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漏磁及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8768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高漏磁及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是包括有基座及铁芯组,所述基座设有穿入铁芯组第一铁芯的中空支架,且中空支架两侧为依序绕设有初级线圈及复数个可供第一、第二次级线圈卷绕的间隔槽,并在初级线圈与第一、第二次级线圈之间开设有连通于内部通孔的第一剖槽、第二剖槽,当铁芯组的第二铁芯定位在中空支架侧边时,所述第二铁芯两侧的延伸部由第一铁芯两侧,且在两延伸部之间的第一抵持部、第二抵持部分别组装于第一剖槽、第二剖槽与第一铁芯形成复数磁路,将初级线圈的磁通由第一抵持部、第二抵持部与第一铁芯间形成的磁路作为旁路,形成漏磁以降低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间的耦合效果以提升漏电感。(*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特别涉及一种高漏磁及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 压器。
技术介绍
目前所使用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是通过控制光 通过液晶的强度来显示影像,但LCD装置并不会发光,而必须通过背光源 (Backlight)来提供LCD面板所需的光源,通常背光源必须使用高效能及外型 轻巧的灯管为背光,LCD面板是以放电灯管(Discharge Lamp)为光源,例如冷 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而此等方文电灯管则通 过换流器(Inverter)电路来驱动,但由于LCD面板的尺寸日趋增大,使用灯 管的长度及数量也相对增加,其驱动电压也随之增加;因此, 一般换流变压器 的运用,是利用绕线架(Bobbin)通过分隔槽的分压原理,依照使用电压的高 低来设置使用分隔槽的个数,若依照理想的负载使用状态,为通过冷阴极管 (CCFL)属负温度等效阻抗的特性,再加上导通后其温度上升、阻抗降低,使其 基于成本考量,往往都会以一个二次侧绕组对应并联两支灯管,然两支灯管的 阻抗都不相同,容易在灯管的管端造成分流效应,导致灯管电流不均,而产生 亮度差异过大的情况;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为改善此等情况,则在两支灯管外侧 再增i殳匹配平衡线圏,以供灯管达到电流相互感应以取得良好的平衡电流,并 使亮度也能有效改善,可是增设匹配平衡线圏则会使成本提高,且电路板上的 空间运用均受到限制。现有变压器为单磁路结构所制成,其初级线圏与次级线圏间的耦合效果较 佳,其漏电感较低,而在高频谐振电子电路中使用时,无法符合部分电子线路 的谐振要求,同时由于现有变压器所设置的铁芯为低绝缘阻抗特性的锰锌材质 (Mn-Zn),且为无隔离套保护,其结构不足以承受双高压输出的耐压需求。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为现有高压变压器的分解图及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现有的高压变压器设置有支架A,而支架A内具有一插孔Al,且插 孔Al内穿设有铁芯组B所设置的第一铁芯Bl,并在支架A的表面绕设有初级线 圏A2与次级线圏A3,且支架A的两端设置有复数个导电端子A4,而导电端子 A4为与初级线圏A2及次级线圏A3呈电性连接,而支架A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铁 芯B2,且第二铁芯B2的两侧延设有延伸部B21,并使各延伸部B21贴抵在第一 铁芯Bl的两侧形成一磁路,而当高压变压器在使用时,是将电源与灯管(图中 未示出)分别连接在支架A两侧的导电端子A4上,使电源由初级线圏A2与次 级线圏A3后将电能输出至灯管。上述现有的高压变压器利用一磁路来使初级线圏A2及次级线圏A3产生感 应进而改变电压,但由于初级线圈A2与次级线圈A3为单一石兹路,初、次级间 无任何旁路磁通,其耦合效果较佳,因而漏电感较低,无法达到部分谐振电路 的要求。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点,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 所要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漏磁及双 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本技术包括有基座、铁芯组,其中 基座的中空支架内可穿入铁芯组的第一铁芯,且中空支架中央的隔板两侧依序 绕设有初级线圏及复数个可供第一次级线圏及第二次级线圏巻绕的间隔槽,并 在初级线圈与第一、第二次级线圏之间为开设有连通于内部通孔的第一、第二 剖槽,以相邻剖槽位置设有可增加线圏巻绕沿面距离的阻隔板,当铁芯组的第 二铁芯定位在中空支架侧边时,所述第二铁芯两侧的延伸部由第 一铁芯两侧, 且在两延伸部之间的第一抵持部、第二抵持部分别组装在第一剖槽、第二剖槽, 与第一铁芯形成复数磁路,将初级线圏的磁通由第一抵持部、第二抵持部与第 一铁芯间形成的磁路作为旁路,形成漏磁以降低初级线圏与次级线圏间的耦合 效果,以提升漏电感。本技术在基座上进一步可罩覆一保护盖,而保护盖内部为对正设有隔 离第一、第二次级线圏与第二铁芯第一、第二抵持部之间的第一、第二分隔板, 以提供第一、二抵持部与第一、二次级线圈相互的分隔开,在使用时可避免第二铁芯的第一、二抵持部与第一、二次级线圏太靠近而产生高压击穿情形,具 有增加线圈巻绕的沿面距离以形成一段安全距离,可具有避免第二铁芯的第一、 二抵持部与第一、二次级线圏间因安全距离不足造成的跳火(短路)现象,进 而可提高变压器的使用效率及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 可同时以一组高压变压器产生两组高压输出的方式来驱动两支以上的灯 管使用。