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尺寸厚PC片双面背胶组件的组装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882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尺寸厚PC片双面背胶组件的组装治具,所述厚PC片双面背胶组件由厚PC片组件、第一双面胶组件、第二双面胶组件组装而成,所述组装治具包括下模板、型孔隔板、中模组件、上模板;其中,下模板上设有第一定位柱、第四套位孔;型孔隔板上开设有与PC单元数量和位置对应的PC型孔、第五套位孔;所述中模组件包括中模板和中安装板,所述中模板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型孔隔板的PC型孔对应的凸块,并设有第六套位孔;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设有若干吸附第二双面胶组件的吸附孔,并设有与第四套位孔对应的第二定位柱、与第一定位柱对应的第七套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组装治具能提高产品的组装效率和定位精确度,确保产品的合格率和质量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尺寸厚PC片双面背胶组件的组装治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切产品组装
,特指一种小尺寸厚PC片双面背胶组件的组装治具。

技术介绍

[0002]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中的电子元件中大量使用模切复合组件,且对它们的参数和组装要求越来越精细、精密,为适应市场需要,部分电子塑胶件体积小而厚度较大,采用普通模切工艺难以实现高效量产,而且组装效率较低,产品精度不易控制,成品合格率较低;为此,需要针对产品的具体结构,开发设计出适合产品组装的治具以提高组装效率和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小尺寸厚PC片双面背胶组件的组装治具。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尺寸厚PC片双面背胶组件的组装治具,所述厚PC片双面背胶组件由厚PC片组件、第一双面胶组件、第二双面胶组件组装而成,厚PC片组件上按阵列成型有数个具有预断线的PC单元,第一双面胶组件包括第一保护膜层和第二保护膜层以及按同样阵列排列在二者之间的数个第一双面胶单元、第一离型膜单元;第二双面胶组件包括第三保护膜层和第四保护膜层以及按同样阵列排列在二者之间的数个第二双面胶单元和第二离型膜单元;第一离型膜单元、第二离型膜单元的表面积分别大于第一双面胶单元、第二双面胶单元的面积,且具有突出的手柄部;第一双面胶组件的第一保护膜层、第二保护膜层边缘设有第一套位孔;第二双面胶组件的第三保护膜层、第四保护膜层边缘设有第二套位孔,厚PC片组件的两端边缘设有第三套位孔,且第一套位孔、第二套位孔、第三套位孔的位置相对应;其中:
[0005]所述组装治具包括下模板、型孔隔板、中模组件、上模板;其中,下模板上设有与其中四个第一套位孔对应的四个第一定位柱,并设有与另四个第一套位孔对应的第四套位孔;
[0006]所述型孔隔板上开设有与PC单元数量和位置对应的PC型孔,并开设有与第一套位孔位置对应的第五套位孔;
[0007]所述中模组件包括中模板和中安装板,所述中模板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型孔隔板的PC型孔对应的凸块,并设有与下模板的第一定位柱、第四套位孔对应的第六套位孔;
[0008]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设有若干吸附第二双面胶组件的吸附孔,并设有与第四套位孔对应的第二定位柱、与第一定位柱对应的第七套位孔;上模板的上表面设有一个与吸附孔相同的空腔和可封盖空腔的密封盖板,上模板侧壁上设有与空腔相通并可与外部抽真空管路连接的抽真空通道。
[0009]本技术组装治具能提高产品的组装效率和定位精确度,每次作业可产出32个
甚至更多产品单元,确保产品的合格率和质量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图2、图3分别是本技术待组装的第一双面胶组件、第二双面胶组件、厚PC片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1]图4是一个厚PC片双面背胶组件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0012]图5、图6是本技术组装治具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技术所述的是一种小尺寸厚PC片双面背胶组件的组装治具,首先,如图1

