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电解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1883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解电容器,主要包括(除其它部件外)一对实际引出线,每根实际引出线加工成平坦端部以便和印制板焊接;一根与电性能无关的虚设引线,一端接到铝壳底部,另一端加工成平坦部分以便与印制板焊接;一块底板,其上侧形成凹陷以便放置电解电容器外壳,底板的厚度设定为仍能看到极性标示;实际和虚设引出线被折弯以便把底板和铝外壳围绕在一起,底板的凹陷为圆弧形,其曲率半径和铝外壳的相同。(*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解电容器集成块,其中在一块底板的上侧形成一个凹陷以便在其内放置电解电容器的圆柱形部分,使电解电容器成为侧卧放置的情况、并使印刷的极性标示能被看到,并且其中的底板和电解电容器至少在三点上联接成为整体,这三点中一对是实际的引出线,还有至少一个虚设引出线。这样,该电解电容器集成块就使电解电容器明显地减小其高度并相应地具有稳定的、对振动的抵抗力,并且还可进一步被用于提供更薄更小的电子设备。此外,极性标示和别的标示可以不必重新加以印制。铝电解电容器通常是以这样的方式形成为一种电子部件的电极箔片和电解质纸互相重叠放置,在其上安放着引出接线,再卷绕起而成为一个圆柱体。该圆柱体插入一个铝质外壳,其一端是开口的,并有轴向相对的另一底端。然后该圆柱体以电解质加以浸渍,再用密封橡胶把铝壳的开口端密封住。通常公知的是,电解电容器按其电容量的比例而言它的尺寸是较大的。这就是为什么电解电容器是电子部件中难以做得较小的原因,尽管其它电子部件还在迅速地制造得更小。电子部件是安装在印制板上并焊接于其上的。电解电容器通常以纵向焊接于印制板上。这将明显地使印制板更厚或更高。因此,这样的印制板成为降低电子设备成本的一个障碍,就是说,成为使它更薄更小的障碍。近来,电子部件已被做得更小而且被做成集成块,以便有效地、并以高密度装配及焊接到印制板上。此外,这样的电子部件可以以高密度安装在印制板的两侧,从而有助于把印制板做得更薄更小。根据上述事实,人们希望铝电解电容器也应制成集成块形式并以面对面的位置安装在印制板上。实际使用的常规例子示于附图说明图16和17。参考这些图示,电解电容器1被插入一个由方形树脂块的外壳2所形成的圆柱空腔2a中。一对引出线端1a沿着外壳2的底部2b折弯并定位,以便在外壳2的底部2b的表面的同一平面上形成一些表面,外壳2则以这样的方式安装在印制板上,使电解电容器1对于印制板而言是侧向放置的。在电解电容器集成块3的这种结构和形状下,电解电容器是侧向安装于印制板(未示出)上的,电解电容器的高度变得较低并可以高密度安装在印制板上。但是,在电解电容器的这种集成块3的结构下,关于电解电容器的极性、容量和其它印刷在电解电容器1表面上的标示2d都被外壳2所隐蔽而不能从外部见到。因此,需要用打印机4在外壳2的外表面2c上重新打印同样的标示2d,这种打印机相对于外壳2按箭头所指示的方向E和F而工作。在树脂外壳2上的实际打印需要相当麻烦的操作,例如从打印区去除油污,照管打印墨水、每当电解电容器改变时就要改变打印内容,等等。因此打印操作是导致电解电容器集成块3生产成本增高的原因之一。另外,电解电容器集成块3仅仅以沿着外壳2折弯的引出线1a的那部分焊接到印制板上。因此,如果电解电容器集成块比较大,则远离折弯的引出线1a的底部区域2b就没有固定在印制板上并且相对于印制板是不稳定的。这将遭受振动的恶劣影响。在较大的电解电容器集成块3的情况下,集成块仅通过引出线1a而固定在印制板上,这提供了一种悬臂梁结构,这里的集成块仅仅由引出线1a来支持以对抗振动,因而在引出线1a的每个根部将产生过于大的应力。这将使电解电容器的电性能变坏而且经常会折断引出线1a。尤其是,安装在车辆的机械结构中的电子设备通常都要遭受到频带范围很宽的振动。如果电解电容器1受到邻近于电解电容器的特征振动的振动,则电解电容器将剧烈地共振并引发严重的后果。另外,由于电解电容器集成块3是以方块外形而形成的,这就需要准备一种复杂的工具来对准要加以安装在印制板上的集成块。此外,在集成块安装到印制板上以后,要检查集成块的取向是否正确是相当困难的,因此,集成块取向错误的概率是相当高的。本专利技术是用来消除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利之处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解电容器,它能在长时间内在稳定的情况下保持它的功能,其中用一个虚设引出线连接到电解电容器外壳的底部,外壳的圆柱部分安放在底板的凹陷中,并且虚设引出线和实际引出线都被折弯以便把电解电容器和底板围绕在一起,从而在三点上把电解电容器牢固地固定在底板上,这三点是由虚设引线和一对实际引线所确定的,从而,当安装着电解电容器的印制板受到振动时可以防止在引线上产生过于大的应力,从而,可以防止电解电容器的电性能变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解电容器,它将使生产更薄更小的电子设备成为可能,在这种设备中电解电容器的取向可以方便地被检测,从而使电解电容器能用简单的设备来对准,而且电解电容器被做成在一块集成块中,使电解电容器可以减小高度、并以高密度安装在印制板上。