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防止体内导管脱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206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50
一种防止体内导管脱管装置,包括一对可夹紧导管的固定环、探测环和多根探测杆,两个所述固定环通过可转动的转盘相连接,所述探测杆均匀设置在其中一个固定环的外端面,探测杆上设置有感温器,所述探测环通过滑移副连接在另一固定环上,探测环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感应触头,探测环的外表面设置有警报器,所述感温器、感应触头均与警报器电连接,其触发后的信号使警报器发生蜂鸣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导管进行固定,对脱管、拽管的情况及时发出蜂鸣声,使医护人员及时知晓并处理,解决了目前导管的固定效果不佳、易脱落且脱落后无法及时发现等问题,使患者能维持良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能维持良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能维持良好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体内导管脱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防止体内导管脱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体内留置导管是根据治疗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常见的体内留置导管包括腹腔置管、血液透析的导管、腹膜透析的导管、PTCD管等,置管术后,导管需要长时间留置于人体体内,该体内留置导管的一端已经穿入病人体内,未穿入人体的部分露出在外,需要对露出的导管进行固定防止导管脱管。
[0003]申请号为CN201621190802.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体内留置导管的体外外露部分的固定护具,包括柔性垫,所述柔性垫的一面设置有导管固定装置,另一面设置有胶贴,所述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导管本体固定装置和导管末端固定装置。所述柔性垫的设置有所述导管固定装置的一面上还可以设置有覆盖件,所述覆盖件可将所述柔性垫的设置有所述导管固定装置的一面的完全覆盖,并且所述覆盖件的边缘上开有剪口,导管末端可从所述剪口处露出。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保护病人皮肤以及防止脱管发生实用性强
[0004]但是,目前导管的固定通常采用医用胶布粘贴的方式,固定效果不佳,导管易脱落,在固定过程中,患者易对导管进行拔出等操作,不能让医护人员及时知晓,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防止体内导管脱管装置,具体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防止体内导管脱管装置,包括一对可夹紧导管的固定环、探测环和多根探测杆,两个所述固定环通过可转动的转盘相连接,所述探测杆均匀设置在其中一个固定环的外端面,探测杆上设置有感温器,所述探测环通过滑移副连接在另一固定环上,探测环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感应触头,探测环的外表面设置有警报器,所述感温器、感应触头均与警报器电连接,其触发后的信号使警报器发生蜂鸣声。
[000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包括底座和一对扣环,两个所述扣环的一端分别铰接于底座的两端,两扣环的另一端可拆卸地相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转盘包括主转盘和与主转盘的中部相转动连接的副转盘,两个所述固定环的底座分别与主转盘、副转盘的端部相连接,所述主转盘底面的外缘设置有牙板,所述副转盘顶面的外缘设置有与牙板相匹配的齿牙。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主转盘的顶面可拆卸地设置有温感变色贴纸。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探测杆远离固定环的端部设置有卡接头。
[0011]进一步地,所述探测环的底部连接有滑槽板,与探测环相连接的所述固定环的底部设置有与滑槽板相匹配的滑动板。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可对导管进行固定,对脱管、拽管的情况及时发出蜂鸣声,使医护人员及时知晓并处理,解决了目前导管的固定效果不佳、易脱落且脱落后无法及时发现等问题,使患者能维持良好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正面的整体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背面的整体示意图。
