石等正引起人们重视。对于低品位硫化铜矿石的浮选分离,主要有优先浮选、混合浮选和等可浮浮选三种工艺。对于硫铁矿含量较高的铜硫矿石,工业上普遍采用高碱抑硫浮铜的优先浮选工艺,但采用该工艺处理低品位铜硫矿石,有时难以获得理想的铜精矿品位及回收率,而且伴生贵金属的回收率也不高,容易导致有价资源的损失。
[0003]嵌布特征复杂的硫化铜矿石一般采用磨矿(粗磨)

浮选

粗精矿再磨精选的工艺流程。生产实践表明,该工艺流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但也存在以下不足:在磨矿过程中,由于矿石中有用矿物的嵌布粒度不同,导致磨矿产品中既有部分已单体解离粗粒有用矿物,又有含较多有用矿物的连生体;当它们同时进入分级设备后,由于大多金属矿物比重大,部分已单体解离的或已达到分级粒度要求的有用矿物不能被及时有效的溢流出来而进入返砂中,易被过磨至浮选粒度下限而难以回收,影响选别指标。
[0004]因此,针对铜品位较低、嵌布粒度不均匀的铜硫矿石,开发出选别指标优、生产成本低、适应能力强的选矿工艺,在高效回收铜、硫元素的同时实现伴生元素金、银的有效回收,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杂嵌布低品位铜硫矿石的选矿方法,该方法具有工艺流程简单、适应能力强、选矿指标良好且稳定、生产成本低等特点。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复杂嵌布低品位铜硫矿石的选矿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一段磨矿分级:将破碎后的原矿石与水按1

3:1的重量比例加入球磨机,同时加入石灰进行磨矿,磨矿产品经过一段旋流器分级处理后得到溢流和沉砂;
[0008]S2)快速浮选:将S1)的一段旋流器的沉砂引入单槽快速浮选机,依次加入捕收剂、起泡剂进行快速浮选,得到快浮精矿和快浮尾矿,快浮尾矿返回S1)中,快浮精矿进入S5)处理;
[0009]S3)分支串流浮选:将S1)的一段旋流器的溢流平均分成



两个系列分别进行铜开路浮选操作,两个系列的浮选操作均包括两次粗选工序,其中第二粗选工序粗选一工序得到的精矿进入第一粗选工序粗选一工序,第一粗选工序两次粗选工序得到的精矿与第二粗选工序粗选二工序得到的精矿合并为铜粗精矿,两个系列粗选二工序得到的尾矿合并
为选铜尾矿;
[0010]S4)二段再磨分级:将S3)得到的铜粗精矿进入二段旋流器进行分级处理,分级得到的沉砂给入磨机、同时添加石灰进行再磨,再磨产品返回二段旋流器进行分级处理,二段旋流器的溢流进入铜精选工序;
[0011]S5)铜精选工序:将S4)的二段旋流器的溢流与S2)的快速浮选得到的快浮精矿合并进入三次精选、一次精扫选工序后得到铜精矿;
[0012]S6)选硫工序:将S3)得到的选铜尾矿经矿坑酸性水或硫酸活化后,经过一次粗选、一次精选和一次扫选工序得到硫精矿和最终尾矿。
[0013]上述工序顺序须严格按照顺序执行,不能先后替换。
[0014]进一步,所述S1)中磨机中石灰的添加量为1200~1700g/t(以原矿石干矿重量计,下同),磨矿产品的矿浆pH值为8~9。
[0015]进一步,所述S1)中一段旋流器溢流的细度为小于0.074mm筛网粒级产率占65~72%,一段旋流器沉砂的细度为小于0.074mm筛网粒级产率占8~18%。
[0016]进一步,所述S2)中捕收剂的添加量为5~10g/t,起泡剂的添加量为2~6g/t。
[0017]进一步,所述S3)中在进行浮选操作时的各工序中,依次加入5~30g/t的捕收剂和0~10g/t的起泡剂。
[0018]进一步,所述捕收剂优选采用N

