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生物曝气组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1867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生物曝气组合装置,包括三个相互嵌套的空心棱台、曝气组件、进水口、排水通道、排气通道和排水口;其中每个空心棱台的内部相切设置有半球形壳,外侧的半球形壳与中间的空心棱台形成第一净水区和第三气室,中间的半球形壳与内部的空心棱台形成第二净水区和第二气室,内侧的半球形壳形成第三净水区和第一气室;从进水口进入的水在排水通道内能依次在第一净水区、第二净水区按着梯形的轨道流动并最终进入到第三净水区;进入第一气室的气体在排气通道内能依次在所述第二气室和第三气室内与流水作相反的流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提高氧气利用率的的生物曝气装置。利用率的的生物曝气装置。利用率的的生物曝气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生物曝气组合装置


[0001]本技术属污水处理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生物曝气组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态修复就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污染环境中有毒有害物的浓度或使其无害化,从而使污染了的环境能够部分的或完全的恢复到原初状态的过程。按被修复的污染环境,可分为土壤生物修复、大气生物修复、水体生物修复。
[0003]目前市场上的用于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生物曝气组合装置不仅结构复杂,而且气泡在水中的存在时间比较短,氧的利用率很低,因此导致对污水的修复能力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生物曝气组合装置,提供了一种能提高氧气利用率的的生物曝气装置。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生物曝气组合装置,包括:
[0006]包括三个相互嵌套的空心棱台,每个空心棱台的内部相切设置有半球形壳,空心棱台和半球形壳底部均连接一连接板,外侧的半球形壳与中间的空心棱台形成第一净水区和第三气室,中间的半球形壳与内部的空心棱台形成第二净水区和第二气室,内侧的半球形壳形成第三净水区和第一气室。
[0007]曝气组件,设置在连接板的底部,曝气组件能将空气通入第一气室。
[0008]进水口,设置在最外侧的空心棱台底部。
[0009]排水通道,从进水口进入的水在排水通道内能依次在第一净水区、第二净水区按着梯形的轨道流动并最终进入到所述第三净水区。
[0010]排气通道,进入第一气室的气体在排气通道内能依次在第二气室和第三气室内与流水作相反的流动。
[0011]排水口,设置在连接板上,排水口上连接有出水管道。
[0012]排水通道包括第一排水管,第一排水管设置在中间的空心棱台底部且远离进水口的一侧,第一排水管穿过中间的空心棱台和半球形壳,第一排水管上还设置有第一排水单向阀,还有第二排水管,第二排水管设置最内侧的空心棱台底部且远离第一排水管的一侧,第二排水管穿过最内侧的空心棱台和半球形壳,第二排水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排水阀。
[0013]排气通道包括设置在最内侧的所述空心棱台底部且与第二排水管对应设置的第一排气管,第一排气管穿过最内侧的空心棱台和半球形壳,第一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排气阀,还包括设置在中间的空心棱台底部且与第一排水管对应设置的第二排气管,第二排气管穿过中间的空心棱台和半球形壳,第二排气管上还设置有第二单向排气阀。
[0014]曝气组件包括设置在最外侧的空心棱台外部的曝气机,曝气机的一侧下方连接有
进气管;进气管的末端位于连接板的底部位置处连接有分流管,分流管上连接有多个布气管,每个布气管上安装有多个曝气盘,曝气盘均穿过连接板且曝气盘上的出气口朝向第一气室。
[0015]布气管设置有3

4根。
[0016]第一净水区内两侧分别设置有粗率床和细滤床,粗率床和细滤床等体积设置,粗率床设置在靠近进水口的一侧,细滤床设置在靠近第一排水管的一侧。
[0017]第二净水区内设置有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
[0018]第三净水区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微生物填料层和生物膜。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技术公开的用于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生物曝气组合装置,通过曝气组件使气体经过进气管进入到分流管,最后再经过布气管进入曝气盘内曝气,通过曝气组件增加了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而且气体进入到第一气室,然后经过第一排气管进入到第二气室,之后再通过第二排气管进入到第三气室,增加了气泡在水中的停留之间,让气体能充分溶解于废水中,解决了氧气利用率低的现状;
[0021]本技术公开的用于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生物曝气组合装置,气体的流经路径恰好与水体的流动的方向相反,因此使得每个角落的污水都能与溶解氧充分混合,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率,从而达到了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生物曝气组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生物曝气组合装置上曝气组件的连接的示意图。
[0024]图中,1.空心棱台,2.半球形壳,3.第一净水区,4.第二净水区,5.第三净水区,6.第一气室,7.第二气室,8.第三气室,9.进水口,10.第一排水管,11.第一排水单向阀,12.连接板,13.排水口,14.出水管道,15.第二排水管,16.第二单向排水阀,17.第一排气管,18.第一单向排气阀,19.第二排气管,20.第二单向排气阀,21.曝气机,22.进气管,23.分流管,24.布气管,25.曝气盘,26.粗率床,27.细滤床,28.活性炭吸附层,29.微生物填料层,30.生物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方案。
[0026]实施例1
[0027]本技术公开的用于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生物曝气组合装置,如图1

