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车内滞留生命体安全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2224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内滞留生命体安全通风系统,其包括控制器、生命探测装置、运动传感装置和环境监测装置。控制器设置于车辆的中控台下方的容置空间内,控制器通过欠压保护电路连接车载电瓶,车载空调系统和车载声光系统均与控制器连接。生命探测装置设置于车内。运动传感装置设置于发动机舱内,运动传感装置与控制器连接;环境监测装置设置于车内,环境监测装置与控制器连接。汽车车内滞留生命体安全通风系统独立于车辆整体构造,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未来将要投产的汽车,稍作技术处理就可以配置该系统,对于已投产的以及已经在使用的车辆,由于该系统对汽车的改造要求较低,可因地制宜地根据汽车类型对该系统作调整,故完全有加装的可行性。全有加装的可行性。全有加装的可行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车内滞留生命体安全通风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内滞留生命体安全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一种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工具。但是,汽车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除了常见的交通安全事故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车内滞留生命体导致其中暑和窒息的生命安全问题。传统的汽车由于车门关闭后,车内会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人、小动物等生命体在密闭的车内环境中,通过呼吸以及体表散热和散湿的过程,会使车内环境迅速恶化,最终导致生命体中暑甚至窒息死亡。因此,现有车辆上需要设置能够实时监测的装置来检测车内是否滞留有生命体,并能够控制车载空调系统来改善车内环境,避免滞留生命体中暑或窒息死亡,同时通过车载声光系统来报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车内滞留生命体安全通风系统,其解决了现有车辆车内滞留生命体后易导致生命体中暑及窒息的技术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汽车车内滞留生命体安全通风系统包括:
[0007]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车辆的中控台下方的容置空间内,所述控制器通过欠压保护电路连接车载电瓶,车载空调系统和车载声光系统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08]生命探测装置,所述生命探测装置均设置于车内;
[0009]运动传感装置,所述运动传感装置设置于发动机舱内,所述运动传感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10]环境监测装置,所述环境监测装置设置于车辆的顶棚内,所述环境监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生命探测装置至少包括第一生命探测器、第二生命探测器、第三生命探测器以及第四生命探测器;
[0012]所述第一生命探测器、所述第二生命探测器、所述第三生命探测器以及所述第四生命探测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13]所述第一生命探测器设置于主驾驶席的正上方,所述第二生命探测器设置于副驾驶席的正上方,所述第三生命探测器设置于主驾驶席后方的乘客席的正上方,所述第四生命探测器设置于副驾驶席后方的乘客席的正上方;
[0014]可选地,所述运动传感装置包括陀螺仪,所述陀螺仪通过安装架设置于车辆的水箱支架上,所述陀螺仪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15]可选地,所述环境监测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氧浓度传感器以及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
[0016]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控制器上,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17]所述氧浓度传感器和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均设置于副驾驶席的下方,所述氧浓度传感器和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18]可选地,所述氧浓度传感器和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上均设置有磁铁,所述氧浓度传感器和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均通过所述磁铁吸附于副驾驶席的支架上。
[0019]可选地,所述控制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功能电路板;
[0020]所述壳体设置于中控台下方的容置空间内。
[0021]可选地,所述功能电路板上设置有供电电路、中心处理器以及数据存储器;
[0022]所述生命探测装置、所述运动传感装置以及所述环境监测装置均与所述中心处理器连接;
[0023]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入端通过欠压保护电路连接车载电瓶;
[0024]所述中心处理器与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0025]所述数据存储器与所述中心处理器连接。
[0026]可选地,车载空调系统与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0027](三)有益效果
[0028]本技术的汽车车内滞留生命体安全通风系统通过车灯闪烁和车辆报警器鸣响,对外报警,吸引救援,同时车载空调通风系统开启,对车内环境进行外循环通风换气,改善车内气体环境,保障滞留人员的生命安全;
[0029]汽车车内滞留生命体安全通风系统基于车辆本身的车载空调通风换气系统和车载声光系统进行改装,具有普适性,对车辆改装要求低,可行性强。汽车车内滞留生命体安全通风系统独立于车辆整体构造,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未来将要投产的汽车,稍作技术处理就可以配置该系统,对于已投产的以及已经在使用的车辆,由于该系统对汽车的改造要求较低,可因地制宜地根据汽车类型对该系统作调整,故完全有加装的可行性。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的汽车车内滞留生命体安全通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的汽车车内滞留生命体安全通风系统的生命探测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技术的汽车车内滞留生命体安全通风系统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技术的汽车车内滞留生命体安全通风系统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控制器;2:生命探测装置;3:运动传感装置;4:环境监测装置;5:车载空调系统;6:车载声光系统;
[0036]21:第一生命探测器;22:第二生命探测器;23:第三生命探测器;24:第四生命探测器;
[0037]31: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32:氧浓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清楚、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车内滞留生命体安全通风系统,如图1所示,其包括控制器1、生命探测装置2、运动传感装置3以及环境监测装置4。其中,控制器1安装在车辆的中控台下方的容置空间内,充分利用车辆本身的结构进行安装,便于对现有车辆进行改装,安装方便,改装操作难度低。汽车车内滞留生命体安全通风系统独立于车辆整体构造,集成式的设计与安装装卸性强,对于现有的车辆和未来需要投产的车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控制器1通过欠压保护电路连接车载电瓶,当车载电瓶的电压低于设定电压值时,欠压电路自动断开,保护电瓶电量,避免因电瓶过度放电而导致车辆无法正常启动的情况发生,设定电压值根据车辆的启动电压而定,设定电压值不能低于车辆的启动电压。欠压保护电路可以集成到控制器1上,简化电路结构,便于安装。车载空调系统5和车载声光系统6均与控制器1连接,将车载空调系统5的风扇以及内外循环系统均连接到控制器1上,通过控制器1取点,控制器1实时控制风扇以及内外循环系统的启停,实现驻车熄火后的强制外循环通风功能。生命探测装置2安装在车内,用于检测车内是否有人员滞留。运动传感装置3安装在发动机舱内,运动传感装置3与控制器1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内滞留生命体安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车内滞留生命体安全通风系统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车辆的中控台下方的容置空间内,所述控制器通过欠压保护电路连接车载电瓶,车载空调系统和车载声光系统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生命探测装置,所述生命探测装置设置于车内;运动传感装置,所述运动传感装置设置于发动机舱内,所述运动传感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环境监测装置,所述环境监测装置设置于车内,所述环境监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内滞留生命体安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命探测装置至少包括第一生命探测器、第二生命探测器、第三生命探测器以及第四生命探测器;所述第一生命探测器、所述第二生命探测器、所述第三生命探测器以及所述第四生命探测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生命探测器设置于主驾驶席的正上方,所述第二生命探测器设置于副驾驶席的正上方,所述第三生命探测器设置于主驾驶席后方的乘客席的正上方,所述第四生命探测器设置于副驾驶席后方的乘客席的正上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内滞留生命体安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传感装置包括陀螺仪,所述陀螺仪通过安装架设置于车辆的水箱支架上,所述陀螺仪与所述控制器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内滞留生命体安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强区永深周泽正洪嘉豪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