烯丙基

O

异丁基硫代氨基甲酸酯、N,N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丙腈酯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起泡剂优选采用松醇油、甲基异丁基甲醇中的一种或两种。
[0019]进一步,所述S3)的具体浮选操作为:
[0020]第一粗选工序的浮选操作为:第一粗选工序粗选一工序得到的精矿进入二段旋流器分级工序,得到的尾矿进入第一粗选工序粗选二工序;第一粗选工序粗选二工序得到的精矿进入二段旋流器分级工序,得到的尾矿为选铜尾矿;
[0021]第二粗选工序的浮选操作为:第二粗选工序粗选一工序得到的精矿进入第一粗选工序粗选一工序,得到的尾矿进入第二粗选工序粗选二工序;第二粗选工序粗选二工序得到的精矿进入二段旋流器分级工序,得到的尾矿为选铜尾矿。
[0022]上述技术方案中,分支串流浮选将第二粗选工序的粗精矿与第一粗选工序的原矿作串流合并粗选,可有效提高浮选的入选品位,并充分发挥串流分支的药剂及“负载”作用,降低药剂消耗;分支串流浮选采用铜开路粗选流程,无中矿返回,浮选环境良好,克服了传统工艺的中矿返回闭路流程容易引起矿泥累积、浮选环境恶化的问题,另外铜开路粗选延长粗选时间,有利于浮选速率较慢的贫连生体的上浮,从而获得较高的铜回收率。
[0023]进一步,所述S4)中二段旋流器的溢流的细度为小于0.043mm筛网粒级产率占85~95%。
[0024]进一步,所述S4)中磨机中石灰的添加量为200~500g/t,磨矿产品的矿浆pH值为9.5~10.5。
[0025]进一步,所述S5)的具体步骤为:将二段旋流器的溢流与快速浮选得到的快浮精矿合并进入精选一工序,得到的精矿进入精选二工序,得到的尾矿返回分支串流浮选的第二粗选工序粗选一工序;精选二工序得到的精矿进入精选三工序,得到的尾矿进入精扫选工序;精选三工序得到的精矿作为铜精矿,得到的尾矿进入精扫选工序;精扫选工序得到的精
矿作为铜精矿,得到的尾矿返回分支串流浮选的第二粗选工序粗选一工序。
[0026]进一步,所述S6)的具体步骤为:将S3)得到的选铜尾矿经矿坑酸性水或硫酸活化后,在矿浆pH值为6.5~7的条件下,添加丁基黄药80~100g/t、起泡剂10~30g/t进行硫粗选工序,硫粗选工序得到的精矿进入硫精选工序,得到的尾矿再加入丁基黄药20~40g/t、起泡剂5~15g/t进行硫扫选工序;硫扫选工序得到的精矿返回硫粗选工序,得到的尾矿为最终尾矿;硫精选工序得到的精矿为硫精矿,得到的尾矿返回硫粗选工序。
[0027]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1、针对含铜0.44%左右、含硫10%左右、含银6g/t左右、含金0.08g/t左右的复杂嵌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杂嵌布低品位铜硫矿石的选矿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一段磨矿分级:将破碎后的原矿石与水按1

3:1的重量比例加入球磨机,同时加入石灰进行磨矿,磨矿产品经过一段旋流器分级处理后得到溢流和沉砂;S2)快速浮选:将S1)的一段旋流器的沉砂引入单槽快速浮选机,依次加入捕收剂、起泡剂进行快速浮选,得到快浮精矿和快浮尾矿,快浮尾矿返回S1)中,快浮精矿进入S5)处理;S3)分支串流浮选:将S1)的一段旋流器的溢流采用分支串流浮选进行处理,将处理后得到的精矿合并为铜粗精矿,得到的尾矿合并为选铜尾矿;S4)二段再磨分级:将S3)得到的铜粗精矿进入二段旋流器进行分级处理,分级得到的沉砂给入球磨机、同时添加石灰进行再磨,再磨产品返回二段旋流器进行分级处理,二段旋流器的溢流进入铜精选工序;S5)铜精选工序:将S4)的二段旋流器的溢流与S2)的快速浮选得到的快浮精矿合并进入三次精选、一次精扫选工序后得到铜精矿;S6)选硫工序:将S3)得到的选铜尾矿经矿坑酸性水或硫酸活化后,经过一次粗选、一次精选和一次扫选工序得到硫精矿和最终尾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磨机中石灰的添加量为1200~1700g/t,磨矿产品的矿浆pH值为8~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一段旋流器溢流的细度为小于0.074mm筛网粒级产率占65~72%,一段旋流器沉砂的细度为小于0.074mm筛网粒级产率占8~1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分支串流浮选为铜开路粗选流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开路粗选流程的具体操作为:S3.1)将溢流矿浆平均分为两支矿浆,S3.2)将两支矿浆分别采用第一粗选工序和第二粗选工序同时处理,且第一粗选工序和第二粗选工序均包括粗选一工序和粗选二工序,且粗选一工序和粗选二工序均需分别加入捕收剂和/或起泡剂;所述第一粗选工序具体为:第一粗选工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清泉曾令明戴智飞林智炜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铜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