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膜、装置及其制作方法、电致变色玻璃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3169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07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致变色膜、装置及其制作方法、电致变色玻璃和车辆,所述电致变色膜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电致变色功能层。每一层所述透明导电层的至少一条边的边缘上间断布设多段电极子线,其中,多段所述电极子线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存在不重叠部分。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设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本申请中,每一透明导电层的边缘上布设多段电极子线,可以解决因挖开口引起工作电流传导不均匀的问题,确保电致变色膜能够快速、均匀地变色。均匀地变色。均匀地变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致变色膜、装置及其制作方法、电致变色玻璃和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电致变色元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膜、装置及其制作方法、电致变色玻璃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sm,简称EC)是指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发生稳定、可逆的变化的现象。若将电致变色技术应用到汽车玻璃上,不仅可以调节汽车内部的光线强度,以提高车内的舒适度且能够起到防偷窥的作用,还可以选择性地吸收或反射车内外的热辐射,从而能够减少空调的使用以节约能源。
[0003]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致变色膜10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功能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通过电极线120引入外部电源200,使得两层透明导电层之间产生电场,从而使得电致变色膜100'的颜色和透明度产生变化。电极线120布设在透明导电层的边缘,现有的布线方式通常采用两边布线方式。
[0004]然而,在将电致变色膜100'与曲面的成品玻璃进行合片后,会出现较多褶皱,这种褶皱源自平面的电致变色膜100'与曲面的玻璃间的贴合度较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图1所示,在生产过程中,一般会采取在电致变色膜100'的边缘挖开口163的方式来提高两者之间的贴合度,从而减少褶皱。但是,在电致变色膜100'边缘挖开口163,会切断贴附的电极线120,如此,会造成大段电极线120失效,例如图1中的左侧开口163以下的大段电极线120将失效,过大的压降引起透明导电层内大面积区域电场不均匀、降低电致变色膜100'的响应速率及变色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电致变色膜、装置及其制作方法、电致变色玻璃和车辆。
[0006]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致变色膜,所述电致变色膜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电致变色功能层。每一层所述透明导电层的至少一条边的边缘上间断布设多段电极子线,其中,多段所述电极子线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存在不重叠部分。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设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
[0007]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致变色装置,所述电致变色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电致变色膜。其中,所述电致变色膜设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
[0008]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致变色装置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设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的电致变色功能层。
在每一层所述透明导电层的至少一条边的边缘上形成间断排布的多段电极子线,其中,多段所述电极子线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存在不重叠部分。
[0009]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致变色玻璃,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层、第二玻璃层以及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其中,所述电致变色装置设于所述第一玻璃层和所述第二玻璃层之间;所述第一玻璃层朝向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玻璃层朝向所述第二基板。
[0010]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第四方面所述的电致变色玻璃。
[0011]本申请提供的电致变色膜,在每一透明导电层的至少一条边的边缘上布设多段电极子线,使得在所述至少一条边的边缘上挖开口时,能够减少所述电极子线的受损失效范围,减小压降对变色均匀性及响应速率的影响,确保开口后的所述电致变色膜快速、均匀地变色。
