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车架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9554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车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副车架及汽车。副车架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及悬置支架组件,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悬置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及悬置支撑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副车架,通过设置与第一横梁和/或第一纵梁相连的悬置支撑件,利用悬置支撑件与第二支架相连以支撑第二支架并为第二支架提供安装位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第二支架刚度低、振动较大的问题,同时提高第一横梁和/或第一纵梁板材利用率。一横梁和/或第一纵梁板材利用率。一横梁和/或第一纵梁板材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副车架及汽车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副车架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副车架上的悬置安装支架焊接于后横梁或右纵梁上,用于安装发动机悬置、承受悬置传递的各种载荷、起到隔振并提升整车NVH性能。悬置安装支架包括独立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主要结构形式是: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焊接在后横梁或纵梁上下板处,根据副车架数模、发动机后悬置的硬点位置确定悬置安装支架的设计位置。
[0003]请参见图1,现有的悬置安装支架需要副车架整体尺寸较大才得以焊接在副车架上,副车架设计时将后横梁或纵梁的下板向前侧延长以供焊接第二支架,而将后横梁或纵梁的下板延长,这样会造成板材利用率的浪费(后横梁和纵梁的下板下料的板材尺寸很大)。并且这种结构会导致第二支架部分悬空(第一支架一般与纵梁搭接悬空较少),其刚度较低,隔振能力差,以至于悬置被动侧的振动较大,振动传递到机舱后车内噪音比较大,影响驾驶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副车架,旨在解决或者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有副车架上的悬置安装支架存在刚度低、振动大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副车架,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以及悬置支架组件,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沿车身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沿所述第一横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悬置支架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一纵梁的连接处,所述悬置支架组件包括:
[0006]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纵梁相连,设有悬置安装位;
[0007]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第一横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第二纵梁,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或所述第一纵梁相连,设有所述悬置安装位;以及
[0008]悬置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一纵梁的下侧,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或所述第一纵梁的下部相连,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下部相连。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纵梁设有豁口,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板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各侧边上的第一翻边,所述悬置安装位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一翻边插入至所述豁口内并与围合所述豁口的侧壁焊接相连。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板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上侧边上的第二翻边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下侧边上的第三翻边,所述悬置安装位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上,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三翻边沿左右方向翻折设置,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横梁或所述第一纵梁焊接相连;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或所述第一纵梁焊接相连,所述
第三翻边与所述悬置支撑件焊接相连。
[0011]进一步地,所述悬置支撑件包括第三板体,所述第三板体延伸到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一横梁的下部,并且所述第三板体分别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一横梁焊接相连。
[0012]进一步地,所述悬置支撑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板体的一侧边上的第四翻边,所述第四翻边向上翻折并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或所述第一纵梁贴合且焊接相连。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板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上侧边上的第二翻边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下侧边上的第三翻边,所述悬置安装位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上,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三翻边沿左右方向翻折设置,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横梁或所述第一纵梁焊接相连;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或所述第一纵梁焊接相连,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悬置支撑件焊接相连;且所述悬置支撑件包括第三板体,所述第三板体延伸到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一横梁的下部,并且所述第三板体分别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一横梁焊接相连。
[0014]进一步地,所述悬置支撑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板体的一侧边上的第四翻边,所述第四翻边向上翻折并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或所述第一纵梁贴合且焊接相连。
[0015]本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副车架。
[0016]本技术提供的副车架,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与第一横梁和/或第一纵梁相连的悬置支撑件,利用悬置支撑件与第二支架相连以支撑第二支架并为第二支架提供安装位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第二支架刚度低、振动较大的问题,同时提高第一横梁和/或第一纵梁板材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副车架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副车架的示意图之一;
[0019]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副车架的示意图之二;
[0021]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副车架在安装悬置支架组件的过程中焊接完第一支架后的示意图;
[0023]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
[002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副车架在安装悬置支架组件的过程中焊接完悬置支撑件后的示意图;
[0025]图9为图8中D处的放大图。
[0026]图中:100

、纵梁;200

、后横梁;300

、第一支架;400

、第二支架;100、第一横梁;200、第二横梁;300、第一纵梁;400、第二纵梁;500、悬置支架组件;510、第一支架;520、第二支架;521、第二板体;522、第二翻边;523、第三翻边;530、悬置支撑件;531、第三板体;532、第四翻边;540、悬置安装位;550、第一支架焊道;560、第二支架焊道;570、悬置支撑件焊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
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8]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长度”、“宽度”、“高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此外,术语“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以及悬置支架组件,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沿车身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沿所述第一横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悬置支架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一纵梁的连接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纵梁相连,设有悬置安装位;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第一横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第二纵梁,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或所述第一纵梁相连,设有所述悬置安装位;以及悬置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一纵梁的下侧,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或所述第一纵梁的下部相连,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下部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设有豁口,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板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各侧边上的第一翻边,所述悬置安装位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一翻边插入至所述豁口内并与围合所述豁口的侧壁焊接相连。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板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上侧边上的第二翻边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下侧边上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军多王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