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接面板及拼接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270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09:3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混接面板及拼接面板,混接面板包括显示面板和发光二极管基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设置在显示区周侧的非显示区。发光二极管基板形成于显示面板上。发光二极管基板位于非显示区。本实施例将发光二极管基板制备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以提高了混接面板整体的显示面积,且将发光二极管基板制备在显示面板上,起到薄化发光二极管基板的效果。起到薄化发光二极管基板的效果。起到薄化发光二极管基板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接面板及拼接面板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混接面板及拼接面板。

技术介绍

[0002]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随着户外显示市场的快速发展,大尺寸、高解析度成为户外显示的发展方向。而传统的液晶显示面板(LCD)不仅成本低,解析度也高,但是作为拼接屏之间的显示区相距较大,影响视觉效果。而次毫米级发光二极管(Mini LED)面板和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ED)面板目前在小间距上工艺仍不成熟,解析度不及LCD,且成本过高。因此,解决LCD拼接屏的拼缝问题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突破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混接面板及拼接面板,可以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设置发光二极管基板,进而提高了混接面板的显示面积,且起到缩小拼接面板中相邻两个显示区的距离的作用。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混接面板,其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周侧的非显示区;以及发光二极管基板,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形成于所述显示面板上,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位于所述非显示区。
[0005]本申请的混接面板将发光二极管基板制备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以提高了混接面板整体的显示面积,且将发光二极管基板制备在显示面板上,起到薄化发光二极管基板的效果。
[0006]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第一面、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入光侧的第二面和连接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的第三面;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包括第一驱动走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二驱动走线,所述混接面板包括第一引线、第二引线、第一绑定垫和第二绑定垫,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设置在所述第三面上,所述第一引线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走线,所述第二引线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走线;所述第一绑定垫连接于所述第一引线,所述第二绑定垫连接于所述第二引线;所述第一绑定垫和所述第二绑定垫设置在所述第三面或所述第二面上。
[0007]本申请实施例的混接面板将显示面板的绑定区和发光二极管基板的绑定区设置在第二面或第三面上,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混接面板采用侧面绑定或背面绑定的方式,来达到缩小边框的效果。
[0008]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绑定垫和所述第二绑定垫交替排布,使得第一驱动走线和第二驱动走线的可进行间距性的布局,节省空间。
[0009]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填充层,所述第一基板的侧面、所述填充层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基板的侧面齐平设置且形成所述第三面。
[0010]其中,平整的第三面便于制备第一引线、第二引线、第一绑定垫和第二绑定垫。
[0011]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为阵列基板,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包括第一驱动走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和电连接结构,所述电连接结构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上,所述电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远离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的一面上;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连接垫和第一绑定垫,所述连接垫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上,所述第一绑定垫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上;所述第一驱动走线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连接结构,所述电连接结构电连接于所述连接垫,所述连接垫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绑定垫。
[0012]本实施例将电连接结构制备于第一基板中,连接垫制备于第二基板中,相较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制备过程更为简单,且进一步缩小了边框宽度。
[0013]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衬底设置有第一过孔,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凸块和导电膜,所述凸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远离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的一面上,所述导电膜覆盖在所述凸块上,所述导电膜覆盖所述凸块的部分连接于所述连接垫,所述导电膜的部分通过所述第一过孔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走线。
[0014]其中本实施例采用在第一基板中制备凸块和导电膜的形式以实现连接第二基板中的连接垫。
[0015]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公共电极,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导电膜同层且绝缘设置。也即,公共电极与导电膜采用同一光罩制程形成,节省工艺步骤。
[0016]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第二驱动走线和第二绑定垫,所述第二驱动走线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上且与所述连接垫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绑定垫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上且与所述第一绑定垫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衬底上设置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二驱动走线通过所述第二过孔连接于所述第二绑定垫,以实现背面绑定。
[0017]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接面板还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绑定垫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绑定垫连接,以实现发光二极管基板和显示面板二者各自的驱动连接。
[0018]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金属层、绝缘层、黑色吸光层和发光二极管,所述金属层包括所述第一驱动走线和焊盘,所述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驱动走线且裸露出所述焊盘,所述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焊盘上,所述黑色吸光层设置在所述绝缘层上且设置在所述发光二极管之间。
[0019]其中,采用黑色吸光层覆盖绝缘层且设置在发光二极管之间,一方面起到提高发
光二极管基板显示画面时的对比度;另一方面起到降低发光二极管基板的发光亮度的目的,进而缩小显示面板和发光二极管基板之间的发光亮度差,提高混接面板整体的显示效果。
[0020]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拼接面板,所述拼接面板包括至少两个如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混接面板;所述混接面板之间拼接设置形成缝隙;所述缝隙的两侧设置有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
[0021]本申请实施例的混接面板包括显示面板和发光二极管基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设置在显示区周侧的非显示区;发光二极管基板形成于显示面板上,发光二极管基板位于非显示区。本实施例的混接面板将发光二极管基板制备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以提高了混接面板整体的显示面积,且将发光二极管基板制备在显示面板上,起到薄化发光二极管基板的效果。
[0022]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拼接面板中,相邻的两个混接面板拼接形成有缝隙,发光二极管基板设置在缝隙的两侧,以降低两个混接面板之间显示区的间距,提高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接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周侧的非显示区;以及发光二极管基板,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形成于所述显示面板上,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位于所述非显示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接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第一面、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入光侧的第二面和连接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的第三面;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包括第一驱动走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二驱动走线,所述混接面板包括第一引线、第二引线、第一绑定垫和第二绑定垫,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设置在所述第三面上,所述第一引线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走线,所述第二引线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走线;所述第一绑定垫连接于所述第一引线,所述第二绑定垫连接于所述第二引线;所述第一绑定垫和所述第二绑定垫设置在所述第三面或所述第二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接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绑定垫和所述第二绑定垫交替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接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填充层,所述第一基板的侧面、所述填充层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基板的侧面齐平设置且形成所述第三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接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为阵列基板,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包括第一驱动走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和电连接结构,所述电连接结构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上,所述电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远离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的一面上;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连接垫和第一绑定垫,所述连接垫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上,所述第一绑定垫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军徐洪远黎美楠
申请(专利权)人: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