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培培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梁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0868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梁加固结构,包括主梁,所述主梁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柱,所述主梁的下端设置有若干等距分布的卡线组件,所述卡线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主梁前后两侧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环侧接触连接有钢缆,所述支撑柱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钢缆穿设在限位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进行安装时,只需将钢缆依次进行穿设即可,安装方便快捷,可大大提高工程速度,通过钢缆的受力传递,将单一区域收到的力传递至其他位置,并最终传递至支撑柱处,可对主梁的不同位置进行支撑加固,从而提高对主梁的加固效果。从而提高对主梁的加固效果。从而提高对主梁的加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梁加固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梁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梁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因火灾使钢筋混凝土梁的混凝土及钢筋强度降低而引起承载力不足,或由于改变结构的使用功能而使梁承受的荷载增加等情况时,需对梁进行加固。梁加固方式有很多,而常用的传统加固方式有增大截面、粘贴碳纤维布、粘贴钢板等加固方法。与此同时,通过设置相应的加固结构也可对梁进行加固,从而提高梁的整体强度。
[0003]现有技术中的梁加固结构种类多种多样,但大多安装复杂,且仅能对主梁的部分区域进行加固,而梁本身各处在不同环境下的受力情况并不相同,部分区域的支撑难以保证主梁整体的结构强度。
[0004]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梁加固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对主梁的不同位置进行较好的支撑加固,通过钢缆的传递将不同位置的受力均匀传递出去,从而提高加固效果,同时安装便捷的建筑结构设计的梁加固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梁加固结构,包括主梁,所述主梁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柱,所述主梁的下端设置有若干等距分布的卡线组件,所述卡线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主梁前后两侧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环侧接触连接有钢缆,所述支撑柱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钢缆穿设在限位孔内。
[0008]在上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梁加固结构中,所述支撑柱的上端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截面为L形。
[0009]在上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梁加固结构中,所述卡槽的尺寸与主梁的端部尺寸相匹配,所述主梁的端部接触连接在卡槽内。
[0010]在上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梁加固结构中,所述钢缆的数量为两根,所述导向柱的中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钢缆分别设置在隔板的前后两侧。
[0011]在上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梁加固结构中,所述固定块彼此之间等距设置,所述限位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限位孔与钢缆的位置一一对应。
[0012]在上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梁加固结构中,所述固定块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螺钉,所述固定螺钉的位置与限位孔一一对应。
[0013]在上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梁加固结构中,所述固定螺钉靠近支撑柱的一端穿设在固定块的内部且与限位孔内部相通。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1、本技术在进行安装时,只需将钢缆依次进行穿设即可,安装方便快捷,可大大提高工程速度;
[0016]2、通过钢缆的受力传递,将单一区域收到的力传递至其他位置,并最终传递至支撑柱处,可对主梁的不同位置进行支撑加固,从而提高对主梁的加固效果;
[0017]3、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钢缆将主梁不同位置区域受到的力传递出去,从而可有效提高对主梁的加固效果,生产制造成本较低,同时便于后期维护和保养。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梁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梁加固结构的正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卡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主梁;2、支撑柱;3、卡线组件;4、固定板;5、导向柱;6、钢缆;7、固定块;8、限位孔;9、卡槽;10、隔板;11、固定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参照图1

3,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梁加固结构,包括主梁1,主梁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对主梁1进行支撑的支撑柱2,支撑柱2与主梁1垂直设置,主梁1的下端设置有若干等距分布的卡线组件3,卡线组件3与主梁1固定连接,卡线组件3包括固定连接在主梁1前后两侧的固定板4,固定板4相互靠近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导向柱5,导向柱5的环侧接触连接有钢缆6,在主梁1发生形变时,可带动固定板4与导向柱5发生位移变化,从而推动钢缆6发生位移,支撑柱2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块7,固定块7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8,钢缆6穿设在限位孔8内,通过限位孔8以及固定块7将钢缆6的端部进行限制,使钢缆6在发生位移变化时,将力传到至支撑柱2上。
[0024]支撑柱2的上端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卡槽9,卡槽9的截面为L形,卡槽9的尺寸与主梁1的端部尺寸相匹配,主梁1的端部接触连接在卡槽9内,通过上述方式不仅能对主梁1进行较好的支撑,同时可限制主梁1的横向形变,进一步的,在主梁1发生竖向形变时,通过钢缆6可施加给支撑柱2一个倾斜向上的力,从而对主梁1进行更好的加固。
[0025]钢缆6的数量为两根,导向柱5的中部设置有隔板10,钢缆6分别设置在隔板10的前后两侧,设置隔板10将两根钢缆6隔开,设置两个钢缆6可进一步提高加固效果。
[0026]固定块7彼此之间等距设置,限位孔8的数量为两个,限位孔8与钢缆6的位置一一对应,通过限位孔8可对钢缆6的不同位置进行较好的固定。
[0027]固定块7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螺钉11,固定螺钉11的位置与限位孔8一一对应,固定螺钉11靠近支撑柱2的一端穿设在固定块7的内部且与限位孔8内部相通,通过旋紧固定螺钉11的方式,可将穿设在限位孔8内的钢缆6进行固定,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松动,同时便于安装,拆卸和维护。
[0028]现对本技术的操作原理做如下描述:在进行安装时,只需将主梁1的端部,对
应放置在卡槽9内,并将钢缆6按照相应的顺序穿设在主梁1下方的卡线组件3中,使钢缆6的下端穿设在固定块7内相应位置上的限位孔8内,通过旋紧固定螺钉11的方式,将穿设在限位孔8内的钢缆6进行固定,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松动,方便快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主梁1发生形变时,可带动固定板4与导向柱5发生位移变化,从而推动钢缆6发生位移,通过限位孔8以及固定块7将钢缆6的端部进行限制,使钢缆6在发生位移变化时,将力传到至支撑柱2上,通过钢缆6可施加给支撑柱2一个倾斜向上的力,从而对主梁1进行更好的加固。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梁加固结构,包括主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柱(2),所述主梁(1)的下端设置有若干等距分布的卡线组件(3),所述卡线组件(3)包括固定连接在主梁(1)前后两侧的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相互靠近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导向柱(5),所述导向柱(5)的环侧接触连接有钢缆(6),所述支撑柱(2)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块(7),所述固定块(7)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8),所述钢缆(6)穿设在限位孔(8)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的上端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卡槽(9),所述卡槽(9)的截面为L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的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9)的尺寸与主梁(1)的端部尺寸相匹配,所述主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培培
申请(专利权)人:李培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