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减少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成本,其中在底板的轴向延伸的和面对面位置上的侧面部分有一个设定的厚度,使得能够让印刷在电解电容器上的极性标示仍能看得见,从而使得没有必要重新打印同样的这些标示,因而减少了生产过程和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解电容器,它使制造抗振动的和功能可靠的电子设备成为可能,该电容器有一个虚设引线以其一端连接到电解电容器外壳的底部,而该虚设引线的对面一端则加工成一个平面部分,实际引出线的每一个自由端也加工成一个平面部分,电解电容器的圆柱部分放置在底板的凹陷中,虚设引线和实际引线都被折弯以便把底板和电解电容器围绕在一起,从而使得电解电容器通过虚设引线和实际引线而以大面积焊接于印制板上,因而牢固地固定在印制板上,同时还可减小电解电容器的高度。本专利技术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使电解电容器通过把它的圆柱部分设置在底板的凹陷中而牢固地联接在底板上,这个底板被做成弧形并和电解电容器的圆柱部分有相同的曲率半径。简而言之,本专利技术的电解电容器包括以下部分一个铝质外壳,它有一个开口端和一个轴向相对的底端;电解电容器单元,它包括一对电极箔片和电解纸片以及另一对电极箔片和电解纸片,它们互相重叠放置并带有一对引出线,引出线的每一根都设置在每一对电极箔片和电解纸片之间,并把它们卷绕起来成为一个圆柱体并使引出线从那里延伸出来,圆柱状的电解电容器单元被插进圆柱状的铝质外壳中,铝质外壳的开口端用密封橡胶密封,每根引出线在其自由端被加工成一个平面部分以便焊接在印制板上;一个与电功能无关的虚设引线,该虚设引线的一端连接到铝外壳的底部,而其相对一端则被加工成一个平面部分以便焊接到印制板上;一块底板,在其上面一侧形成一个凹陷以便在其中容纳圆柱形铝外壳的圆柱部分,底板具有轴向延伸的并面对面地定位的侧面部分,其厚度是如此确定的,要使印刷在圆柱形铝外壳上的极性标示成为可见的;上述的引出线和上述的虚设引出线被加以折弯以便把底板和圆柱形铝外壳围绕在一起,底板上的凹陷被做成弧形并和圆柱形铝外壳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图1到图8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其中图1是电解电容器集成块的透视图,其中的电解电容器是侧向安置的;图2是电解电容器集成块的底部透视图;图3是电解电容器集成块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电解电容器集成块的顶平面视图;图5是电解电容器集成块的底平面视图;图6是电解电容器集成块的侧面立视图;图7是电解电容器集成块的正面立视图;图8是电解电容器集成块的后面立视图;图9到图14表示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过程,其中图9是电极箔片和电解纸片的透视图,它们是相互重叠放置的并且部分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正引出线和负引出线的类型的电解电容器,这些引出线从电容器的开口端伸出,在电容器的开口端的轴向相对一端有一个底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电解电容器包括:一个虚设引出线,其一端牢固地连接在该电解电容器的上述的底部,上述虚设引出线对电性能无任何作用;一块底板,在其上侧形成一个凹陷,用于在其中安放上述电解电容器的圆柱形部分,该底板具有轴向延伸和面对面安排的侧边部分,其厚度设定成能使印刷在上述电解电容器上的极性标示仍然是可见的;上述正的和负的引出线和虚设引出线被折弯,以便把上述底板和上述电解电容器围绕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5-9-30 277157/951.一种具有正引出线和负引出线的类型的电解电容器,这些引出线从电容器的开口端伸出,在电容器的开口端的轴向相对一端有一个底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电解电容器包括一个虚设引出线,其一端牢固地连接在该电解电容器的上述的底部,上述虚设引出线对电性能无任何作用;一块底板,在其上侧形成一个凹陷,用于在其中安放上述电解电容器的圆柱形部分,该底板具有轴向延伸和面对面安排的侧边部分,其厚度设定成能使印刷在上述电解电容器上的极性标示仍然是可见的;上述正的和负的引出线和虚设引出线被折弯,以便把上述底板和上述电解电容器围绕在一起。2.一种铝电解电容器,包括一个铝质外壳,铝壳有一个开口端和一个轴向相对并有一个底的另一端,还包括电极箔片和电解纸片,在其上固定着实际的引出线,箔片和纸片互相重叠放置并卷成为圆柱形的电解电容器单元,引出线就从其中伸出,圆柱形的电解电容器单元被插进铝外壳中,外壳的开口端用密封橡胶加以密封,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铝电解电容器包括每根上述引出线的被加工成一个平面部分的自由端;一根虚设引线,它对电性能无任何作用,其一端固定地连接到上述铝外壳的上述底部,而其相对一端则加工成为平面部分以便焊接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泽润一
申请(专利权)人:JCC工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