[0012]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现有的电致变色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图2中的透明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a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膜的透明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b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膜的透明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c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膜的透明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膜的透明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膜的透明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申请第七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膜的透明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本申请第八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膜的透明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装置的制作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0025]图11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装置的制作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0026]图12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装置的制作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0027]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002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9]电致变色装置
ꢀꢀꢀꢀꢀꢀꢀꢀꢀꢀꢀꢀꢀ1[0030]电致变色膜
ꢀꢀꢀꢀꢀꢀꢀꢀꢀꢀꢀꢀꢀꢀꢀ
100、100'
[0031]电极线
ꢀꢀꢀꢀꢀꢀꢀꢀꢀꢀꢀꢀꢀꢀꢀꢀꢀꢀꢀ
120
[0032]开口
ꢀꢀꢀꢀꢀꢀꢀꢀꢀꢀꢀꢀꢀꢀꢀꢀꢀꢀꢀꢀꢀ
163
[0033]第一透明导电层
ꢀꢀꢀꢀꢀꢀꢀꢀꢀꢀꢀ
10
[0034]第二透明导电层
ꢀꢀꢀꢀꢀꢀꢀꢀꢀꢀꢀ
20
[0035]电致变色功能层
ꢀꢀꢀꢀꢀꢀꢀꢀꢀꢀꢀ
30
[0036]电极子线
ꢀꢀꢀꢀꢀꢀꢀꢀꢀꢀꢀꢀꢀꢀꢀꢀꢀ
11、21
[0037]引出线
ꢀꢀꢀꢀꢀꢀꢀꢀꢀꢀꢀꢀꢀꢀꢀꢀꢀꢀꢀ
12、22
[0038]分隔槽
ꢀꢀꢀꢀꢀꢀꢀꢀꢀꢀꢀꢀꢀꢀꢀꢀꢀꢀꢀ
13、23
[0039]可开口区域
ꢀꢀꢀꢀꢀꢀꢀꢀꢀꢀꢀꢀꢀꢀꢀ
40
[0040]第一导电单元
ꢀꢀꢀꢀꢀꢀꢀꢀꢀꢀꢀꢀꢀ
51
[0041]第二导电单元
ꢀꢀꢀꢀꢀꢀꢀꢀꢀꢀꢀꢀꢀ
52
[0042]第一汇流线
ꢀꢀꢀꢀꢀꢀꢀꢀꢀꢀꢀꢀꢀꢀꢀ
14
[0043]第二汇流线
ꢀꢀꢀꢀꢀꢀꢀꢀꢀꢀꢀꢀꢀꢀꢀ
24
[0044]第一基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每一层所述透明导电层的至少一条边的边缘上间断布设多段电极子线,其中,多段所述电极子线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存在不重叠部分;电致变色功能层,设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膜,其特征在于,每一层所述透明导电层中形成有贯穿其相对两边或相邻两边的多条分隔槽,多条所述分隔槽用于将其所在的透明导电层的整层区域分隔成多个导电单元,其中,每一个所述导电单元与一段所述电极子线对应,且相邻两个所述导电单元之间通过所述分隔槽保持相互独立。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致变色膜,其特征在于,每一层所述透明导电层上的多段电极子线布设在其一组对边的边缘上或两条相邻边的边缘上,且至少一边上的电极子线相互间隔排布。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变色膜,其特征在于,每一层所述透明导电层上的多段电极子线布设在其一组对边的边缘上,且同一边上的电极子线相互间隔排布,对边上的电极子线相互交错排布。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在其第一组对边的边缘上布设多段所述电极子线,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在其第二组对边的边缘上布设多段所述电极子线,其中,所述第二组对边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组对边重合。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在其第一组对边的边缘上布设多段所述电极子线,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在其第二组对边的边缘上布设多段所述电极子线,其中,所述第二组对边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组对边相交。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致变色膜,其特征在于,每一层所述透明导电层上的多段电极子线布设在其一条边的边缘上。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致变色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上的多段电极子线布设在其第一边的边缘上,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上的多段电极子线布设在其第二边的边缘上,其中,所述第二边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边的对边重合。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膜,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分隔槽的宽度为5μm~200μm。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膜,其特征在于,每一层所述透明导电层中的多条所述分隔槽相互大致平行或相交。11.一种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

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膜,其中,所述电致变色膜设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致变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层所述透明导电层与其相邻
的基板构成一堆叠结构,每一所述堆叠结构上形成有贯穿其包含的透明导电层的相对两边或相邻两边的多条分隔槽,多条所述分隔槽用于将其所在的透明导电层的整层区域分隔成多个导电单元,其中,每一个所述导电单元与一段所述电极子线对应,且相邻两个所述导电单元之间保持相互独立。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致变色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灿灿王加赋林寿冯涛
申请(专利权)人: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