图4所示,所述厚PC片双面背胶组件由厚PC片组件3、第一双面胶组件1、第二双面胶组件2组装而成,厚PC片组件3上按阵列成型有数个具有预断线的PC单元31,第一双面胶组件1包括第一保护膜层11和第二保护膜层12以及按同样阵列排列在二者之间的数个第一双面胶单元13、第一离型膜单元14;第二双面胶组件2包括第三保护膜层21和第四保护膜层22以及按同样阵列排列在二者之间的数个第二双面胶单元23和第二离型膜单元24;第二保护膜层12、第四保护膜层22的离型面分别与双面胶单元复合粘接;第一离型膜单元14、第二离型膜单元24的表面积分别大于第一双面胶单元13、第二双面胶单元23的面积,且具有突出的手柄部;第一双面胶组件1的第一保护膜层11、第二保护膜层12的两端边缘设有第一套位孔101;第二双面胶组件2的第三保护膜层21、第四保护膜层22的两端边缘设有第二套位孔201,厚PC片组件3的两端边缘设有第三套位孔301,且第一套位孔101、第二套位孔201、第三套位孔301的位置相对应;本实施例中,每个单元的套位孔为两排,每排四个共八个;厚PC片组件3的厚度为0.5
±
0.5mm,两层双面胶单元的厚度为0.5
±
0.1mm;剥离离型膜层后产品总厚度为1

2mm。
[0014]所述组装治具包括下模板4、型孔隔板5、中模组件6、上模板7;其中,下模板4上设有与其中四个第一套位孔101对应的四个第一定位柱401,并设有与另四个第一套位孔101对应的第四套位孔402;
[0015]所述型孔隔板5上开设有与PC单元31数量和位置对应的PC型孔501,并开设有与第三套位孔301数量和位置对应的第五套位孔502;
[0016]所述中模组件6包括中模板61和中安装板62,所述中模板61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型孔隔板5的PC型孔501对应的凸块601,并设有与下模板4的第一定位柱401、与第四套位孔402对应的第六套位孔602;
[0017]所述上模板7的下表面设有若干吸附第二双面胶组件2的吸附孔701,并设有与第四套位孔402对应的第二定位柱702、与第一定位柱401对应的第七套位孔703;上模板7的上表面设有一个与吸附孔701相通的空腔和可封盖空腔的密封盖板71,上模板7侧壁上设有与空腔相通并可与外部抽真空管路连接的抽真空通道72。
[0018]使用时,先利用下模板4的四个第一定位柱401,可以定位放置第一双面胶组件1,放置好后,剥离第一双面胶组件1的第二保护膜层12,使下模板1上依次为第一保护膜层11、第一离型膜单元14、第一双面胶单元13;然后,再利用四个第一定位柱401和第五套位孔502将型孔隔板5定位安装,使型孔隔板5上的PC型孔501与第一双面胶单元13对位,即此时第一
双面胶单元13位于PC型孔501内;
[0019]然后再次利用四个第一定位柱401将厚PC片组件3放置在型孔隔板5上,使每个PC单元31均分别与PC型孔501相对位;再控制中模组件6向下运动,使中模板61上的第六套位孔602与下模板4上的四个第一定位柱401定位,即使得中模板61下表面的凸块601与PC单元31对位下压,使PC单元31脱离厚PC片组件3而准确落入型孔隔板5的PC型孔501中并且与其中的第一双面胶单元13粘接固定;
[0020]然后提升中模组件6并且移开,取走厚PC片组件3的外框废料和型孔隔板5,使下模板4上依次为第一保护膜层11、第一离型膜单元14、第一双面胶单元13、PC单元31;
[0021]另一方面,利用上模板7的吸附孔701和第二定位柱702,将第二双面胶组件2定位放置在上模板7的下表面并吸附住,剥离其第四保护膜层22,使第二双面胶单元23朝下露出并且与下模板4上的PC单元31相对,再控制上模板7向下运动,通过第二定位柱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尺寸厚PC片双面背胶组件的组装治具,所述厚PC片双面背胶组件由厚PC片组件、第一双面胶组件、第二双面胶组件组装而成,厚PC片组件上按阵列成型有数个具有预断线的PC单元,第一双面胶组件包括第一保护膜层和第二保护膜层以及按同样阵列排列在二者之间的数个第一双面胶单元、第一离型膜单元;第二双面胶组件包括第三保护膜层和第四保护膜层以及按同样阵列排列在二者之间的数个第二双面胶单元和第二离型膜单元;第一离型膜单元、第二离型膜单元的表面积分别大于第一双面胶单元、第二双面胶单元的面积,且具有突出的手柄部;第一双面胶组件的第一保护膜层、第二保护膜层边缘设有第一套位孔;第二双面胶组件的第三保护膜层、第四保护膜层边缘设有第二套位孔,厚PC片组件的两端边缘设有第三套位孔,且第一套位孔、第二套位孔、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荣罗青殷冠明
申请(专利权)人:捷邦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