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噬菌体与益生菌耦合发酵液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124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噬菌体与益生菌耦合发酵液培养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噬菌体培养箱、耦合培养箱和控制箱,控制箱分别与噬菌体培养箱和耦合培养箱相连,噬菌体培养箱设置在耦合培养箱的一侧,噬菌体培养箱包括设置在内部的噬菌体培养室和设置在噬菌体培养室外周的第一加热室,耦合培养箱包括设置在内部的耦合培养室和设置在耦合培养室外周的第二加热室,噬菌体培养室与耦合培养室通过滤管连接,噬菌体培养室还通过管道与无菌压缩空气罐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把噬菌体的培养、过滤与耦合益生菌发酵培养合为一体,尽可能减少培养过程中的其他菌类污染,方便的得到噬菌体与益生菌耦合发酵液。生菌耦合发酵液。生菌耦合发酵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噬菌体与益生菌耦合发酵液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发酵液培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噬菌体与益生菌耦合发酵液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益生菌是一种有利于机体健康的微生物,因其能够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从而发挥有益的作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肠道感染性疾病和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益生菌通过口服进入人体肠道,与肠道上皮细胞通过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特异性展粘连,和正常菌群一起构成生物屏障,保护胃肠道黏膜。噬菌体是侵袭细菌的病毒,也是赋予宿主菌生物学性状的遗传物质。噬菌体必须在活菌内寄生,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其取决于噬菌体吸附器官和受体菌表面受体的分子结构和互补性,噬菌体能有效的抑制有害细菌细胞的生长,消灭有害菌,从而呵护益生菌的生长。现有技术中只有单一的噬菌体培养装置或者益生菌培养装置,在进行噬菌体与益生菌耦合培养时,容易在过程中受到其他菌类的污染,操作过程繁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噬菌体与益生菌耦合发酵液培养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噬菌体与益生菌耦合发酵液培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噬菌体培养箱、耦合培养箱和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分别与噬菌体培养箱和耦合培养箱相连,所述噬菌体培养箱设置在耦合培养箱的一侧,所述噬菌体培养箱和耦合培养箱均呈回字型,所述噬菌体培养箱包括设置在内部的噬菌体培养室和设置在所述噬菌体培养室外周的第一加热室,所述耦合培养箱包括设置在内部的耦合培养室和设置在所述耦合培养室外周的第二加热室,所述噬菌体培养室与耦合培养室通过滤管连接,所述噬菌体培养室与第一加热室之间以及所述耦合培养室与第二加热室之间均设有导热板,所述壳体上侧设有与噬菌体培养室连接的第一进液口、与第一加热室连接的第一注水口、与所述耦合培养室连接的第二进液口和与所述第二加热室连接的第二注水口,所述第一加热室和第二加热室内分别设有加热组件,所述噬菌体培养室还通过管道与无菌压缩空气罐相连接,所述管道上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控制箱相连接,所述噬菌体培养室内设有与控制箱连接的气压传感器。
[0005]进一步的,所述噬菌体培养室内设有第一搅拌器,所述第一搅拌器与第一电机相连,所述耦合培养室内设有第二搅拌器,所述第二搅拌器与第二电机相连,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与控制箱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加热室底部的第一加热电阻、设置在第一加热室上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二加热室底部的第二加热电阻和设置在第二加热室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加热电阻、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加热电阻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箱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噬菌体培养室上侧设有第一观察窗,所述耦合培养室的上侧设有第二观察窗。
[0008]进一步的,所述噬菌体培养室连接有第一充气口,所述第一充气口上设有第一过滤器,所述耦合培养室连接有第二充气口与出液口,所述第二充气口上设有第二过滤器。
[0009]进一步的,所述滤管包括滤膜、通道和单向阀,所述滤膜上端连接有过滤控制阀,所述过滤控制阀与控制箱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下部固定连接有滚轮。