2、 可提高变压器的使用效率及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3为本技术的仰视图4为本技术的简易电路图5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6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7为现有高压变压器的分解图8为现有高压变压器的外观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ll-中空支架;111-中央隔板;112-间隔槽;113-第一剖槽; 114-第二剖槽;115-阻隔板;116-输入端子;117-输出端子;12 -通孔; 13-初级线圈;14-第一次级线圈;15-第二次级线圏;2-4失芯组;21-第一 铁芯;22-第二铁芯;221-延伸部;222 -第一抵持部;22 3 -第二抵持部;3-保护盖;31-开孔;32-第一分隔板;33-第二分隔板;A-支架;Al -插孔; A2-初级线圏;A3-次级线圏;A4-导电端子;B-4失芯组;B1-第一铁芯;B2-第二铁芯;B21 -延伸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及仰视 图,由图中可以清楚看出,本技术高漏磁及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包括有基座1、铁芯组2,其中所述基座1设有可巻绕线圏的中空支架11,且中空支架11内部呈贯穿状的 通孔12可供铁芯组2穿入,而中空支架11表面近中段位置处设有一中央隔板 111,并在中央隔板111 一側依序绕设有初级线围13,相对于初级线圏13的外 侧设有复数个可供第一次级线圈14巻绕及跨线的间隔槽112,而中央隔板111 另一侧为依序绕设有初级线圈13,相对于初级线圈13的外側设有复数个可供第 二次级线圏15巻绕及跨线的间隔槽112,且中空支架ll在初级线圏13与第一 次级线圏14之间开设有连通于内部通孔12的第一剖槽113,而中空支架11在 初级线圏13与第二次级线圈15之间也开设有连通于内部通孔12的第二剖槽 114,并相邻第一次级线圏14及第二次级线圈15两侧设有可增加线圏巻绕沿面 距离的阻隔板115,在中空支架11 一侧设有连接初级线圏13的输入端子116, 而远离输入端子116的另侧设有连接第一次级线圏14及第二次级线圈15的输 出端子117。所述铁芯组2分别设有穿插在通孔12内的第一铁芯21,以及定位在中空支 架11侧边的第二铁芯22,其第二铁芯22两侧为凸设延伸部221,且第二铁芯 22在两延伸部221之间凸设组装在第一剖槽113及第二剖槽114,且与第一铁 芯21形成复数磁路的第一抵持部222及第二抵持部223。当上述构件在组装时,先将基座1中空支架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漏磁及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包括有基座及铁芯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为设有贯穿通孔的中空支架,所述中空支架在中段处设有中央隔板,所述中央隔板一侧为依序绕设有一初级线圈及复数个供第一次级线圈卷绕的间隔槽,而在另一侧则依序绕设有 另一初级线圈及复数个供第二次级线圈卷绕的间隔槽,且所述中空支架在所述一初级线圈与所述第一次级线圈之间开设有连通于所述通孔的第一剖槽,而所述中空支架在所述另一初级线圈与所述第二次级线圈之间也开设有连通于所述通孔的第二剖槽,并相邻所述第一次级线圈及所述第二次级线圈两侧设有阻隔板,在所述中空支架一侧设有连接所述初级线圈的输入端子,而远离所述输入端子的另侧设有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线圈及所述第二次级线圈的输出端子; 所述铁芯组分别设有穿插在所述通孔内的第一铁芯,以及定位在所述中空支架 侧边的第二铁芯,所述第二铁芯两侧凸设有组装在所述第一铁芯两侧的延伸部,且在所述两延伸部之间对应所述第一剖槽及所述第二剖槽设有且与第一铁芯的形成复数磁路的第一抵持部及第二抵持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漏磁及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包括有基座及铁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为设有贯穿通孔的中空支架,所述中空支架在中段处设有中央隔板,所述中央隔板一侧为依序绕设有一初级线圈及复数个供第一次级线圈卷绕的间隔槽,而在另一侧则依序绕设有另一初级线圈及复数个供第二次级线圈卷绕的间隔槽,且所述中空支架在所述一初级线圈与所述第一次级线圈之间开设有连通于所述通孔的第一剖槽,而所述中空支架在所述另一初级线圈与所述第二次级线圈之间也开设有连通于所述通孔的第二剖槽,并相邻所述第一次级线圈及所述第二次级线圈两侧设有阻隔板,在所述中空支架一侧设有连接所述初级线圈的输入端子,而远离所述输入端子的另侧设有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线圈及所述第二次级线圈的输出端子;所述铁芯组分别设有穿插在所述通孔内的第一铁芯,以及定位在所述中空支架侧边的第二铁芯,所述第二铁芯两侧凸设有组装在所述第一铁芯两侧的延伸部,且在所述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清盛吴素华王淑珍
申请(专利权)人:台北沛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