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薯类收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0131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薯类收获机,包括收获机本体及其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包括位于前侧的倾斜段和位于后侧的水平段,所述水平段的上部输送作业面构呈曲线分布结构,并由至少一个凹槽输送段或/和至少一个凸起输送段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将输送带的输送作业面改进为曲线分布结构,使得马铃薯和红薯等于泥土的分离效果更好,提高了产品收获质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薯类收获机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薯类收获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技术中,对于马铃薯、红薯等薯类农作物的收获中所采用专业收获机存在以下问题:
[0003]1、收获机中用于薯类输送的网带一般为平面状,在设备空间固定的情况下,输送过程过于单一,输送长度短,不能有效实现薯类与泥土的分离;
[0004]2、收获机后端无整地装置,导致土豆与部分泥土混杂在一起,不易捡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具有整地装置的新型薯类收获机。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新型薯类收获机,包括收获机本体及其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包括位于前侧的倾斜段和位于后侧的水平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段的上部输送作业面构呈曲线分布结构,并由至少一个凹槽输送段或/和至少一个凸起输送段组成。
[0008]所述输送带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与收获机本体连接的支撑辊,所述支撑辊分别位于输送带的的外侧或内侧,并通过与输送带接触保持其曲线分布结构。
[0009]所述支撑辊包括定位轮、涨紧轮和驱动轮。
[0010]所述输送带采用支轴网链。
[0011]所述输送带的输送作业面表面还设有与其连接的固定板,固定板沿输送带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组,并在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上交错分布。
[0012]还包括了一压辊,所述压辊位于收获机本体的后侧,并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下部,压辊两侧与收获机本体连接。
[0013]所述压辊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齿状凸起部。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将输送带的输送作业面改进为曲线分布结构,使得马铃薯和红薯等于泥土的分离效果更好,提高了产品收获质量。
[0015]通过增加压辊,在整地时还可以形成缓冲面,在马铃薯坠落后可以在缓冲面上进行缓冲,避免马铃薯损坏。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输送带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输送带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压辊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5、6为薯类坠落地面的动作示意图。
[0022]图中:100收获机本体、101前轮、102收获铲、103后轮、200压辊、201安装支架、202齿状凸起部、301定位轮、302涨紧轮、303驱动轮、400缓冲面、500马铃薯、600输送带、601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4]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薯类收获机,包括收获机本体100及其输送带600,所述输送带600采用支轴网链,输送带600包括位于前侧的倾斜段和位于后侧的水平段,收获机本体100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安装有与其连接的前轮101和后轮103,在前侧还安装有收获铲102,输送带600则位于收获铲102的后侧,在使用时,由收获铲102将薯类在田地中铲出,经过输送带600输送后实现马铃薯500与泥土的分离,从而将马铃薯500落在地面上,由人工拾取即可面,整个系统的动力来源于与拖拉机连接的变速箱。
[0025]为了更好的实现马铃薯500与泥土的分离效果,所述输送带600的水平段上部的输送作业面构呈曲线分布结构,并由一个凹槽输送段组成,其中输送带600的两端由作为驱动轮303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固定,在输送带600中部的内侧和外侧分别由涨紧轮302和定位轮301进行支撑定位,其中一组定位轮301位于凹槽输送段位置,将输送带600下压形成曲线,通过该结构的设计,实现以下效果:
[0026]1、在收获机本体100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输送带600输送马铃薯500的输送长度,使得马铃薯500与泥土的分离作业时间更长,分离效果也就更好;
[0027]2、在输送带600对马铃薯500的输送过程中,现有技术中的输送效果为静态输送,即马铃薯500在输送带600上的位置不变,但是通过曲线结构改进之后,马铃薯500在输送带600上会由于坡度变化会进行一些滚动动作,从而在输送整体输送的前提下实现动态输送,使得马铃薯500表面的泥土更容易脱落;
[0028]根据上述结构,为了进一步体现该结构的优越性,在所述输送带600的输送作业面表面还设有与其连接的固定板601,固定板601包括多组,每组包括9个并构成X型结构,同时,固定板601在输送带600的输送方向上交错分布,即马铃薯500在输送带600上输送时,不会沿着同一方向前进,会由固定板601对部分马铃薯500进行拨动,使其改变横向位置,使得马铃薯500的活动效果多样化,同样促进马铃薯500表面的泥土脱落。
[0029]在所述收获机本体的后侧还设有压辊200,压辊200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下部,压辊200两侧通过安装支架201与收获机本体100连接,压辊200两侧与收获机本体100连接,其中一端通过链条接入收获机本体100动力,压辊200可以在铲出马铃薯500后,将田地地面压平整,使得马铃薯500露在外部,便于捡拾;
[0030]进一步地,为了防止马铃薯500在掉过过程中损坏,对所述压辊200进行技术改造,在压辊200表面增加均匀分布的齿状凸起部202,在田地平整过程中,由该齿状凸起部202在田地土壤表面压制出来缓冲面400,缓冲面400由若干齿状凸起组成,在马铃薯500坠落后可以在缓冲面400上进行缓冲,避免马铃薯500损坏。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薯类收获机,包括收获机本体及其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包括位于前侧的倾斜段和位于后侧的水平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段的上部输送作业面构呈曲线分布结构,并由至少一个凹槽输送段或/和至少一个凸起输送段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薯类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与收获机本体连接的支撑辊,所述支撑辊分别位于输送带的外侧或内侧,并通过与输送带接触保持其曲线分布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薯类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辊包括定位轮、涨紧轮和驱动轮。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雷
申请(专利权)人:宁津县奥华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