[0011]有益效果:本技术把噬菌体的培养、过滤与耦合益生菌发酵培养合为一体,尽可能减少过程中的其他菌类污染,方便的得到噬菌体与益生菌耦合发酵液。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噬菌体与益生菌耦合发酵液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第一注水口;2、第一温度传感器;3、气压传感器;4、第一搅拌器;5、第一进液口;6、第二注水口;7、第二温度传感器;8、第二搅拌器;9、第二进液口;10、第二充气口;11、第二过滤器;12、滚轮;13、无菌压缩空气罐;14、电磁阀;15、第一加热杆;16、第一电机;17、过滤控制阀;18、控制箱;19、第二加热杆;20、单向阀;21、第二电机;22、出液口;23、出液控制阀;24、第一观察窗;25、控制室门;26、第二观察窗;27噬菌体培养室;28、第一加热室;29第二加热室;30、耦合培养室;31、第一充气口;32、第一过滤器;33、滤膜;34、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6]如图1至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噬菌体与益生菌耦合发酵液培养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噬菌体培养箱、耦合培养箱和控制箱18,控制箱18分别与噬菌体培养箱和耦合培养箱相连,噬菌体培养箱设置在耦合培养箱的一侧,噬菌体培养箱和耦合培养箱均呈回字型,噬菌体培养箱包括设置在内部的噬菌体培养室27和设置在噬菌体培养室27外周的第一加热室28,耦合培养箱包括设置在内部的耦合培养室30和设置在耦合培养室30外周的第二加热室29,噬菌体培养室27与耦合培养室30通过滤管连接,噬菌体培养室27与第一加热室28之间以及耦合培养室30与第二加热室29之间均设有导热板,导热板将噬菌体培养室27和耦合培养室30分别与第一加热室28和第二加热室29隔开,导热板由导热材料制成,导热材料包括铜、铝等金属,导热板的两侧优选设置防腐层,例如电镀锌层。壳体上侧设有与噬菌体培养室27连接的第一进液口5、与第一加热室28连接的第一注水口1、与耦合培养室30连接的第二进液口9和与第二加热室29连接的第二注水口6,第一加热室28和第二加热室29内分别设有加热组件,噬菌体培养室27还通过管道与无菌压缩空气罐13相连接,无菌压缩空气罐13优选设置在壳体内,管道上设有电磁阀14,电磁阀14与控制箱18相连接,噬菌体培养室27内设有与控制箱18连接的气压传感器3。壳体下部优选固定连接有滚轮12,其上优选设有控制室门25,便于维修装置以及更换无菌压缩空气罐13。
[0017]噬菌体培养室27内设有第一搅拌器4,第一搅拌器4与第一电机16相连,耦合培养室30内设有第二搅拌器8,第二搅拌器8与第二电机21相连,第一电机16和第二电机21分别与控制箱18连接。噬菌体培养室27上侧设有第一观察窗24,耦合培养室30的上侧设有第二观察窗26。第一搅拌器4和第二搅拌器8的扇叶优选设为交错倾斜状,控制箱18可分别控制第一电机16和第二电机21运转,第一电机16和第二电机21工作时分别带动第一搅拌器4和第二搅拌器8旋转搅拌,能够将发酵液搅拌的更均匀,发酵时可通过第一观察窗24和第二观察窗26进行观察,观察窗优选为可拆卸式观察窗。
[0018]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加热室28底部的第一加热电阻15、设置在第一加热室28上的第一温度传感器2、设置在第二加热室29底部的第二加热电阻19和设置在第二加热室29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7,第一加热电阻15、第一温度传感器2、第二加热电阻19和第二温度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噬菌体与益生菌耦合发酵液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噬菌体培养箱、耦合培养箱和控制箱(18),所述控制箱(18)分别与噬菌体培养箱和耦合培养箱相连,所述噬菌体培养箱设置在耦合培养箱的一侧,所述噬菌体培养箱和耦合培养箱均呈回字型,所述噬菌体培养箱包括设置在内部的噬菌体培养室(27)和设置在所述噬菌体培养室(27)外周的第一加热室(28),所述耦合培养箱包括设置在内部的耦合培养室(30)和设置在所述耦合培养室(30)外周的第二加热室(29),所述噬菌体培养室(27)与耦合培养室(30)通过滤管连接,所述噬菌体培养室(27)与第一加热室(28)之间以及所述耦合培养室(30)与第二加热室(29)之间均设有导热板,所述壳体上侧设有与噬菌体培养室(27)连接的第一进液口(5)、与第一加热室(28)连接的第一注水口(1)、与所述耦合培养室(30)连接的第二进液口(9)和与所述第二加热室(29)连接的第二注水口(6),所述第一加热室(28)和第二加热室(29)内分别设有加热组件,所述噬菌体培养室(27)还通过管道与无菌压缩空气罐(13)相连接,所述管道上设有电磁阀(14),所述电磁阀(14)与控制箱(18)相连接,所述噬菌体培养室(27)内设有与控制箱(18)连接的气压传感器(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噬菌体与益生菌耦合发酵液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噬菌体培养室(27)内设有第一搅拌器(4),所述第一搅拌器(4)与第一电机(16)相连,所述耦合培养室(30)内设有第二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四龙丛郁徐旭凌乔欢肖逍许文建丁良于浩樊小九徐天舜许小康李涛华雨田
申请(专利权)人:菲吉乐科中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