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机振动抑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258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轧机振动抑振装置,具体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包括轧机立架和液压下轧机构,第一动轧辊和第二动轧辊两端分别转动套接有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液压下轧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二轴承座的顶面固定连接,轧机立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液压抑振机构,第一动轧辊和第二动轧辊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激光测距机构,第一轴承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感应支撑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套独立的液压抑振机构,利用液压抱死机构与刹条片的相互作用,通过液压驱动对调节好的轧机工作辊的固定抱死,防止在轧制薄规格或变形抗力较大的带材时频繁出现强烈的异常振动现象,导致带材和轧辊上形成振痕,提高轧制钢板的产品质量。轧制钢板的产品质量。轧制钢板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机振动抑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具体为一种轧机振动抑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多数轧机在轧制薄规格或变形抗力较大的带材时频繁出现强烈的异常振动现象,导致带材和轧辊上形成振痕,降低了带材表面质量和轧辊在线使用寿命,甚至造成设备等事故,严重威胁轧机的安全运行,在实际生产中当振动发生时,被迫降速、改变润滑状态或换辊等临时措施来改善轧机振动状态,严重影响了生产产量和经济效益,即使是同一架轧机,在轧制过程中也同时存在着多种的振动形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轧制领域迫切亟需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
[0003]轧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其振动来源大多于轧辊和轧辊轴承,在轧辊的过程中,由于轧辊采用液压下压的方式对板件施加下压力,轧辊工作时液压油液的受力因板件的表面平整度影响较易出现液压不稳定的情况使得轧辊出现上下波动的情况,产生振动导致轧机的性能下降,同时使得产品表面出现振纹,存在一定缺陷。
[000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轧机振动抑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轧机振动抑振装置,通过设置两套独立的液压抑振机构,利用液压抱死机构与刹条片的相互作用,通过液压驱动对调节好的轧机工作辊的固定抱死,且利用激光测距机构对各个轧辊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行实时监测感应轧辊之间的波动,并利用感应支撑机构监测动轧辊的受力波动情况,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轧机振动抑振装置,包括轧机立架和液压下轧机构,所述轧机立架的内侧转动安装有静轧辊、第一动轧辊和第二动轧辊,所述第一动轧辊和第二动轧辊两端分别转动套接有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和第一轴承座与轧机立架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液压下轧机构的底面与轧机立架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液压下轧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二轴承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轧机立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液压抑振机构,所述液压抑振机构包括刹条片和液压抱死机构,所述刹条片的外侧与液压抱死机构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刹条片与第二轴承座和第一轴承座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抱死机构与轧机立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动轧辊和第二动轧辊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激光测距机构,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感应支撑机构。
[000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压下轧机构由液压泵和液压杆构成,所述液压杆的输出端与第二轴承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泵的输出端与液压杆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抱死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液压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000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压抱死机构包括固定座、液压缸、抱死刹盘和液
压管口,所述液压缸和抱死刹盘呈对称布置于固定座的内侧,所述抱死刹盘与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管口与液压缸的输入端相连通。
[000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抱死刹盘为陶瓷复合材质构件,所述刹条片为金属材质构件,所述刹条片的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并均匀分布。
[00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激光测距机构包括激光测距仪和定位准星,所述激光测距仪的端面与静轧辊和第二动轧辊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准星位于第一动轧辊端部的上下两侧,所述激光测距仪和定位准星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激光测距仪的输出端部与定位准星的端部呈相对布置。
[00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支撑机构包括液压支撑杆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嵌入安装于液压支撑杆的内部,所述液压支撑杆的输入端与液压下轧机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00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激光测距机构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液压下轧机构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为液压压力传感器。
[001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套独立的液压抑振机构,利用液压抱死机构与刹条片的相互作用,通过液压驱动对调节好的轧机工作辊的固定抱死,防止在轧制薄规格或变形抗力较大的带材时频繁出现强烈的异常振动现象,导致带材和轧辊上形成振痕,提高轧制钢板的产品质量;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激光测距机构和感应支撑机构,利用激光测距机构对各个轧辊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行实时监测感应轧辊之间的波动,并利用感应支撑机构监测动轧辊的受力波动情况,自动控制液压抑振机构的液压压力大小,保持动轧辊的抱死状态,实现自动化抑振。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2的A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抑振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液压抱死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为:1、轧机立架;2、静轧辊;3、第一动轧辊;4、第二动轧辊;5、液压下轧机构;6、激光测距机构;7、第二轴承座;8、液压抑振机构;9、第一轴承座;10、感应支撑机构;61、激光测距仪;62、定位准星;81、刹条片;82、液压抱死机构;821、固定座;822、液压缸;823、抱死刹盘;824、液压管口;101、液压支撑杆;102、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如附图1-5所示的一种轧机振动抑振装置,包括轧机立架1和液压下轧机构5,轧机立架1的内侧转动安装有静轧辊2、第一动轧辊3和第二动轧辊4,第一动轧辊3和第二动轧辊4两端分别转动套接有第一轴承座9和第二轴承座7,第二轴承座7和第一轴承座9与轧机立架1的内侧滑动连接,液压下轧机构5的底面与轧机立架1的顶面固定连接,液压下轧机构5的输出端与第二轴承座7的顶面固定连接,轧机立架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液压抑振机构8,液压抑振机构8包括刹条片81和液压抱死机构82,刹条片81的外侧与液压抱死机构82的内侧滑动连接,刹条片81与第二轴承座7和第一轴承座9的两侧固定连接,液压抱死机构82与轧机立架1的内侧固定连接,第一动轧辊3和第二动轧辊4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激光测距机构6,第一轴承座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感应支撑机构10。
[0022]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设置两套独立的液压抑振机构8,利用液压抱死机构82与刹条片81的相互作用,通过液压驱动对调节好的轧机工作辊的固定抱死,防止在轧制薄规格或变形抗力较大的带材时频繁出现强烈的异常振动现象,导致带材和轧辊上形成振痕,提高轧制钢板的产品质量;另外,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激光测距机构6和感应支撑机构10,利用激光测距机构6对各个轧辊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行实时监测感应轧辊之间的波动,并利用感应支撑机构10监测动轧辊的受力波动情况,自动控制液压抑振机构的液压压力大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机振动抑振装置,包括轧机立架(1)和液压下轧机构(5),所述轧机立架(1)的内侧转动安装有静轧辊(2)、第一动轧辊(3)和第二动轧辊(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轧辊(3)和第二动轧辊(4)两端分别转动套接有第一轴承座(9)和第二轴承座(7),所述第二轴承座(7)和第一轴承座(9)与轧机立架(1)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液压下轧机构(5)的底面与轧机立架(1)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液压下轧机构(5)的输出端与第二轴承座(7)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轧机立架(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液压抑振机构(8),所述液压抑振机构(8)包括刹条片(81)和液压抱死机构(82),所述刹条片(81)的外侧与液压抱死机构(82)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刹条片(81)与第二轴承座(7)和第一轴承座(9)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抱死机构(82)与轧机立架(1)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动轧辊(3)和第二动轧辊(4)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激光测距机构(6),所述第一轴承座(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感应支撑机构(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机振动抑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下轧机构(5)由液压泵和液压杆构成,所述液压杆的输出端与第二轴承座(7)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泵的输出端与液压杆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抱死机构(82)的输入端与所述液压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机振动抑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抱死机构(82)包括固定座(821)、液压缸(822)、抱死刹盘(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冶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