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悬架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抗俯仰汽车悬架系统,包括悬挂架,所述悬挂架底部的两侧均设有车轴,所述悬挂架的顶部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内腔设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内腔通过第一转轴与活动杆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部的两侧均设有安装块,所述连接板底部的两侧与悬挂架的连接处均设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悬挂架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连接杆、活动杆和第一转轴的配合可对连接板起到平衡的作用,通过连接板可对震动力传输到第一减震弹簧,通过第一减震弹簧对震动力进行消散,通过连接板把震动力传输到活动块上。过连接板把震动力传输到活动块上。过连接板把震动力传输到活动块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俯仰汽车悬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悬架
,具体为一种抗俯仰汽车悬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悬架系统是指车身、车架和车轮之间的一个连接结构系统,而这个结构系统包含了避震器、悬架弹簧、防倾杆、悬吊副梁、下控臂、纵向杆、转向节臂、橡皮衬套和连杆等部件。当汽车行驶在路面上时因地面的变化而受到震动及冲击,这些冲击的力量其中一部分会由轮胎吸收,但绝大部分是依靠轮胎与车身间的悬架装置来吸收的。
[0003]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汽车悬架也被人们广泛使用,但是,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汽车悬架在使用时,汽车悬架减震效果不好,从而导致汽车悬架出现俯仰的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抗俯仰汽车悬架系统,具备对汽车悬架起到抗俯仰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汽车悬架不具备抗俯仰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抗俯仰汽车悬架系统,包括悬挂架,所述悬挂架底部的两侧均设有车轴,所述悬挂架的顶部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内腔设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内腔通过第一转轴与活动杆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部的两侧均设有安装块,所述连接板底部的两侧与悬挂架的连接处均设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悬挂架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设有弹性板,所述弹性板的顶部设有减震箱,所述减震箱的内腔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部与减震箱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限位板的顶部设有减震杆,所述减震杆的顶部贯穿并延伸至减震箱的顶部,所述减震杆的顶部套设有活动块,且活动块的内腔通过第二转轴与减震杆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块的顶部与连接板固定连接。
[0006]本技术的抗俯仰汽车悬架系统,其中所述悬挂架底部的两侧与车轴的连接处均通过焊接形式固定连接,且两个车轴关于悬挂架呈中心对称。
[0007]本技术的抗俯仰汽车悬架系统,其中所述连接板顶部的两侧与安装块的连接处均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且两个安装块的形状大小一致。
[0008]本技术的抗俯仰汽车悬架系统,其中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与连接板的连接处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且连接杆的顶部位于连接板底部的中心处,本技术通过连接块,可对连接杆起到固定的作用,这样连接杆在使用时效果更好,避免了连接杆在使用时出现松动,从而导致连接杆在使用时出现掉落的状况。
[0009]本技术的抗俯仰汽车悬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顶部和底部与连接板和悬挂架的连接处均通过焊接形式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一减震弹簧的形状大小一致。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通过连接杆、活动杆和第一转轴的配合可对连接板起到平衡的作用,通过连接板可对震动力传输到第一减震弹簧,通过第一减震弹簧对震动力进行消散,通
过连接板把震动力传输到活动块上,通过活动块把震动力传输到减震杆上,通过减震杆把震动力传送到限位板上,通过限位板把震动力传输到第二减震弹簧上,通过第二减震弹簧与减震箱的配合对震动力进行消散,通过减震箱把震动力再传输到弹性板上,通过滑槽和滑块配合弹性板对震动力进行消散即可。
[0012]2、本技术通过连接块,可对连接杆起到固定的作用,这样连接杆在使用时效果更好,避免了连接杆在使用时出现松动,从而导致连接杆在使用时出现掉落的状况。
附图说明
[00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悬挂架内腔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减震箱内腔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悬挂架;2、车轴;3、安装块;4、连接板;5、第一减震弹簧;6、连接块;7、连接杆;8、活动杆;9、活动块;10、减震杆;11、减震箱;12、滑块;13、滑槽;14、第一转轴;15、弹性板;16、第二转轴;17、限位板;18、第二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19]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0]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本申请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
[0022]本技术的悬挂架1、车轴2、安装块3、连接板4、第一减震弹簧5、连接块6、连接杆7、活动杆8、活动块9、减震杆10、减震箱11、滑块12、滑槽13、第一转轴14、弹性板15、第二
转轴16、限位板17和第二减震弹簧18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试验方法获知。
[0023]请参阅图1
‑
3,本技术的抗俯仰汽车悬架系统,包括悬挂架1,悬挂架1底部的两侧均设有车轴2,悬挂架1的顶部设有活动杆8,活动杆8的内腔设有连接杆7,且连接杆7的内腔通过第一转轴14与活动杆8活动连接,连接杆7的顶部设有连接板4,连接板4顶部的两侧均设有安装块3,连接板4底部的两侧与悬挂架1的连接处均设有第一减震弹簧5,悬挂架1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3,滑槽13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12,滑块12的顶部设有弹性板15,弹性板15的顶部设有减震箱11,减震箱11的内腔设有限位板17,限位板17的底部与减震箱11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减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俯仰汽车悬架系统,包括悬挂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架(1)底部的两侧均设有车轴(2),所述悬挂架(1)的顶部设有活动杆(8),所述活动杆(8)的内腔设有连接杆(7),且连接杆(7)的内腔通过第一转轴(14)与活动杆(8)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7)的顶部设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顶部的两侧均设有安装块(3),所述连接板(4)底部的两侧与悬挂架(1)的连接处均设有第一减震弹簧(5),所述悬挂架(1)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3),所述滑槽(13)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12),所述滑块(12)的顶部设有弹性板(15),所述弹性板(15)的顶部设有减震箱(11),所述减震箱(11)的内腔设有限位板(17),所述限位板(17)的底部与减震箱(11)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减震弹簧(18),所述限位板(17)的顶部设有减震杆(10),所述减震杆(10)的顶部贯穿并延伸至减震箱(11)的顶部,所述减震杆(10)的顶部套设有活动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欣,
申请(专利权)人:杨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