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回收热电厂蓄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3143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热电厂蓄能装置,包括蓄能箱,蓄能箱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环形导磁板,蓄能箱的内部设有转筒,转筒的顶端和底端均转动连接有圆板,转筒的内部贯穿设有多个换热管,上壳体顶端的中心处和下壳体底端的中心处依次固定嵌接有上集液箱和下集液箱,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余热回收热电厂蓄能装置,设置转筒、转筒内部贯穿的多个换热管,在配合上集液箱、下集液箱和稳流管的使用下,可从底部注入换热液体,从顶部注入高温液体,多个换热管将换热液体分流,从而可充分吸收换热,换热后变成低温的液体在液压足够时,间隔从稳流管缓慢排出,处于转筒内部底部的低温液体不会大幅度翻涌即可流出。翻涌即可流出。翻涌即可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回收热电厂蓄能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能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余热回收热电厂蓄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等。
[0003]目前热电厂为了增强能源利用率,对热量回收是十分重要的工程,因而一般在对余热回收后,都借助蓄能装置对余热进行储存,当需要通入换热液体时,可快速换热投入使用,但现有的热电厂用蓄能装置还存在以下的缺陷:
[0004]1、换热过程仅仅将换热管置于高温液体中,换热效率不佳,且由于换热作用,高温液体中温度分布不均,高温、低温液体均相互掺杂在一起,导致换热后的液体温度不均,从而投入下级设备使用时,利用率也不高,且排出低温液体时,由于排口大,排出时液体大幅度翻涌,更易增加内部温度的不均匀度,从而影响余热回收的利用率;
[0005]2、目前为了增加换热效率,以免温度分布不均,有些装置借助插入转动结构对高温液体进行搅拌增加其流速,这样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换热效率,但连接部位为转动连接,易产生缝隙导致热量散失,在一定程度上又降低了热量回收使用效率,因而装置的密封性和保温性较为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回收热电厂蓄能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热量分布不均、低温液体大幅度翻涌影响换热、传动结构连接处缝隙导致热量散失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余热回收热电厂蓄能装置,包括蓄能箱,所述蓄能箱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环形导磁板,所述蓄能箱的内部设有转筒,所述转筒的顶端和底端均转动连接有圆板,所述转筒的内部贯穿设有多个换热管,所述上壳体顶端的中心处和下壳体底端的中心处依次固定嵌接有上集液箱和下集液箱,所述上集液箱顶端的中心处和下集液箱底端的中心处依次固定嵌接有出液管和进液管,所述转筒的内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板,所述转筒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金属板,所述转筒一侧壁的底部固定嵌接有稳流管,所述稳流管的内部活动穿插连接有活动盖,所述活动盖的两侧壁均开凿有排流槽,所述活动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对拉伸弹簧,所述环形导磁板的外部设有环形保温罩,所述环形保温罩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吸铁石。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壳体的底端与环形导磁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导磁板的底端与下壳体的顶端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多个所述换热管的两端部均分别固定贯穿两个圆板,多个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上集液箱的底端和下集液箱的顶端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置于顶部的所述圆板的中心处固定嵌接有L形管,所述L形管的一端部固定贯穿上壳体一侧壁的顶部。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稳流管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两个所述拉伸弹簧远离活动盖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安装块的一侧壁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环形保温罩的内壁分别与上壳体的外壁和下壳体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环形保温罩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把手。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铁石与金属板位置对应,所述上壳体另一侧壁的顶部固定嵌接有排出管,所述下壳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支腿。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转筒、转筒内部贯穿的多个换热管,在配合上集液箱、下集液箱和稳流管的使用下,可从底部注入换热液体,从顶部注入高温液体,多个换热管将换热液体分流,从而可充分吸收换热,换热后变成低温的液体在液压足够时,间隔从稳流管缓慢排出,处于转筒内部底部的低温液体不会大幅度翻涌即可流出,保持转筒内部的高温,而相对低温的液体会进入到蓄能箱和转筒之间,将转筒包裹,大大降低内部高温液体热量的散失,起到更好的保温效果。
[0016]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环形保温罩,其内壁设有的吸铁石,在配合转筒外壁设有的金属板的使用下,可以在蓄能箱的外部借助磁性吸附作用,带动其内部的转筒转动,从而跟随转动的多个搅拌板,会对内部的高温液体进行横向的搅拌,增加高温液体的流动性,从而增强换热效率,解决了以往直接插入转动结构连接处容易导致热量快速散失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密封和保温性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转筒部分的俯视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稳流管部分的剖面图。
[0021]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环形保温罩;4、排出管;5、上集液箱;6、出液管;7、L形管;8、换热管;9、环形导磁板;10、金属板;11、吸铁石;12、圆板;13、稳流管;14、转筒;15、搅拌板;16、下集液箱;17、进液管;18、活动盖;19、排流槽;20、安装块;21、拉伸弹簧;22、蓄能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热电厂蓄能装置的技术方案:
[0024]实施例一:
[0025]根据图1、图2和图4所示,包括蓄能箱22,蓄能箱22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和环形导
磁板9,蓄能箱22的内部设有转筒14,转筒14的顶端和底端均转动连接有圆板12,转筒14的内部贯穿设有多个换热管8,上壳体1顶端的中心处和下壳体2底端的中心处依次固定嵌接有上集液箱5和下集液箱16,上集液箱5顶端的中心处和下集液箱16底端的中心处依次固定嵌接有出液管6和进液管17,转筒14一侧壁的底部固定嵌接有稳流管13,稳流管13的内部活动穿插连接有活动盖18,活动盖18的两侧壁均开凿有排流槽19,活动盖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对拉伸弹簧21,多个换热管8的两端部均分别固定贯穿两个圆板12,多个换热管8的两端分别与上集液箱5的底端和下集液箱16的顶端固定连接,置于顶部的圆板12的中心处固定嵌接有L形管7,L形管7的一端部固定贯穿上壳体1一侧壁的顶部,稳流管13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20,两个拉伸弹簧21远离活动盖18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安装块20的一侧壁固定连接。
[0026]具体使用时,本专利技术一种余热回收热电厂蓄能装置,高温液体从L形管7先进入到转筒14的内部,转筒14顶端和底端的圆板12形成相对封闭的环境,装满转筒14后即可将高温液体存储在转筒14中,此时从下集液箱16的进液管17通入换热液体,换热液体装满下集液箱16后继续上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回收热电厂蓄能装置,包括蓄能箱(22),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箱(22)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和环形导磁板(9),所述蓄能箱(22)的内部设有转筒(14),所述转筒(14)的顶端和底端均转动连接有圆板(12),所述转筒(14)的内部贯穿设有多个换热管(8),所述上壳体(1)顶端的中心处和下壳体(2)底端的中心处依次固定嵌接有上集液箱(5)和下集液箱(16),所述上集液箱(5)顶端的中心处和下集液箱(16)底端的中心处依次固定嵌接有出液管(6)和进液管(17),所述转筒(14)的内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板(15),所述转筒(14)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金属板(10),所述转筒(14)一侧壁的底部固定嵌接有稳流管(13),所述稳流管(13)的内部活动穿插连接有活动盖(18),所述活动盖(18)的两侧壁均开凿有排流槽(19),所述活动盖(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对拉伸弹簧(21),所述环形导磁板(9)的外部设有环形保温罩(3),所述环形保温罩(3)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吸铁石(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热电厂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的底端与环形导磁板(9)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导磁板(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富强任智会邹宏伟孙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嘉通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