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曝气量的射流曝气系统,包括:外壳,外壳顶部设有开口;升降装置,设于外壳的顶部开口处的侧壁上;横向循环水管,设于外壳的顶部开口处,且横向循环水管设于升降装置上;至少一个喷嘴,设于外壳内并位于外壳的顶部开口处,且每一喷嘴均通过分支管与横向循环水管相连;与喷嘴数目相同的混合管道,设于外壳内并位于所述喷嘴的正下方,其中,混合管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管道顶部开口和管道底部开口,管道顶部开口位于喷嘴的出口端的正下方;水泵,水泵的输入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外壳相连,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横向循环水管相连。其可以很方便地调节曝气量大小。节曝气量大小。节曝气量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曝气量的射流曝气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曝气量的射流曝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物理法一般用于处理构筑物较简单、经济,用于村镇水体容量大、自净能力强、污水处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况;化学法虽然处理效果好,使用范围广,但是费用高;生物法位于物理法和化学法之间。城镇污水中主要含有有机物,系统一般包括依次设置的好氧池、厌氧池和二沉池,好氧池中需要用到射流曝气机,然而,现有的射流曝气机难以调节曝气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曝气量的射流曝气系统。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节曝气量的射流曝气系统,包括:
[0005]外壳,所述外壳顶部设有开口;
[0006]升降装置,设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开口处的侧壁上;
[0007]横向循环水管,设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开口处,且所述横向循环水管设于所述升降装置上;
[0008]至少一个喷嘴,设于所述外壳内并位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开口处,且每一所述喷嘴均通过分支管与所述横向循环水管相连;
[0009]与所述喷嘴数目相同的混合管道,设于所述外壳内并位于所述喷嘴的正下方,其中,所述混合管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管道顶部开口和管道底部开口,所述管道顶部开口位于所述喷嘴的出口端的正下方;
[0010]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外壳相连,所述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横向循环水管相连;
[0011]其中,所述喷嘴的出口端呈圆台型,沿着水流的喷出方向,所述喷嘴出口端的外径逐渐减小,且所述喷嘴出口端的最小外径小于所述管道顶部开口的内径,形成可调进气间隙。
[0012]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可调进气间隙的宽度G的取值范围是0
‑
30mm。
[0013]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喷嘴设有三个,相应地,所述混合管道设有三个。
[0014]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之间通过连接软管相连。
[0015]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顶部开口处的侧壁上还设有限位装置。
[0016]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是千斤顶,所述千斤顶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开口处的侧壁上,所述横向循环水管设于所述千斤顶上。
[0017]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管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连且直径依次增大
的上管段、中间管段和下管段,所述上管段和下管段为直管,所述中间管段为从上至下直径逐渐增大的锥形管。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中,喷嘴的下端出口端与混合管道之间设有可调进气间隙,气体从可调进气间隙中进入混合管道内,与喷嘴喷出的液体混合,形成气液混合相,可调进气间隙的大小决定了曝气量的大小,需要调节曝气量的大小时,通过升降装置将横向循环水管上升或下降,使得喷嘴上升或下降,由于喷嘴出口端的外径逐渐减小,因而在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喷嘴与混合管道之间的间隙变大或变小,即可调进气间隙的宽度变大或变小,进而即可调节曝气量的大小,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可调节曝气量的射流曝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喷嘴与混合管道相接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0023]实施例:
[0024]如图1所示,一种可调节曝气量的射流曝气系统,包括:
[0025]外壳1,所述外壳顶部设有开口;
[0026]升降装置2,设于所述外壳1的顶部开口处的侧壁上;
[0027]横向循环水管3,设于所述外壳1的顶部开口处,且所述横向循环水管3设于所述升降装置2上;
[0028]至少一个喷嘴4,设于所述外壳1内并位于所述外壳1的顶部开口处,且每一所述喷嘴4均通过分支管401与所述横向循环水管3相连;
[0029]与所述喷嘴4数目相同的混合管道5,设于所述外壳1内并位于所述喷嘴4的正下方,其中,所述混合管道5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管道顶部开口501和管道底部开口502,所述管道顶部开口501位于所述喷嘴4的出口端的正下方;
[0030]水泵6,所述水泵6的输入端通过第一连接管701与所述外壳1相连,所述水泵6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连接管702与所述横向循环水管3相连;
[0031]其中,所述喷嘴4的出口端呈圆台型,沿着水流的喷出方向,所述喷嘴4出口端的外径逐渐减小,且所述喷嘴4出口端的最小外径小于所述管道顶部开口501的内径,形成可调进气间隙。
[0032]本实施例中,水泵6将外壳1内的水抽出,经过第二连接管702、横向循环水管3供给喷嘴4,由喷嘴4向混合管道5内喷出,喷嘴4的下端出口端与混合管道5之间设有可调进气间隙,气体从可调进气间隙中进入混合管道5内,与喷嘴4喷出的液体混合,形成气液混合相;可调进气间隙的大小决定了曝气量的大小,需要调节曝气量的大小时,通过升降装置2将横向循环水管3上升或下降,使得喷嘴4上升或下降,由于喷嘴4出口端的外径逐渐减小,因而在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喷嘴4与混合管道5之间的间隙变大或变小,即可调进气间隙的宽度变大或变小,进而即可调节曝气量的大小,非常方便。
[003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可调进气间隙的宽度G的取值范围是0
‑
30mm。以限制曝气量的调节范围。其中,喷嘴4的对称中心与混合管道5的对称中心重合。
[003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喷嘴4设有三个,相应地,所述混合管道5设有三个。
[003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水泵6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702之间通过连接软管703相连。通过连接软管703相连,以方便横向循环水管3能够灵活升降。
[003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1顶部开口处的侧壁上还设有限位装置8。以限制横向循环水管3的升降范围。
[003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但不限于是千斤顶,所述千斤顶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外壳1的顶部开口处的侧壁上,所述横向循环水管3设于所述千斤顶上。...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曝气量的射流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部设有开口;升降装置,设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开口处的侧壁上;横向循环水管,设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开口处,且所述横向循环水管设于所述升降装置上;至少一个喷嘴,设于所述外壳内并位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开口处,且每一所述喷嘴均通过分支管与所述横向循环水管相连;与所述喷嘴数目相同的混合管道,设于所述外壳内并位于所述喷嘴的正下方,其中,所述混合管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管道顶部开口和管道底部开口,所述管道顶部开口位于所述喷嘴的出口端的正下方;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外壳相连,所述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横向循环水管相连;其中,所述喷嘴的出口端呈圆台型,沿着水流的喷出方向,所述喷嘴出口端的外径逐渐减小,且所述喷嘴出口端的最小外径小于所述管道顶部开口的内径,形成可调进气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曝气量的射流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波,廖泽均,钟平,杜勇,陈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灏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