2所示,包括三个相互嵌套的空心棱台1、曝气组件、进水口、排水通道、排气通道和排水口;其中每个空心棱台1的内部相切设置有半球形壳2,空心棱台1和半球形壳2底部均连接一连接板12,外侧的所述半球形壳2与中间的空心棱台1形成第一净水区3和第三气室8,中间的所述半球形壳2与内部的空心棱台1形成第二净水区4和第二气室7,内侧的半球形壳2形成第三净水区5和第一气室6;曝气组件设置在连接板12的底部,曝气组件能将空气通入所述第一气室6;进
水口9设置在最外侧的空心棱台底部;从进水口9进入的水在排水通道内能依次在第一净水区3、第二净水区4按着梯形的轨道流动并最终进入到第三净水区5;进入第一气室6的气体在排气通道内能依次在所述第二气室7和第三气室8内与流水作相反的流动;排水口13设置在连接板12上,排水口13上连接有出水管道14。
[0028]进一步的,排水通道包括第一排水管10,第一排水管10设置在中间的空心棱台1底部且远离进水口9的一侧,第一排水管10穿过中间的空心棱台1和半球形壳2,第一排水管10上还设置有第一排水单向阀11,还有第二排水管15,第二排水管15设置最内侧的空心棱台1底部且远离第一排水管10的一侧,第二排水管15穿过最内侧的空心棱台1和半球形壳2,第二排水管15上设置有第二单向排水阀16。
[0029]排气通道包括设置在最内侧的空心棱台1底部且与第二排水管15对应设置的第一排气管17,第一排气管17穿过最内侧的空心棱台1和半球形壳2,第一排气管17上设置有第一单向排气阀18,还包括设置在中间的空心棱台1底部且与第一排水管10对应设置的第二排气管19,第二排气管19穿过中间的空心棱台1和半球形壳2,第二排气管19上还设置有第二单向排气阀20。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生物曝气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相互嵌套的空心棱台(1),每个所述空心棱台(1)的内部相切设置有半球形壳(2),所述空心棱台(1)和半球形壳(2)底部均连接一连接板(12),外侧的所述半球形壳(2)与中间的所述空心棱台(1)形成第一净水区(3)和第三气室(8),中间的所述半球形壳(2)与内部的所述空心棱台(1)形成第二净水区(4)和第二气室(7),内侧的所述半球形壳(2)形成第三净水区(5)和第一气室(6);曝气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板(12)的底部,所述曝气组件能将空气通入所述第一气室(6);进水口(9),设置在最外侧的所述空心棱台底部;排水通道,从所述进水口(9)进入的水在所述排水通道内能依次在所述第一净水区(3)、第二净水区(4)按着梯形的轨道流动并最终进入到所述第三净水区(5);排气通道,进入所述第一气室(6)的气体在所述排气通道内能依次在所述第二气室(7)和第三气室(8)内与流水作相反的流动;排水口(13),设置在所述连接板(12)上,所述排水口(13)上连接有出水管道(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生物曝气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通道包括第一排水管(10),所述第一排水管(10)设置在中间的所述空心棱台(1)底部且远离所述进水口(9)的一侧,所述第一排水管(10)穿过中间的所述空心棱台(1)和半球形壳(2),所述第一排水管(10)上还设置有第一排水单向阀(11),还有第二排水管(15),所述第二排水管(15)设置最内侧的所述空心棱台(1)底部且远离所述第一排水管(10)的一侧,所述第二排水管(15)穿过最内侧的所述空心棱台(1)和半球形壳(2),所述第二排水管(15)上设置有第二单向排水阀(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生物曝气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包括设置在最内侧的所述空心棱台(1)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银占陈安群张露娜郭京伟王文瑞柴诗杰吕彤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