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输送缸送机构,包括四个泵送油缸、四个混凝土输送缸、四眼板、旋转裙阀、裙阀驱动装置,四眼板上开设有四个通孔,四个混凝土输送缸分别与四个通孔对应连接,旋转裙阀的进料端贴紧四眼板且同时覆盖相邻的两个通孔,裙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旋转裙阀以四眼板中心线为旋转轴间歇旋转且每次旋转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输送缸送机构及其液压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输送缸送机构及其液压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混凝土输送缸车的主液压泵送系统,均为两个主油缸交替泵送,以及辅助液压系统控制的s阀或者c阀转向,在两个主油缸转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停滞,造成管道中的混凝土也会产生停滞或者倒流现象,在换向完成后,管道中到流的混凝土与输送缸泵送出去的混凝土必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致使泵送系统在换向时冲击较大。另外,在采用摆缸换向时,启动摆缸的液压冲击和到位时的限位冲击,也给相应的结构和部件带来了不小的考验。
[0003]目前两缸泵送系统中泵送次数大多在每分钟20
‑
30次之间,结合实际应用发现与泵车臂架上下摆动频率相接近,极易产生共振,使臂架摆动幅度进一步扩大。由此换向冲击和泵车臂架摆动都给设备结构、液压系统、机械传动部件以及动力源造成一定的损耗,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并对现场施工人员形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0004]其次现有混凝土输送泵,大多采用大口径输送缸(直径230
‑
260毫米),而输送管道直径多为125毫米,在泵送混凝土的过程中,管道变径带来的阻力给液压系统造成较大的压力损失,造成一定的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缸送机构及其液压控制系统,在混凝土排量不变的情况下,缩小主油缸以及输送缸的直径,由两个泵送油缸增加至四个泵送油缸,增加了泵送频率,有效的避免与泵车臂架晃动频率产生共振,使混凝土在管道中不停滞断流,达到连续不间断泵送混凝土的目的。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凝土输送缸送机构,包括四个泵送油缸、四个混凝土输送缸、四眼板、旋转裙阀、裙阀驱动装置,所述四眼板上开设有四个通孔,四个通孔在以四眼板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均布,所述四个混凝土输送缸分别与四个通孔对应连接,所述旋转裙阀的进料端贴紧四眼板且同时覆盖相邻的两个通孔,所述裙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旋转裙阀以四眼板中心线为旋转轴间歇旋转且每次旋转90
°
,所述四个泵送油缸分别与四个混凝土输送缸对应设置,四个泵送油缸在旋转裙阀转动方向上依次相差四分之一行程,且与旋转裙阀进料端对应的两个泵送油缸处于送料状态,另外两个处于吸料状态。
[0007]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裙阀的出料端呈圆筒状,且中心线与旋转轴重合,所述裙阀驱动装置与旋转裙阀的出料端外壁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裙阀驱动装置包括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旋转裙阀出料端外壁通过花键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
[0009]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裙阀上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另一端与四眼板中心转动连
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裙阀进料端端口连接有耐磨切割环,所述耐磨切割环与四眼板贴合。
[0011]本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的一种混凝土输送缸送机构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分别与四个混凝土输送缸对应且在旋转裙阀转动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泵送油缸、第二泵送油缸、第三泵送油缸、第四泵送油缸以及用于驱动旋转裙阀转动的液压马达,还包括第一变量油泵、第二变量油泵,第一液动换向阀、第二液动换向阀,第一电磁换向阀、第二电磁换向阀,第三电磁换向阀、定量泵、PLC控制器。
[0012]所述第一变量油泵的出油口与第一液动换向阀进油口相连,第一液动换向阀的工作油口分别与第一泵送油缸和第三泵送油缸的无杆腔相连,第一泵送油缸、第三泵送油缸的有杆腔通过油路相连,第一液动换向阀的回油口与油箱相连。
[0013]所述第二变量油泵的出油口与第二液动换向阀的进油口相连,第二液动换向阀的工作油口分别与第二泵送油缸、第四泵送油缸的无杆腔相连,第二液动换向阀的回油口与油箱相连,第二泵送油缸、第四泵送油缸的有杆腔通过油路相连。
[0014]第一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与定量泵的出油口连接,第一电磁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与第一液动换向阀的控制油口相连。
[0015]第二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与定量泵的出油口连接,第二电磁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与第二液动换向阀的控制油口相连,第一电磁换向阀、第二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与油箱相连。
