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充气功能的管路固定防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8936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充气功能的管路固定防压装置,包括充气囊和充气组件;充气囊为手套状气囊;充气组件设置在充气囊的内腔下部,包括硬质外底座,硬质外底座的顶部设有软性盒体,软性盒体为中空的圆盘状结构,其顶面中部开设有通孔,顶面上均布有出气孔,内腔底面中部固定有硬质内底座,内腔中填充有碳酸氢钠颗粒,顶面通孔上配合安装有硬质按压外壳,硬质按压外壳为下端开口的中空球体结构,其内腔中设有储液球囊,储液球囊中填充有稀盐酸溶液,硬质内底座的顶面设有锥形穿刺头。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有效的托住并固定呼吸管、胃管、鼻肠管等管路,还能防止对患者身体进行压迫造成皮肤损伤,保持管路及床单元的整洁,为做好病人的护理打下基础。人的护理打下基础。人的护理打下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自动充气功能的管路固定防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护理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动充气功能的管路固定防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重症医学科有很多危重患者需要机械通气,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来说,气管导管必须和两条较粗、较重的,供气体出、入气道的呼吸机管路相连接,由于临床上尚未有合适支撑物,这两条呼吸机管路而长期被放置在患者胸前或其他身体部位,或平行放置在患者床上,管路存在一定的重量,患者在翻身或扭头时会出现管路牵扯、扭曲或将气管导管拔出,同时不可避免造成管路对患者皮肤的长期受压,如果管路放置在床上,则长期平行放置在床上的管路会有大量冷凝水聚集,若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必将造成呼吸机管路中的冷凝水倒流入患者气道内,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肺部感染等呼吸机严重并发症。
[0003]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管路固定架材质多为金属,重量重,牵拉严重,难以固定,易牵拉气管导管,使之脱落,而且对于不同患者使用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此外,重症患者头部不光有呼吸管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充气功能的管路固定防压装置,不仅可有效的托住并固定呼吸管、胃管、鼻肠管等管路,还能防止对患者身体进行压迫造成皮肤损伤,保持管路及床单元的整洁,为做好病人的护理打下基础。
[0005]具体方案如下:
[0006]一种具有自动充气功能的管路固定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囊和充气组件;所述充气囊为手套状气囊;所述充气组件设置在充气囊的内腔下部,包括硬质外底座,所述硬质外底座的底部与充气囊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顶部设有软性盒体,所述软性盒体为中空的圆盘状结构,其顶面中部开设有通孔,顶面上均布有出气孔,内腔底面中部固定有硬质内底座,内腔中填充有碳酸氢钠颗粒,所述顶面通孔上配合安装有硬质按压外壳,所述硬质按压外壳为下端开口的中空球体结构,其内腔中设有储液球囊,所述储液球囊中填充有稀盐酸溶液,所述硬质内底座的顶面设有可刺穿储液球囊的锥形穿刺头。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硬质外底座上还贯穿有气嘴,所述气嘴的下端穿过充气囊。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嘴的下端配合安装有与其相适配的密封头。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气囊为可降解塑料充气囊。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性盒体的顶面和底面边缘均为弧形。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1、本专利技术未使用时仅有体积小,轻便,便于收纳;
[0013]2、所采用的充气囊为可降解塑料,有利于环保,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经济实用;
[0014]3、采用了软性盒体,其内包括混合后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碳酸氢钠颗粒和稀盐酸溶液,不仅操作简单快捷,而且可快速产生用于填充充气皮囊的气体;
[0015]4、本专利技术整体材质轻薄,充气后易于固定,不仅可防止对患者身体压迫所造成的皮肤损伤,还能妥善固定住管路,防止滑脱;充气后可承重10kg,手套型的充气囊可有效的托住管道,保持管路及床单元的整洁,为做好病人的护理打下基础;
[0016]5、本专利技术可作为一次性产品,清洁,不易造成交叉感染,也可视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补充充气,多次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充气组件的放大图。
[0019]附图标记列表:
[0020]1‑
充气囊,2

硬质外底座,3

软性盒体,4

出气孔,5

硬质内底座,6

碳酸氢钠颗粒,7

硬质按压外壳,8

储液球囊,9

锥形穿刺头,10

气嘴,11

密封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2]如图所示,一种具有自动充气功能的管路固定防压装置,包括充气囊1和充气组件;充气囊1为手套状气囊;充气组件设置在充气囊1的内腔下部,包括硬质外底座2,硬质外底座2的底部与充气囊1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顶部设有软性盒体3,软性盒体3为中空的圆盘状结构,其顶面中部开设有通孔,顶面上均布有出气孔4,内腔底面中部固定有硬质内底座5,内腔中填充有碳酸氢钠颗粒6,顶面通孔上配合安装有硬质按压外壳7,硬质按压外壳7为下端开口的中空球体结构,其内腔中设有储液球囊8,储液球囊8中填充有稀盐酸溶液,硬质内底座5的顶面设有可刺穿储液球囊8的锥形穿刺头9。未使用时,充气囊为抽真空状态,但此时锥形穿刺头不接触储液球囊。
[0023]在本实施例中,硬质外底座2上还贯穿有气嘴10,气嘴10的下端穿过充气囊1,气嘴10的下端配合安装有与其相适配的密封头11。
[0024]在本实施例中,充气囊1为可降解塑料充气囊。
[0025]在本实施例中,软性盒体3的顶面和底面边缘均为弧形。
[0026]本专利技术使用时,通过手指捏压硬质按压外壳和硬质外底座,使得锥形穿刺头刺穿储液球囊,此时储液球囊内的稀盐酸溶液流出,与软性盒体内的碳酸氢铵颗粒接触,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对充气囊1快速充气,可摇晃几下使二氧化碳充分释放;充气完毕后,可将管道在充气囊的任意相邻两个手指指缝之间通过加以托举及固定,或可以使用的管路固定装置进行固定。此外,本专利技术还设有气嘴,用于第一次使用以后,充放气体以延续数次使用。该产品第一次使用时,可自动给装置充气,且充气迅速、省力、方便;所 产生气体为二氧化碳,无色无味、安全环保,完全符合国家检疫局安全标准;该装置第一次使用完放气后,用充气筒从气嘴充气可再使用数次。
[0027]本专利技术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
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动充气功能的管路固定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囊(1)和充气组件;所述充气囊(1)为手套状气囊;所述充气组件设置在充气囊(1)的内腔下部,包括硬质外底座(2),所述硬质外底座(2)的底部与充气囊(1)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顶部设有软性盒体(3),所述软性盒体(3)为中空的圆盘状结构,其顶面中部开设有通孔,顶面上均布有出气孔(4),内腔底面中部固定有硬质内底座(5),内腔中填充有碳酸氢钠颗粒(6),所述顶面通孔上配合安装有硬质按压外壳(7),所述硬质按压外壳(7)为下端开口的中空球体结构,其内腔中设有储液球囊(8),所述储液球囊(8)中填充有稀盐酸溶液,所述硬质内底座(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璐朱薇狄恒丹季翠玲王芳袁萍杭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鼓楼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