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小凯专利>正文

建筑施工液压爬升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876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建筑施工液压爬升模板,包括墙体、吊装下架体和悬挂座,所述墙体一侧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悬挂座,所述悬挂座共设置有四个,每两个所述悬挂座的之间插接有导轨,且每个所述悬挂座相远离一侧的表面均通过六角帽螺丝固定设置有安装块,每两个所述安装块的之间均固定设置有吊装下架体,所述吊装下架体和导轨分别设置有两个,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有吊篮、尼龙绳索以及观察台,这样当施工人员需要进入到观察台的上面时,可以通过吊篮进行吊起,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因为不断搭建爬升机构而造成的经济损伤,并且该装置的尼龙绳索也可以根据使用的需求不断的加长,这样不仅更加方便而且可以多次循环使用。而且可以多次循环使用。而且可以多次循环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施工液压爬升模板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是建筑施工液压爬升模板。

技术介绍

[0002]爬升模板(简称:爬模,国外亦称跳模),是工程建设施工剪力墙体系和筒体体系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种有效的模板体系,常在高层建筑和高体量结构施工中运用,世界各国都已广泛推广应用,爬升模板(即爬模),是一种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竖直或倾斜结构施工的模板工艺,如墙体、桥梁和塔柱等,在结构施工阶段依附在建筑竖向结构上,随着结构施工而逐层上升,这样模板可以不占用施工场地,也不用其他垂直运输设备,另外,它装有操作脚手架,施工时有可靠的安全围护,故可不需搭设外脚手架,特别适用于在较狭小的场地上建造多层或高层建筑,然而现有的爬升模板却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0003]现有的爬升模板在施工时进行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大多只能进行固定宽度的墙体浇筑,但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对不同厚度的墙体进行浇筑,十分的不便,此外现有的爬升模板中的埋件大多都无法取出,只能一次性利用,尤其对于高层建筑,更是难以取出,该方式容易对建筑体的整体构造造成不良影响,出现埋件处水泥崩裂,边缘出现裂缝的情况,而且现有的爬升模板的安全防护性能较差,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急需提供建筑施工液压爬升模板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建筑施工液压爬升模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建筑施工液压爬升模板,包括墙体、吊装下架体和悬挂座,所述墙体一侧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悬挂座,所述悬挂座共设置有四个,每两个所述悬挂座的之间插接有导轨,且每个所述悬挂座相远离一侧的表面均通过六角帽螺丝固定设置有安装块,每两个所述安装块的之间均固定设置有吊装下架体,所述吊装下架体和导轨分别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吊装下架体靠近导轨一侧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液压千斤顶,两个所述吊装下架体的下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尼龙绳索,所述尼龙绳索共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尼龙绳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吊篮,两个所述吊装下架体的上表面之间固定设置有吊装平台,所述吊装平台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吊装中体架,所述吊装中体架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吊装中体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吊装下架体的正上方,两个所述吊装中体架的上表面之间固定设置有吊装上体架,所述吊装上体架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观察台,所述吊装上体架的下表面设置有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共设置有两个。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吊装上体架两侧的表面分别贯穿开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两侧所述第一滑槽和两侧第二滑槽的之间均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滑块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钢板,两个所述连接钢板的下表面
均固定设置有模板本体,一个所述模板本体靠近吊装中体架一侧的表面与吊装平台的上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固定座,两个所述固定座的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伸缩臂,另一个所述模板本体远离吊装中体架一侧的表面与吊装上体架的下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安装座,两个安装座的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伸缩臂。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悬挂座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表面均匀贯穿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共设置有四个,每个所述连接孔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锚固挂钩,所述固定件的表面固定设置有侧挡块,所述侧挡块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挡块的之间转动设置有固定卡块,且两个所述侧挡块相远离一侧的表面均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与六角帽螺丝螺纹连接,所述固定件的表面固定连设置有第一阻挡块,所述第一阻挡块位于两个所述侧挡块的之间,且所述第一阻挡块与固定卡块卡合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吊装平台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吊装中体架和模板本体的之间,所述支撑板远离吊装中体架一侧的表面与模板本体的表面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吊装上体架远离观察台一端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另一端与钢筋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轨两侧的表面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导轨远离液压千斤顶一侧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等间距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阻挡块,所述导轨通过第二阻挡块与固定卡块卡合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吊装下架体和吊装中体架的内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斜撑杆和第二斜撑杆。