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3066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02
蓄电装置(100)具备蓄电堆(110)和收容壳体(140)。在蓄电堆(110)中,沿着第一方向(DR1)交替层叠有多个单元电池(120)和多个间隔件(130)。在多个间隔件(130)的每一个中,第一支承面(131)与在第一方向(DR1)的一侧相邻的单元电池(120)的第一锥面(121)对应地倾斜并与第一锥面(121)接触。在多个间隔件(130)的每一个中,第二支承面(132)与在第一方向(DR1)的另一侧相邻的单元电池(120)的第二锥面(122)对应地倾斜并与第二锥面(122)接触。多个间隔件(130)的每一个由热塑性树脂构成。(130)的每一个由热塑性树脂构成。(130)的每一个由热塑性树脂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电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搭载在车辆上的蓄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公开了蓄电装置的结构的文献,有日本特开2018

32519号公报。日本特开2018

32519号公报所记载的蓄电装置是电池模块,具备电池堆和收容壳体。电池堆包括将多个长方体电池沿厚度方向层叠而成的电池层叠体和一对端板。一对端板配置在电池层叠体的层叠方向两端。一对端板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电池堆侧相对面,该电池堆侧相对面以随着越接近收容壳体的下端而电池堆的层叠方向的尺寸就越小的方式倾斜。收容空间具有以收容空间的层叠方向的尺寸变小的方式倾斜的壳体侧相对面。由于彼此相对的电池堆侧相对面和壳体侧相对面分别倾斜,所以通过将电池堆压入收容空间内,能够对电池堆施加约束载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如日本特开2018

32519号公报所公开的蓄电装置那样,现有的蓄电装置中的蓄电堆因为被施加了约束载荷,所以在蓄电堆所包含的多个单元电池中热量容易相互传递。因此,当上述多个单元电池中的一个异常发热时,热量就会从异常发热的单元电池传递到其他单元电池。有时由于该其他单元电池被加热,该其他单元电池也会异常发热。这样,在现有的蓄电装置中,有可能产生多个单元电池的发热的连锁反应。
[0004]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该蓄电装置能够在蓄电堆内多个单元电池中的一个异常发热时抑制从该单元电池向其他单元电池的热传导。
[0005]根据本公开的蓄电装置具备蓄电堆和收容壳体。在蓄电堆中,沿第一方向交替层叠有多个单元电池和多个间隔件。收容壳体收容蓄电堆。蓄电堆在收容壳体内在第一方向上被约束。多个单元电池的每一个具有第一锥面以及第二锥面。第一锥面以及第二锥面以随着朝向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中的一方而彼此间隔逐渐变小的方式倾斜,构成第一方向上的单元电池的两端面。多个间隔件的每一个具有第一支承面以及第二支承面。第一支承面以及第二支承面构成第一方向上的间隔件的两端面。在多个间隔件的每一个中,第一支承面与在第一方向的一侧相邻的单元电池的第一锥面对应地倾斜并与第一锥面接触。在多个间隔件的每一个中,第二支承面与在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相邻的单元电池的第二锥面对应地倾斜并与第二锥面接触。多个间隔件的每一个由热塑性树脂构成。
[0006]在单元电池的锥面与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间隔件的支承面之间产生摩擦力。由此,能够抑制单元电池因作用于蓄电堆的约束力而在第二方向上位移。进而,蓄电堆能够保持承受上述约束力的状态。进一步地,在多个单元电池中的任一个异常发热的情况下,与发热的单元电池相邻的、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间隔件的支承面会发生热变形。由此,间隔件的支承面与单元电池的锥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就变小。发热的单元电池承受上述约束力,在间
隔件的支承面上滑动的同时在第二方向上位移。由于发热的单元电池的位移,上述约束力变小。由于上述约束力变小,能够抑制蓄电堆内从异常发热的单元电池向其他单元电池的热传导。
[0007]在本公开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中,蓄电堆具有第一端面以及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以及第二端面构成第一方向上的蓄电堆的两端面。蓄电堆的第一端面由配置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侧的单元电池所具有的第一锥面构成。蓄电堆的第二端面由配置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单元电池所具有的第二锥面构成。收容壳体具有第一内侧面以及第二内侧面。第一内侧面以及第二内侧面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第一内侧面包含第一倾斜部。第一倾斜部与第一锥面对应地倾斜。第二内侧面包含第二倾斜部。第二倾斜部与第二锥面对应地倾斜。蓄电堆在第一端面与第一倾斜部接触、第二端面与第二倾斜部接触的状态下,由收容壳体保持。
[0008]由此,无需在蓄电堆的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面与收容壳体的内侧面之间设置端板等其他构件,就能够将蓄电堆保持在收容壳体内。
[0009]本公开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还具有冷却器。冷却器配置在收容壳体的底部与蓄电堆之间。冷却器对多个单元电池进行冷却。底部从第二方向中的一侧与蓄电堆相对。多个间隔件的每一个通过与冷却器接触而在第二方向上被定位。
[0010]这样,通过使多个间隔件在第二方向上被定位,使整个蓄电堆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稳定。进而,蓄电装置的可靠性提高。
[0011]在本公开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中,收容壳体具有底部。底部从第二方向中的一侧与蓄电堆相对。多个间隔件的每一个通过与底部接触而在第二方向上被定位。
[0012]这样,通过使多个间隔件在第二方向上被定位,使整个蓄电堆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稳定。进而,蓄电装置的可靠性提高。
附图说明
[0013]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通过结合附图而理解的有关本公开的以下详细描述而变得显而易见。
[0014]图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蓄电装置的车辆的概略图。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蓄电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图3是从III

