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集成智能污水处理站,包括下筒体,所述下筒体的顶部设置有上筒体,所述上筒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下筒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下筒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支架,所述下筒体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过滤筛网,所述下筒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框。该用于污水处理的集成智能污水处理站,通过伺服电机工作,带动螺旋输送辊进行顺时针转动,从而可以将过滤筛网内底壁上的污泥进行输送,从而可以带动污泥向左移动,使得过滤筛网上的污泥从连接框处,并从连接框处输送到储泥罐的内部,进而可以对过滤筛网上的污泥进行处理,防止对过滤筛网造成堵塞现象。止对过滤筛网造成堵塞现象。止对过滤筛网造成堵塞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集成智能污水处理站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集成智能污水处理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污水处理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方面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日益紧缺,另一方面,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多,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从而需要通过污水处理站来对污水进行处理,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污水中的污泥进行过滤处理,但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在对污泥过滤时,容易导致污泥堵塞过滤装置,进而无法使得液体从过滤装置上流下去,且不便于对过滤装置上的污泥进行处理,降低了过滤效果,提高了操作时间,从而影响污水处理效果,因此需要提出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集成智能污水处理站来解决上述所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集成智能污水处理站,具备便于对过滤装置上的污泥进行处理,防止污泥造成过滤装置堵塞,便于液体流通,提高过滤效率,节省时间等优点,解决了容易导致污泥堵塞过滤装置,进而无法使得液体从过滤装置上流下去,且不便于对过滤装置上的污泥进行处理,降低了过滤效果,提高了操作时间,从而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集成智能污水处理站,包括下筒体,所述下筒体的顶部设置有上筒体,所述上筒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下筒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下筒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支架,所述下筒体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过滤筛网,所述下筒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下筒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框,所述下筒体的左侧设置有储泥罐,所述储泥罐的左侧开设有排污口,所述储泥罐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右侧活动连接有螺旋输送辊。
[0007]优选的,所述下筒体和上筒体的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两个所述固定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下筒体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槽,所述上筒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插环。
[0008]优选的,所述下筒体的顶部与上筒体的底部搭接,两个所述固定环相对的一侧相互搭接,所述限位插环与环形槽的内部活动插接。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框的左侧与下筒体的内部连通,所述连接框的右侧与下筒体的内部连通,所述连接框的左侧与储泥罐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的左侧与储泥罐的内部相互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螺旋输送辊位于下筒体的内部,所述螺旋输送辊与连接框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螺旋输送辊的右端与固定框的右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螺旋输送辊的右端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过滤筛网的底部设置为圆柱形,所述螺旋输送辊与过滤筛网内部的底部相互适配。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集成智能污水处理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用于污水处理的集成智能污水处理站,通过过滤筛网、固定框、伺服电机、连接框、储泥罐、固定块和螺旋输送辊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可以通过伺服电机工作,带动螺旋输送辊进行顺时针转动,从而可以将过滤筛网内底壁上的污泥进行输送,从而可以带动污泥向左移动,使得过滤筛网上的污泥从连接框处,并从连接框处输送到储泥罐的内部,进而可以对过滤筛网上的污泥进行处理,防止对过滤筛网造成堵塞现象。
[0014]2、该用于污水处理的集成智能污水处理站,通过固定环、螺栓、环形槽和限位插环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可以将上筒体从下筒体上拆卸下来,进而可以对过滤筛网进行更换,且在对上筒体进行安装固定时,可以将上筒体放置在下筒体的顶部,并使得限位插环与限位槽的内部插接,从而可以对上筒体进行限位,防止上筒体的位置发生偏移,进而便于将上筒体固定在下筒体的顶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剖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下筒体和上筒体侧面结构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出结构放大图。
[0018]其中:1、下筒体;2、上筒体;3、进料口;4、出水口;5、底部支架;6、过滤筛网;7、固定框;8、伺服电机;9、连接框;10、储泥罐;11、排污口;12、固定块;13、螺旋输送辊;14、固定环;15、螺栓;16、环形槽;17、限位插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
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集成智能污水处理站,包括下筒体1,下筒体1的顶部设置有上筒体2,上筒体2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3,可以通过进料口3将污水输送到该装置的内部,从而可以对污水中的污泥进行过滤处理,下筒体1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4,通过出水口4可以将过滤掉污泥后的液体进行排出,下筒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支架5,下筒体1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过滤筛网6,通过过滤筛网6可以将污水中的污泥进行过滤,下筒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框7,固定框7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8,下筒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框9,连接框9的底部与过滤筛网6的底部位置相当应,下筒体1的左侧设置有储泥罐10,通过储泥罐10可以对下筒体1内排除的污泥进行收集处理,固定框7的左侧与下筒体1
的内部连通,连接框9的右侧与下筒体1的内部连通,连接框9的左侧与储泥罐10的右侧固定连接,连接框9的左侧与储泥罐10的内部相互连通,储泥罐10的左侧开设有排污口11,储泥罐10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2,固定块12的右侧活动连接有螺旋输送辊13,螺旋输送辊13位于下筒体1的内部,螺旋输送辊13与连接框9的内部活动连接,螺旋输送辊13的右端与固定框7的右侧壁转动连接,伺服电机8的输出端与螺旋输送辊13的右端固定连接.
[0021]伺服电机8的输出端与固定框7的内部转动连接,且通过伺服电机8工作带动螺旋输送辊13进行顺时针转动,便可以将过滤筛网6内部的污泥输送到储泥罐10的内部,过滤筛网6的底部设置为圆柱形,过滤筛网6的顶部设置为倾斜状,从而使得过滤筛网6上的污泥可以顺着倾斜角度移动到过滤筛网6内部的底部位置,从而便于通过螺旋输送辊13对其进行输送,螺旋输送辊13与过滤筛网6内部的底部相互适配,下筒体1和上筒体2的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4,两个固定环14通过螺栓15固定连接,螺栓15的数量为多个,且通过螺栓15和两个固定环14的相互配合,可以将上筒体2固定安装在下筒体1的顶部,下筒体1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槽16,上筒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插环17,下筒体1的顶部与上筒体2的底部搭接,两个固定环14相对的一侧相互搭接,限位插环17与环形槽16的内部活动插接,通过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集成智能污水处理站,包括下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筒体(1)的顶部设置有上筒体(2),所述上筒体(2)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3),所述下筒体(1)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4),所述下筒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支架(5),所述下筒体(1)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过滤筛网(6),所述下筒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框(7),所述固定框(7)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8),所述下筒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框(9),所述下筒体(1)的左侧设置有储泥罐(10),所述储泥罐(10)的左侧开设有排污口(11),所述储泥罐(10)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的右侧活动连接有螺旋输送辊(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集成智能污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筒体(1)和上筒体(2)的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4),两个所述固定环(14)通过螺栓(15)固定连接,所述下筒体(1)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槽(16),所述上筒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插环(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彪,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永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