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卡块一侧的上表面与第一阻挡块的下表面相互抵触,且所述固定卡块另一侧的上表面与第二阻挡块的下表面相互抵触。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该技术通过安装有第一伸缩臂、第二伸缩臂、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以及模板本体,这样当需要对不同宽度的墙体进行浇筑的时候,可以利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分别带动两个模板本体做相向运动,这样模板本体就会在滑槽的内部滑动进行调节,从而实现了对不同宽度的墙体进行浇筑的可能,大大增加了装置的使用范围与实用性能,而第一伸缩臂和第二伸缩臂则是为了防止在水泥混凝土浇筑的时候,由于重力下坠的作用力导致下方受力增加从而使得模板本体下端发生偏移导致墙体倾斜的现象发生。
[0015]2、此外该技术还通过安装有吊篮、尼龙绳索以及观察台,这样当施工人员需要进入到观察台的上面时,可以通过吊篮进行吊起,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因为不断搭建爬升机构而造成的经济损伤,并且该装置的尼龙绳索也可以根据使用的需求不断的加长,这样不仅更加方便而且可以多次循环使用,而该装置观察台的设置则是为了方便施工人员随时随地的了解到水泥混凝土浇筑的情况,而且观察台的安装也是的施工人员在作业时更加的安全,提高了装置的安全防护性能。
[0016]3、最后该技术通过设置有悬挂座,这样可以避免留有预埋件后期对墙体整体造成的伤害,而且该悬挂座可以安装拆卸,这样就可以多次使用,减少了施工所需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建筑施工液压爬升模板的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建筑施工液压爬升模板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建筑施工液压爬升模板中吊装下架体的立体展示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建筑施工液压爬升模板中悬挂座的立体展示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建筑施工液压爬升模板中悬挂座的立体拆分展示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建筑施工液压爬升模板中导轨的第一立体展示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建筑施工液压爬升模板中导轨的第二立体展示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墙体1、吊装下架体2、吊装中体架3、吊篮4、观察台5、吊装上体架6、吊装平台7、第一斜撑杆8、第二斜撑杆9、模板本体10、第一伸缩臂11、第二伸缩臂12、支撑板13、第一滑槽14、连接钢板15、滑块16、侧挡块17、尼龙绳索18、固定件19、液压千斤顶20、导轨21、六角帽螺丝22、安装块23、固定座24、第一气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施工液压爬升模板,包括墙体(1)、吊装下架体(2)和悬挂座(35),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一侧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悬挂座(35),所述悬挂座(35)共设置有四个,每两个所述悬挂座(35)的之间插接有导轨(21),且每个所述悬挂座(35)相远离一侧的表面均通过六角帽螺丝(22)固定设置有安装块(23),每两个所述安装块(23)的之间均固定设置有吊装下架体(2),所述吊装下架体(2)和导轨(21)分别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吊装下架体(2)靠近导轨(21)一侧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液压千斤顶(20),两个所述吊装下架体(2)的下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尼龙绳索(18),所述尼龙绳索(18)共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尼龙绳索(1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吊篮(4),两个所述吊装下架体(2)的上表面之间固定设置有吊装平台(7),所述吊装平台(7)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吊装中体架(3),所述吊装中体架(3)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吊装中体架(3)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吊装下架体(2)的正上方,两个所述吊装中体架(3)的上表面之间固定设置有吊装上体架(6),所述吊装上体架(6)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观察台(5),所述吊装上体架(6)的下表面设置有模板本体(10),所述模板本体(10)共设置有两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液压爬升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上体架(6)两侧的表面分别贯穿开设有第一滑槽(14)和第二滑槽,两侧所述第一滑槽(14)和两侧第二滑槽的之间均滑动设置有滑块(16),所述滑块(16)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滑块(16)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钢板(15),两个所述连接钢板(15)的下表面均固定设置有模板本体(10),一个所述模板本体(10)靠近吊装中体架(3)一侧的表面与吊装平台(7)的上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固定座(24),两个所述固定座(24)的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伸缩臂(11),另一个所述模板本体(10)远离吊装中体架(3)一侧的表面与吊装上体架(6)的下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安装座,两个安装座的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伸缩臂(12)。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凯高扬李淑红
申请(专利权)人:刘小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