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体全脑荧光成像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866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实验体全脑荧光成像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设有底板,在底板上表面安装有开口朝上的U型实验体放置托盘,在实验体放置托盘的一端固定在托盘前支座上,托盘前支座固定安装在底板上表面的前侧,在实验体放置托盘的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一对夹持装置,夹持装置安装在托盘前支座上且纵向高度可调,在夹持装置之间夹持有一位于实验体放置托盘正上方的钛合金圈;在底板上设有位于实验体放置托盘两侧的转动孔,在转动孔中安装有可转动的底板压紧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根据实验体大小,调节钛合金夹片到托盘的高度;同时,底板压紧块可在转动孔内自由转动,实现实验体的多角度任意摆放。实现实验体的多角度任意摆放。实现实验体的多角度任意摆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体全脑荧光成像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试验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实验体全脑荧光成像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神经科学相关研究领域中,通常采用小鼠等实验体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动物的开颅手术是非常常见的实验,包括病毒注射、药物注射、套管埋植、电极埋植、电生理记录脑区损毁、电刺激、光刺激等。而这些实验基本都需要保证实验体牢固固定以及脑区的定位,如果实验体固定不牢,可能造成硬脑膜破裂,甚至导致脑组织损伤致实验体死亡。
[0003]目前,双光子显微镜已经非常普遍地应用到神经生物学的研究中,特别是在体功能成像,但是实验动物和显微镜之间,诸如活体成像的动物固定装置,还没有厂家研发和提供较为实用的产品。传统固定装置是用耳杆和牙杆的组合定位,不能稳固地固定实验小鼠的头部,固定操作也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验体全脑荧光成像固定装置,所述实验体全脑荧光成像固定装置安装在工作台上,所述实验体全脑荧光成像固定装置设有底板,在所述底板上表面安装有开口朝上的U型实验体放置托盘,所述实验体放置托盘的一端固定在托盘前支座上,所述托盘前支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前侧,在所述实验体放置托盘的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一对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安装在所述托盘前支座上且纵向高度可调,在所述夹持装置之间夹持有一位于所述实验体放置托盘正上方的钛合金圈;
[0005]在底板上设有位于所述实验体放置托盘两侧的转动孔,在转动孔中安装有可转动的底板压紧块,所述底板压紧块通过底板安装螺丝将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
[0006]进一步的,在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后侧固定安装有托盘后底座,所述实验体放置托盘的后端固定在所述托盘后底座上;
[0007]在所述底板上表面后侧设置有多排用于调节所述托盘后底座与所述托盘前支座间距的螺纹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钛合金圈两侧设置有翼板用于所述夹持装置夹持固定。
[0009]进一步的,所述加持装置由高度调节块和压紧块构成,所述高度调节块为“7”型,所述高度调节块的一边设置有高度调节孔并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压紧螺丝安装在所述托盘前支座上,压紧块通过第二压紧螺丝固定在所述高度调节块另一边的上表面,所述钛合金圈的一端的翼板夹持在所述压紧块和所述高度调节块之间。
[0010]进一步的,在所述高度调节块的一边标识有刻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托盘前支座侧壁设有纵向的滑轨,所述高度调节块安装在所述滑轨中。
[0012]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压紧块开设有一条形调节孔,底板安装螺丝穿过所述条形调节孔并与所述工作台的螺纹孔相配合;
[0013]所述工作台上设有若干矩阵式分布的螺纹孔。
[0014]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5](1)结构简单,可快速完成实验小鼠的固定;
[0016](2)采用钛合金圈并用牙科水泥粘合在实验小鼠颅骨上,钛合金圈具有质量轻、生物亲和性好等诸多优点,适合长时间实验,试验测试实验小鼠安装此钛合金圈长达半年后,仍然牢固如初,可进行高精度的成像实验。
[0017](3)在钛合金圈的两端由夹持装置固定,夹持装置的高度可以调节,避免了压力过大损伤小鼠、压力过小又起不到束缚的作用;