III线箭头方向观察图2的蓄电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图4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中除去一个单元电池地将多个单元电池和多个间隔件配置在收容壳体内的状态的剖面图。图5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中为了形成蓄电堆而在除去一个单元电池地配置有多个单元电池和多个间隔件的收容壳体中将剩余的该单元电池压入的状态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蓄电装置中作用于单元电池的力的示意性剖面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蓄电堆的无负载状态的示意性剖面图。图8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中异常发热的单元电池位移了的状态的蓄电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图9是示意地表示在实施方式1中,在维持异常发热的单元电池的第二方向上的位
移的状态下,蓄电堆在第一方向上处于无负载状态时的蓄电堆的剖面图。图10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蓄电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参照附图对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图中的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重复其说明。
[0016](实施方式1)
[0017]图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蓄电装置的车辆的概略图。参照图1,对具备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蓄电装置100的车辆1进行说明。
[0018]车辆1具备车辆主体2、驱动装置3、前轮5、后轮6和蓄电装置100。在车辆主体2内形成有发动机室、搭乘空间和行李室。发动机室形成在车辆1的前方侧,搭乘空间形成在发动机室的后方。行李室形成在搭乘空间的后方。
[0019]驱动装置3收容在发动机室内。驱动装置3包括旋转电机7和PCU(Powercontrolunit)8。PCU8包括逆变器和转换器。PCU8与蓄电装置100以及旋转电机7电连接。
[0020]PCU8将从蓄电装置100供给的直流电力的电压升压,进而转换为交流电力,向旋转电机7供给。
[0021]旋转电机7使用从PCU8供给的交流电力,产生使前轮5旋转的驱动力。另外,车辆1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辆等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装置,具备:蓄电堆,其中沿第一方向交替层叠有多个单元电池和多个间隔件;以及收容所述蓄电堆的收容壳体,所述蓄电堆在所述收容壳体内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约束,所述多个单元电池的每一个具有第一锥面以及第二锥面,所述第一锥面以及第二锥面以随着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中的一方而彼此间隔逐渐变小的方式倾斜,构成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面,所述多个间隔件的每一个具有构成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面的第一支承面以及第二支承面,在所述多个间隔件的每一个中,所述第一支承面与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相邻的所述单元电池的所述第一锥面对应地倾斜并与所述第一锥面接触,在所述多个间隔件的每一个中,所述第二支承面与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相邻的所述单元电池的所述第二锥面对应地倾斜并与所述第二锥面接触,所述多个间隔件的每一个由热塑性树脂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所述蓄电堆具有构成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面的第一端面以及第二端面,所述蓄电堆的所述第一端面由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下太朗近藤忠宏石川翔太朗岸甲一朗渡边健太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