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联网实现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23353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联网实现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服务器、控制终端和物联网设备,其中,所述控制终端用于获取所述服务器的指令或信息,并将所述指令或信息传输至所述物联网设备,以及获取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的请求或信息,并将所述请求或信息传输至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控制终端设置有开放接口能够接入第三方应用,并周期性地向物联网设备发送指令以获取物联网设备的自身状态信息。通过该设置方式,控制终端作为链接物联网设备和外接网络的枢纽,其控制和管理数据的转发策略,并具有可编程特性。而且,控制终端具有访问物联网设备的最高权限,因此通过控制终端增加开放接口可以提高物联网的开放性。放接口可以提高物联网的开放性。放接口可以提高物联网的开放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联网实现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互联网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联网实现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够以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智能点餐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0003]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0004]传统的物联网解决方案,通常是家里有一个控制中心(如网关,智能音箱等),控制中心与家里的各种电器相连接。用户使用手机远程地与家里的控制中心上的应用交互,从而控制家里的各种电器等。但是,目前的物联网解决方案都不够智能和开放。
[0005]例如,公开号为CN105847099B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联网实现系统和方法,该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联网的实现系统包括:云端中控系统、家庭智能中控系统和家庭智能终端。所述家庭智能中控系统通过本地模块为用户提供信息或服务;或者,所述家庭智能中控系统与所述云端中控系统相互配合,为用户提供信息或服务。所述家庭智能终端用于响应所述家庭智能中控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和/或,向所述家庭智能中控系统发送自身状态信息。该系统能够提高物联网的智能性和开放性。但是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是以家庭智能中控系统作为整个家庭物联网的控制中心,家庭智能终端主动向家庭智能中控系统发送自身状态信息,并且家庭智能中控系统设置有开放接口,使得第三方应用能够通过家庭智能中控系统中的开放端口调用客户端中的模块,可以提高物联网的开放性。另外,该专利文献提出通过语音、语义、情感分析、人脸识别等模块提高物联网的智能程度。但是,在提高物联网的开放性和智能程度的同时,也导致第三方恶意入侵或者恶意攻击的风险增加,也可能成为恶意攻击网络、服务器、中间设备的媒介。例如,可以利用物联网的开放接口,自动寻找接入开放接口的物联网设备,并将连接的物联网设备变成僵尸网络的一部分,并利用大量的物联网设备发起大规模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DDOS),从而使得被攻击的服务提供商或者服务器瘫痪。例如,通过安全漏洞造成家庭智能中控系统异常,比如切断与家庭智能终端的连接,还比如替代家庭智能中控系统管控家庭智能终端造成家庭智能终端异常耗电以及通信量增加。而且,由于物联网设备通常不具备交互界面,普通用户一方面很难发现自己的物联网设备被攻击,另一方面即使发现也不便于处理。因此,需要在提高物联网开放程度和智能程度的同时提高安
全性。
[0006]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技术人做出本专利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专利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专利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联网实现系统,包括服务器、控制终端和物联网设备。所述控制终端用于获取所述服务器的指令或信息,并将所述指令或信息传输至所述物联网设备。所述控制终端用于获取所述物联网设备发送的请求或信息,并将所述请求或信息传输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控制终端设置有开放接口能够接入第三方应用,并周期性地向物联网设备发送指令以获取物联网设备的自身状态信息。控制终端作为链接物联网设备和外接网络的枢纽,其控制和管理数据的转发策略,并具有可编程特性。而且,控制终端具有访问物联网设备的最高权限,因此通过控制终端增加开放接口可以提高物联网的开放性。例如,可以在控制终端部署操作系统和编程接口,进而用户可以通过控制终端对物联网进行编程,建立动态的数据转发策略,或者可以通过编程为不同的应用或者开发者提供开放的入口,进而通过控制终端增加物联网的开放性。但是开放性的提高以增加了网络攻击的风险。本专利技术利用轻量级的计算数据包请求动作的熵值的方式判断网络是否存在异常,相对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算法通过训练学习共同知识模式检测网络攻击造成的网络异常,能够大度降低控制终端消耗的资源,而且能够避免攻击者反向训练将异常网络行为误判为正常行为;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取数据包请求的动作作为判断网络是否异常的特征,相对及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或者深度学习等算法具有更为高效的判断效率和更低的误报率。此外,同第一阈值、第二阈值和第三阈值的设定,能够更加实用网络的频繁变化和后期物联网设备的扩展。