[0018](4)底板压紧块可在转动孔内自由转动,实现实验体的多角度任意摆放。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一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验体全脑荧光成像固定装置在俯视角度下的立体图;
[0021]图2为本装置在仰视角度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23]为了彻底理解本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0024]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验体全脑荧光成像固定装置,实验体全脑荧光成像固定装置安装在工作台上,实验体全脑荧光成像固定装置设有底板1,在底板1上表面安装有开口朝上的U型实验体放置托盘7,实验体放置托盘7的一端固定在托盘前支座2上,托盘前支座2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表面的前侧,在实验体放置托盘7的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一对夹持装置,夹持装置安装在托盘前支座2上且纵向高度可调,在夹持装置之间夹持有一位于实验体放置托盘7正上方的钛合金圈6;在底板1上设有位于实验体放置托盘7两侧的转动孔,在转动孔中安装有可转动的底板压紧块9,底板压紧块9通过底板安装螺丝11将底板1安装在工作台上。
[0025]操作时,利用加持装置夹紧钛合金圈6的两端,随后用牙科水泥将钛合金圈6粘合在实验小鼠颅骨上。再根据实验体的大小,调节托盘前支座2座两侧的夹持装置至合适高度并压紧;将该装置放置在工作台合适位置后,旋转底板压紧块9,找到该区域内的安装孔,通过底板安装螺丝11将整个装置固定在工作台上。
[0026]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底板1上表面的后侧固定安装有托盘后底座8,实验体放置托盘7的后端固定在托盘后底座8上。其中,在底板1上可以设置有多排用于固定托盘后底座8的螺纹孔,方便我们调整托盘后底座8的位置进而改变与托盘前支座2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替换不同长度的实验体放置托盘7。
[0027]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钛合金圈6两侧设置有翼板用于夹持装置夹持固定。
[0028]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加持装置由高度调节块3和压紧块4构成,高度调节块3为“7”型,高度调节块3的一边设置有高度调节孔并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压紧螺丝11安装在托盘前支座2上,压紧块4通过第二压紧螺丝5固定在高度调节块3另一边的上表面,钛合金圈6的一端的翼板夹持在压紧块4和高度调节块3之间。其中,托盘前支座2的两侧侧壁均设有纵向的滑轨,高度调节块3上下滑动的安装在滑轨中,并且在高度调节块3的一边标识有刻度,方便我们快速定位两侧高度一致。
[0029]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底板压紧块9开设有一条形调节孔,底板安装螺丝11穿过条形调节孔并与工作台的螺纹孔相配合;工作台上设有若干矩阵式分布的螺纹孔。
[003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验体全脑荧光成像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根据实验体大小,调节钛合金夹片到托盘的高度;同时,底板压紧块可在转动孔内自由转动,实现实验体的多角度任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体全脑荧光成像固定装置,所述实验体全脑荧光成像固定装置安装在工作台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体全脑荧光成像固定装置设有底板(1),在所述底板(1)上表面安装有开口朝上的U型实验体放置托盘(7),所述实验体放置托盘(7)的一端固定在托盘前支座(2)上,所述托盘前支座(2)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前侧,在所述实验体放置托盘(7)的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一对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安装在所述托盘前支座(2)上且纵向高度可调,在所述夹持装置之间夹持有一位于所述实验体放置托盘(7)正上方的钛合金圈(6);在底板(1)上设有位于所述实验体放置托盘(7)两侧的转动孔,在转动孔中安装有可转动的底板压紧块(9),所述底板压紧块(9)通过底板安装螺丝(10)将所述底板(1)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体全脑荧光成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后侧安装有托盘后底座(8),所述实验体放置托盘(7)的后端固定在所述托盘后底座(8)上;在所述底板(1)上表面后侧设置有多排用于调节所述托盘后底座(8)与所述托盘前支座(2)间距的螺纹孔。3.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小涛杨国策张文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福盖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