[0016]图中:1第一固定环,11底座,12扣环,13卡扣,14活页,2第二固定环,3转盘,31主转盘,32副转盘,33牙板,34齿牙,4探测环,41感应探头,42滑槽板,43滑动板,5探测杆,51卡接头,6警报器,7温感变色贴纸。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18]如图1、2所示,一种防止体内导管脱管装置,包括探测环4、多根探测杆5和均可夹紧导管的第一固定环1、第二固定环2,所述第一固定环1和第二固定环2通过可转动的转盘3相连接,所述探测杆5均匀设置在第一固定环1的外端面,探测杆5上设置有感温器,所述探测环4通过滑移副连接在第二固定环2上,探测环4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感应触头,探测环4的外表面设置有警报器6,所述感温器、感应触头均与警报器6电连接,其触发后的信号使警报器6发生蜂鸣声。
[0019]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固定环1、第二固定环2均包括底座11和一对扣环,两个所述扣环的一端分别铰接于底座11的两端,两扣环的另一端可拆卸地相连接。
[0020]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扣环12的下端均通过合页14与底座11相连接,其上端通过卡扣13相连接;其中,一个扣环12的顶端设置扣槽,另一扣环12的顶端设置扣块,两扣环12通过扣块和扣槽相卡接,从而形成可夹紧导管的圆环。
[0021]如图2所示,所述转盘3包括主转盘31和与主转盘31的中部相转动连接的副转盘32,所述主转盘31的端部连接第一固定环1的底座11,所述副转盘32的端部连接第二固定环2的底座11;所述主转盘31底面的外缘设置有一圈牙板33,所述副转盘32顶面的外缘设置有与牙板33相匹配的齿牙34;所述齿牙34嵌入牙板33内,可限制主转盘31和副转盘32的转动,用力转动时,齿牙34可脱离牙板33而使主转盘31和副转盘32发生相对转动,从而改变第一固定环1与第二固定环2的相对角度,从而可利用转盘3控制导管在第一固定环1、第二固定环2内的弯折角度。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转盘31的顶面可拆卸地设置有高强度粘黏性的温感变色贴纸7;所述温感变色贴纸7为蝶状柔性贴纸,其贴于患者的皮肤上,从而可把本装置进行固定;当其脱离患者皮肤时,温感变色贴纸7会因为温度降低而发生变色,及时提醒医护人员更换贴纸。
[0023]如图1所示,所述探测环4的内径略大于导管的直径,其底部连接有滑槽板42,所述第二固定环2的底部设置有与滑槽板42相匹配的滑动板43,从而可调整探测环4的位置,以方便导管固定于探测环4内,且不会接触感应探头41。
[0024]如图1所示,所述探测杆5远离固定环的端部设置有卡接头51,所述卡接头51紧贴
导管,防止导管滑脱。所述感温器可设置于与导管接触的卡接头51或探测杆5上,从而可监测导管表面的温度;当导管脱离人体时,感温器可检测到导管的温度减低。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警报器6包括运行开关、蜂鸣器、电池和控制器,所述电池与内置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运行开关、蜂鸣器电连接,所述感温器、感应触头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池可以为纽扣电池。当患者拖拽导管时,导管会触碰到探测环4内的感应探头41,感应探头41发出相应的信号并传输至控制器内,所述控制器控制蜂鸣器发出蜂鸣声;当导管固定安装在患者身上后,启动运行开关,感温器将检测到导管的温度,当温度稳定时,控制器记录此时的温度作为参照温度,当导管脱离人体后,导管的温度会明显降低,此时感温器检测到的温度与参照温度相差较大,控制器将控制蜂鸣器发出蜂鸣声。
[0026]使用时,把导管依次穿过探测杆5、第一固定环1、第二固定环2和探测环4,把卡接头51卡好导管,根据需要转动主转盘31和副转盘32,使导管弯折成合适的角度,并利用第一固定环1、第二固定环2上的卡扣13卡紧导管,穿过探测环4时,用胶布固定导管,使其不接触探测环4内部的感应探头41;再利用温感变色贴纸7把本装置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体内导管脱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可夹紧导管的固定环、探测环和多根探测杆,两个所述固定环通过可转动的转盘相连接,所述探测杆均匀设置在其中一个固定环的外端面,探测杆上设置有感温器,所述探测环通过滑移副连接在另一固定环上,探测环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感应触头,探测环的外表面设置有警报器,所述感温器、感应触头均与警报器电连接,其触发后的信号使警报器发生蜂鸣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体内导管脱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包括底座和一对扣环,两个所述扣环的一端分别铰接于底座的两端,两扣环的另一端可拆卸地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体内导管脱管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亚黎蔡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