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绵纸双面对联胶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057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胶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绵纸双面对联胶带,包括L形板,所述L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形柱,L形板的底部开设有滑孔,滑孔的内壁和U形柱的表面均贴合设置有滑块,滑块的左侧和L形板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滑块的右侧开设有连接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L形板、U形柱、滑块、弹簧、卡块、支撑架、转盘和卡槽,其中,当卡块插入至卡槽内时,通过卡块和卡槽的配合,使胶带筒无法转动,进而使用者在将缠绕在胶带筒上的胶带主体揭开后,可通过卡槽和卡块的配合将胶带筒固定住,并将剩余胶带主体的起始端固定在胶带筒的右侧,从而使使用者在下次使用时能快速的找到该胶带的起始端。起始端。起始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绵纸双面对联胶带


[0001]本技术涉及胶带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绵纸双面对联胶带。

技术介绍

[0002]双面胶是以纸、布、塑料薄膜为基材,再把弹性体型压敏胶或树脂型压敏胶均匀涂布在上述基材上制成的卷状胶粘带,由基材、胶粘剂、离型纸(膜)或者叫硅油纸三部分组成。
[0003]目前,由于绵纸双面胶带比较容易撕断,进而人们常常通过绵纸双面胶带将对联贴在门窗上,但在人们在使用绵纸双面胶带时,由于无法快速的找到胶带的起始端,进而导致绵纸双面胶带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目前,由于绵纸双面胶带比较容易撕断,进而人们常常通过绵纸双面胶带将对联贴在门窗上,但在人们在使用绵纸双面胶带时,由于无法快速的找到胶带的起始端,进而导致绵纸双面胶带使用起来较为不便,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绵纸双面对联胶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绵纸双面对联胶带,包括L形板,所述L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形柱,所述L形板的底部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的内壁和U形柱的表面均贴合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左侧和L形板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滑块的右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L形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表面套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壁与支撑架的表面接触,所述连接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连接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胶带筒,所述胶带筒的表面粘接有胶带主体,所述支撑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与卡块的表面接触,所述支撑架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盖,所述固定盖的底部与连接筒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手柄。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轴承,所述轴承的底部与L形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空心筒,所述空心筒的表面与转盘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空心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一螺纹柱的表面与连接筒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一螺纹柱的表面与固定盖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柱的表面和空心筒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表面与定位槽的内壁接触。
[0008]优选的,所述L形板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轴承的右侧,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滑机构,所述防滑机构的上表面与转盘的底部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防滑机构包括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表面与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筒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和转盘的底部均贴合设置有防滑橡胶块,所述防滑橡胶块的表面开设有气槽。
[0010]优选的,所述手柄的表面套接有硅胶套。
[0011]优选的,所述L形板的左侧粘接有硅胶垫。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L形板、U形柱、滑块、弹簧、卡块、支撑架、转盘和卡槽,其中,当使用者握住手柄并按压L形板时,通过使用者对L形板施加的推力使卡块与卡槽分离,此时,胶带筒能自由转动,当使用者松开L形板时,通过弹簧使卡块插入至卡槽内,并通过卡块和卡槽的配合,使胶带筒无法转动,进而使用者在将缠绕在胶带筒上的胶带主体揭开后,可通过卡槽和卡块的配合将胶带筒固定住,并将剩余胶带主体的起始端固定在胶带筒的右侧,从而使使用者在下次使用时能快速的找到该胶带的起始端,同时,通过第一螺纹柱和固定盖的配合,使连接筒与第一螺纹柱之间拆装较为方便,从而便于使用者对用完后的胶带筒进行更换。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螺纹筒、第二螺纹柱、凹槽和防滑橡胶块,其中,当防滑橡胶块与转盘紧密接触时,通过防滑橡胶块与转盘之间摩擦力,使使用者需要对胶带主体施加一定的拉力,才能使转盘转动,进而防止使用者在拉动胶带主体时,因对胶带筒受到的惯性力较大,而导致胶带主体揭开的长度过长。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俯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L形板的俯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滑块的右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支撑架的正视图;
[0020]图6为本技术连接筒的仰视图;
[0021]图7为本技术转盘的俯视图;
[0022]图8为本技术防滑机构的俯视图。
[0023]图中:1、L形板;2、U形柱;3、滑孔;4、滑块;5、弹簧;6、连接槽;7、卡块;8、支撑架;81、轴承;82、空心筒;83、第一螺纹柱;84、定位块;9、连接筒;10、定位槽;11、连接柱;12、胶带筒;13、胶带主体;14、转盘;15、卡槽;16、固定盖;17、通孔;18、防滑机构;181、螺纹筒;182、第二螺纹柱;183、凹槽;184、防滑橡胶块;185、气槽;19、手柄;20、硅胶套;21、硅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实施例一
[0027]参照图1

7,一种新型绵纸双面对联胶带,包括L形板1,L形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形柱2,L形板1的底部开设有滑孔3,滑孔3的内壁和U形柱2的表面均贴合设置有滑块4,通过U形柱2和滑孔3的配合,使滑块4仅能左右移动,滑块4的左侧和L形板1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5,滑块4的右侧开设有连接槽6,连接槽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卡块7,L形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8,支撑架8的表面套接有连接筒9,连接筒9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槽10,定位槽10的内壁与支撑架8的表面接触,连接筒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1,连接柱11远离连接筒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胶带筒12,胶带筒12的表面粘接有胶带主体13,支撑架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盘14,转盘14的表面开设有卡槽15,卡槽15的内壁与卡块7的表面接触,当卡块7插入至卡槽15内时,通过弹簧5使卡块7无法自动的从卡槽15内移出,支撑架8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盖16,固定盖16的底部与连接筒9的上表面接触,滑块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手柄19。
[0028]支撑架8包括轴承81,轴承81的底部与L形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轴承8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空心筒82,空心筒82的表面与转盘14的内壁固定连接,空心筒82的内壁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绵纸双面对联胶带,包括L形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形柱(2),所述L形板(1)的底部开设有滑孔(3),所述滑孔(3)的内壁和U形柱(2)的表面均贴合设置有滑块(4),所述滑块(4)的左侧和L形板(1)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5),所述滑块(4)的右侧开设有连接槽(6),所述连接槽(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卡块(7),所述L形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8),所述支撑架(8)的表面套接有连接筒(9),所述连接筒(9)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槽(10),所述定位槽(10)的内壁与支撑架(8)的表面接触,所述连接筒(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1),所述连接柱(11)远离连接筒(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胶带筒(12),所述胶带筒(12)的表面粘接有胶带主体(13),所述支撑架(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盘(14),所述转盘(14)的表面开设有卡槽(15),所述卡槽(15)的内壁与卡块(7)的表面接触,所述支撑架(8)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盖(16),所述固定盖(16)的底部与连接筒(9)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滑块(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手柄(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绵纸双面对联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8)包括轴承(81),所述轴承(81)的底部与L形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轴承(8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空心筒(82),所述空心筒(82)的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连伟李宣瑾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吉象塑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