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室抛光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9830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水室抛光设备,涉及抛光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顶部固定有两个第一壳体,所述机体的顶部通过铰链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部固定有第二壳体,两个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底部均固定有两个抛光机构和一个第一电机,三个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均套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机体的内部底面固定有动力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抛光机构,首先将芯体放置在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顶部之间,当芯体移动至机体内部时,启动第一电机,会带动钢丝轮进行转动,实现对芯体进行抛光工作,同时在芯体前后和顶部设置有抛光机构,使得芯体进行全面抛光工作,大大提高抛光装置的使用效果。使用效果。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室抛光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抛光设备
,尤其涉及水室抛光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抛光设备是一种电动工具,抛光机由底座、抛盘、抛光织物、抛光罩及盖等基本元件组成,抛光织物通过套圈紧固在抛光盘上,可用手对试样施加压力在转动的抛光盘上进行抛光,抛光过程中加入的抛光液可通过固定在底座上的塑料盘中的排水管流入置于抛光机旁的方盘内。
[0003]在使用水室抛光设备时,传统的抛光设备在对散热芯体进行抛光工作时,需要手动对芯体进行抛光位置调整,使得抛光设备在使用时,对芯体抛光工作时间较长,进行使得抛光设备在对芯体进行抛光工作时,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传统的抛光设备在对散热芯体进行抛光工作时,需要手动对芯体进行抛光位置调整,使得抛光设备在使用时,对芯体抛光工作时间较长,进行使得抛光设备在对芯体进行抛光工作时,带来不便的问题,而提出的水室抛光设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水室抛光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顶部固定有两个第一壳体,所述机体的顶部通过铰链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部固定有第二壳体,两个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底部均固定有两个抛光机构和一个第一电机,三个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均套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机体的内部底面固定有动力机构,所述机体的顶部中心处固定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部通过螺丝钉固定有多个限位机构,所述机体的顶部靠近限位机构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多个所述限位机构的底部均固定有多个U形块,多个所述U形块的前后内表壁之间均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顶盖的一侧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顶部与机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机体的一侧外表面固定有智能控制器;
[0006]所述抛光机构包括限位壳,所述限位壳的内部滑动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滑动贯穿至限位壳的外部,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固定有限位把手,所述滑块的后表面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有钢丝轮,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皮带轮。
[0007]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底部通过螺丝钉固定在限位板的顶部,所述限位块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螺纹贯穿至限位块的外部。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有U形板,所述U形块滑动在U形板的前后内表壁表面之间,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U形板的前后表面均开设有滑动通孔,且两个滑动通孔的内部均滑动有螺纹杆。
[0009]优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底部固定在机体的内部底
面,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连接杆,所述机体的内部顶面转动连接有两个限位轮,其中一个所述限位轮的底部与连接杆的顶端转动连接。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限位轮的外表面之间啮合有两个链条,其中一个所述链条的顶部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外表面粘附有橡胶垫。
[0011]优选的,六个所述第二皮带轮与三个第一皮带轮共分为三组,且每组两个第二皮带轮与一个第一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3]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抛光机构,首先将芯体放置在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顶部之间,当芯体移动至机体内部时,启动第一电机,会带动钢丝轮进行转动,实现对芯体进行抛光工作,同时在芯体前后和顶部设置有抛光机构,使得芯体进行全面抛光工作,大大提高抛光装置的使用效果,同时随着钢丝轮长时间使用,通过转动限位把手调整钢丝轮的工作位置,使得钢丝轮始终与芯体贴合,使得对芯体进行抛光工作,大大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
[0014]2、本技术中,通过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工作时,会带动链条进行转动,配合使用固定块与橡胶垫实现对芯体进行移动工作,便于后续对芯体进行抛光工作,当芯体到达限位机构内部时,实现对芯体的位置进行限位工作,配合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避免了芯体移动时发生偏移,大大提高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水室抛光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水室抛光设备的展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水室抛光设备的俯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水室抛光设备的俯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提出水室抛光设备的后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提出水室抛光设备中图2的A区域局部放大图。
[0021]图例说明:1、机体;2、第一壳体;3、抛光机构;301、限位壳;302、滑块;303、限位杆;304、限位把手;305、转轴;306、钢丝轮;307、第二皮带轮;4、顶盖;5、第一电机;6、第一皮带轮;7、第二壳体;8、动力机构;801、第二电机;802、连接杆;803、限位轮;804、链条;805、固定块;806、橡胶垫;9、限位机构;901、限位块;902、支撑杆;903、U形板;904、螺纹杆;905、螺母;10、U形块;11、限位板;12、第一导轨;13、第二导轨;14、连杆;15、智能控制器;16、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4]实施例1,如图1

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水室抛光设备,包括机体1,机体1的顶
部固定有两个第一壳体2,机体1的顶部通过铰链连接有顶盖4,顶盖4的顶部固定有第二壳体7,两个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7的底部均固定有两个抛光机构3和一个第一电机5,三个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均套设有第一皮带轮6,机体1的内部底面固定有动力机构8,机体1的顶部中心处固定有限位板11,限位板11的顶部通过螺丝钉固定有多个限位机构9,机体1的顶部靠近限位机构9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导轨12和第二导轨13,多个限位机构9的底部均固定有多个U形块10,多个U形块10的前后内表壁之间均转动连接有滚轮16,顶盖4的一侧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杆14,连杆14的顶部与机体1的顶部转动连接,机体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有智能控制器15。
[0025]下面具体说一下其抛光机构3、动力机构8和限位机构9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0026]如图1

6所示,抛光机构3包括限位壳301,限位壳301的内部滑动有滑块302,滑块302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限位杆303,限位杆303的一端滑动贯穿至限位壳301的外部,限位杆303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水室抛光设备,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顶部固定有两个第一壳体(2),所述机体(1)的顶部通过铰链连接有顶盖(4),所述顶盖(4)的顶部固定有第二壳体(7),两个所述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7)的底部均固定有两个抛光机构(3)和一个第一电机(5),三个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均套设有第一皮带轮(6),所述机体(1)的内部底面固定有动力机构(8),所述机体(1)的顶部中心处固定有限位板(11),所述限位板(11)的顶部通过螺丝钉固定有多个限位机构(9),所述机体(1)的顶部靠近限位机构(9)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导轨(12)和第二导轨(13),多个所述限位机构(9)的底部均固定有多个U形块(10),多个所述U形块(10)的前后内表壁之间均转动连接有滚轮(16),所述顶盖(4)的一侧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杆(14),所述连杆(14)的顶部与机体(1)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机体(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有智能控制器(15);所述抛光机构(3)包括限位壳(301),所述限位壳(301)的内部滑动有滑块(302),所述滑块(302)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限位杆(303),所述限位杆(303)的一端滑动贯穿至限位壳(301)的外部,所述限位杆(303)的一端固定有限位把手(304),所述滑块(302)的后表面转动连接有转轴(305),所述转轴(305)的一端固定有钢丝轮(306),所述转轴(305)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皮带轮(3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室抛光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征安宝霞桑鲁斌周长山张义刘峰陈楠楠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同创汽车散热装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