[0008]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控制终端配置为按照如下步骤执行匹配操作:
[0009]为流表的流表项设定用于匹配耗时的第一时间;
[0010]在第一时间内查找与数据包的包头内容相同的流表项包头域;
[0011]若第一时间内未查找到与数据包的包头内容相同的流表项包头域,则判定匹配不成功。
[0012]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终端配置为:
[0013]在流表匹配的成功率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序匹配不成功的数据包,并进行分组;
[0014]解析每个分组内数据包请求的动作的熵值;
[0015]获取熵值小于第二阈值的第一分组;
[0016]若第一分组连续出现且连续出现的数量大于第三阈值,则丢弃连续出现的数量大于第三阈值的多个第一分组。
[0017]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终端配置为:
[0018]若数据包请求的动作在多个分组内的熵值均大于第二阈值,则基于流表中流表项的匹配成功次数及匹配成功时间的先后顺序动态地为流表项分配权值,并按照流表项权值
的顺序匹配多个分组内的数据包。
[0019]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终端配置为将流表项划分为第一流表项集合和第二流表项集合。所述第一流表项集合为过去第二时间内匹配成功的至少一个流表项构成的集合。所述第二流表项集合为流表中剔除第一流表项后剩余的多个流表项构成的集合。
[0020]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终端配置为:
[0021]为第一流表项集合分配最高的权值,并基于第一流表项集合匹配多个分组内的数据包。在第一流表项集合匹配多个分组内的数据包的时间超过第三时间的情况下,将第一流表项集合的权值降低至最低,并基于第二流表项集合匹配多个分组内的数据包。
[0022]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终端配置为:
[0023]基于第一流表项集合内流表项成功匹配的时间先后顺序分配流表项匹配的第一权值;
[0024]基于第二流表项集合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联网实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器(100)、控制终端(200)和物联网设备(300),其中,所述控制终端(200)用于获取所述服务器(100)的指令或信息,并将所述指令或信息传输至所述物联网设备(300),以及获取所述物联网设备(300)发送的请求或信息,并将所述请求或信息传输至所述服务器(100),其中,所述控制终端(200)设置有开放接口能够接入第三方应用,并周期性地向物联网设备(300)发送指令以获取物联网设备(300)的自身状态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实现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终端(200)配置为按照如下步骤执行匹配操作:为流表的流表项设定用于匹配耗时的第一时间;在第一时间内查找与数据包的包头内容相同的流表项包头域;若第一时间内未查找到与数据包的包头内容相同的流表项包头域,则判定匹配不成功。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物联网实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200)配置为:在流表匹配的成功率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序匹配不成功的数据包,并进行分组;解析每个分组内数据包请求的动作的熵值;获取熵值小于第二阈值的第一分组;若第一分组连续出现且连续出现的数量大于第三阈值,则丢弃连续出现的数量大于第三阈值的多个第一分组。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物联网实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200)配置为:若数据包请求的动作在多个分组内的熵值均大于第二阈值,则基于流表中流表项的匹配成功次数及匹配成功时间的先后顺序动态地为流表项分配权值,并按照流表项权值的顺序匹配多个分组内的数据包。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物联网实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200)配置为将流表项划分为第一流表项集合和第二流表项集合,其中,所述第一流表项集合为过去第二时间内匹配成功的至少一个流表项构成的集合;所述第二流表项集合为流表中剔除第一流表项后剩余的多个流表项构成的集合。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峰张福春刘平平杨国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安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