[0016]第三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与定量泵的出油口连接,第三电磁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与液压马达相连,第三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与油箱相连。
[0017]所述PLC控制器用于分别控制第一电磁换向阀、第二电磁换向阀,第三电磁换向阀动作。
[0018]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监测旋转裙阀转动到位的旋转到位传感器,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泵送油缸、第二泵送油缸、第三泵送油缸、第四泵送油缸上的位置监测单元,所述位置监测单元用于获取进缸时的活塞到位信号,所述旋转到位传感器、各位置监测单元分别与PLC控制器信号连接,PLC控制器接收到活塞到位信号时,通过第三电磁换向阀控制液压马达启动,PLC控制器接收到旋转裙阀旋转到位信号时,通过第三电磁换向阀控制液压马达停止。
[0019]进一步地,所述位置监测单元还包括获取活塞运行至行程中位的信号,PLC控制器对比两个进料泵送油缸的活塞到位信号和活塞中位信号,当其中一个泵送油缸的活塞到位信号先于另一个泵送油缸的活塞中位信号时,PLC控制器控制与活塞到位信号对应的泵送油缸连接的变量油泵排量为0保持,直到接收到另一泵送油缸发出的活塞中位信号才恢复从0到设定值排量。
[0020]进一步地,所述位置监测单元为位移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混凝土输送缸送机构采用四个泵送油缸通过四眼板与旋转裙阀配合,液压系统控制泵送油缸和旋转裙阀按照既定规律进行运作,由传统的两缸泵送变成四缸泵送,在混凝土排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缩小泵送油缸以及输送缸的直径,同时增加了泵送频率,有效避免与泵车臂架晃动频率产生共振,本技术的混凝土输送缸送机构,在正常状态下保持两个泵送油缸同时泵送混凝土,且两个泵送油
缸一前一后始终保持半个行程的距离,在其中一个泵送油缸换向时,始终有一个泵送油缸处于泵送状态,使混凝土在管道中不停滞断流,从而达到连续不间断泵送混凝土的效果,同时也减小泵送油缸换向时的冲击,大幅度降低了由于晃动和冲击带来的设备伤害,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并给现场施工人员营造出较好的安全施工环境;旋转裙阀采用360度旋转,大幅度减少了传统摆缸换向带来的启动与限位冲击。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混凝土输送缸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所示工作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混凝土输送缸送机构的另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图3所示工作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的液压控制系统的油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文将结合说明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输送缸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泵送油缸、四个混凝土输送缸、四眼板、旋转裙阀、裙阀驱动装置;所述四眼板上开设有四个通孔,四个通孔在以四眼板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均布;所述四个混凝土输送缸分别与四个通孔对应连接;所述旋转裙阀的进料端贴紧四眼板且同时覆盖相邻的两个通孔;所述裙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旋转裙阀以四眼板中心线为旋转轴间歇旋转且每次旋转90
°
;所述四个泵送油缸分别与四个混凝土输送缸对应设置,四个泵送油缸在旋转裙阀转动方向上依次相差四分之一行程,且与旋转裙阀进料端对应的两个泵送油缸处于送料状态,另外两个处于吸料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输送缸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裙阀的出料端呈圆筒状,且中心线与旋转轴重合,所述裙阀驱动装置与旋转裙阀的出料端外壁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输送缸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阀驱动装置包括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旋转裙阀出料端外壁通过花键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输送缸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裙阀上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另一端与四眼板中心转动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输送缸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裙阀进料端端口连接有耐磨切割环,所述耐磨切割环与四眼板贴合。6.权利要求1
‑
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输送缸送机构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与四个混凝土输送缸对应且在旋转裙阀转动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泵送油缸、第二泵送油缸、第三泵送油缸、第四泵送油缸以及用于驱动旋转裙阀转动的液压马达,还包括第一变量油泵、第二变量油泵,第一液动换向阀、第二液动换向阀,第一电磁换向阀、第二电磁换向阀,第三电磁换向阀、定量泵、PLC控制器;所述第一变量油泵的出油口与第一液动换向阀进油口相连,第一液动换向阀的工作油口分别与第一泵送油缸和第三泵送油缸的无杆腔相连,第一泵送油缸、第三泵送油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龙,
申请(专利权)人:胡丹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