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动脉采血辅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8289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式动脉采血辅助器,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内筒,所述内筒的内部设置有持针器,所述持针器的顶端设置有抽血结构,所述持针器的底端设置有复位结构,所述持针器的底端活动连接有采血针。该手持式动脉采血辅助器通过设置有压力感应膜,在医护人员使用该辅助器进行采血时,先将外筒的底端贴合在患者动脉的附近,通过滑动拨块带动内部的内筒运动,使压力感应膜轻轻贴于皮肤表面以感应压力,再将数据传输至压力指示窗,在压力指示窗上显示出压力,以找到合适的动脉采血点,实现了防止压力感应膜在感应压力时受外力影响,从而提高感应的精准度,解决的是在感应动脉时,会因为人为压力产生误差的问题。生误差的问题。生误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式动脉采血辅助器


[0001]本技术涉及动脉采血
,具体为一种手持式动脉采血辅助器。

技术介绍

[0002]临床检查经常需要进行动脉采血,因为动脉采血都是盲采,所以该操作对很多医护人员都是一种不小的挑战,而采集动脉血时,都是以触摸动脉搏动点为之定位,该种方法的精准度不高,现在需要一种便于定位的动脉采血辅助器以帮助医护人员进行动脉采血的工作。
[0003]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0004](1)传统的手持式动脉采血辅助器,在感应动脉时,会因为人为压力产生误差;
[0005](2)传统的手持式动脉采血辅助器,操作复杂,无法方便的进行单手操作;
[0006](3)传统的手持式动脉采血辅助器,采血完成后无法第一时间将采血针抽出以进行止血。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动脉采血辅助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在感应动脉时,会因为人为压力产生误差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式动脉采血辅助器,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内筒,所述内筒的内部设置有持针器,所述持针器的顶端设置有抽血结构,所述持针器的底端设置有复位结构,所述持针器的底端活动连接有采血针,所述外筒的外部设置有感应机构;
[0009]所述感应机构包括压力感应膜,所述压力感应膜固定连接在内筒内部的底端,所述外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力指示窗,所述外筒的两侧镶嵌有滑槽,所述内筒两侧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贯穿滑槽并延伸至外筒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拨块。
[0010]优选的,所述压力感应膜的中心线与内筒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连接板的宽度小于滑槽内部的宽度。
[0011]优选的,所述抽血结构由推杆、推板、拉杆、第一通槽、第二通槽、挡圈和密封塞组成,所述挡圈固定连接在内筒外部的顶端,所述挡圈顶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推杆,所述第二通槽镶嵌在内筒的顶端,所述第一通槽镶嵌在外筒的顶端,所述推杆贯穿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并延伸至外筒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密封塞活动连接在持针器的内部,所述密封塞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贯穿推板并延伸至推板的顶端。
[0012]优选的,所述密封塞的中心线与持针器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拉杆的高度大于推杆的高度。
[0013]优选的,所述复位结构由限位筒、弹簧、底板和通孔组成,所述限位筒固定连接在内筒的内侧壁上,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内筒内侧壁的底端,所述底板的顶端镶嵌有通孔,所
述底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套接在持针器的外部,所述螺纹筒固定连接在持针器的底端。
[0014]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中心线与内筒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通孔内部的直径大于采血针的直径。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手持式动脉采血辅助器不仅实现了防止人为造成误差,实现了操作方便,而且实现了快速抽出采血针;
[0016](1)通过设置有压力感应膜、滑槽、连接板、拨块、压力指示窗,在医护人员使用该辅助器进行采血时,先将外筒的底端贴合在患者动脉的附近,通过滑动拨块带动内部的内筒运动,使压力感应膜轻轻贴于皮肤表面以感应压力,再将数据传输至压力指示窗,在压力指示窗上显示出压力,以找到合适的动脉采血点,实现了防止压力感应膜在感应压力时受外力影响,从而提高感应的精准度;
[0017](2)通过设置有推杆、推板、拉杆、第一通槽、第二通槽、挡圈和密封塞,采血前,将持针器放入内筒的内部,持针器底端的采血针贯穿弹簧的内部,当找到合适的采血点时,推动推板通过底端的推杆推动持针器运动,持针器向下运动带动采血针伸出,拉动拉杆带动底端的密封塞运动,密封塞在持针器的内部运动,把持针器抽至1或者1.5ml的刻度,产生负压,负压将动脉内的血液抽出,实现了可以方便的单手完成采血工作,医护人员可以同时准备止血等后续工作;
[0018](3)通过设置有限位筒、弹簧、底板和通孔,在采血完成之后,医护人员只需要松开推板,持针器在底端的弹簧的推动下快速回弹,从而带动底端的采血针快速从患者皮下抽出,限位筒对复位的持针器进行限位,防止持针器复位发生抖动而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实现了可以在采血完成后第一时间将采血针抽出进行止血。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推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拨块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抽血结构;101、推杆;102、推板;103、拉杆;104、第一通槽;105、第二通槽;106、挡圈;107、密封塞;2、外筒;3、内筒;4、持针器;5、复位结构;501、限位筒;502、弹簧;503、底板;504、通孔;505、螺纹筒;6、压力感应膜;7、采血针;8、滑槽;9、连接板;10、拨块;11、压力指示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请参阅图1

4,一种手持式动脉采血辅助器,包括外筒2和内筒3,外筒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内筒3,内筒3的内部设置有持针器4,持针器4的顶端设置有抽血结构1,持
针器4的底端设置有复位结构5,持针器4的底端活动连接有采血针7,外筒2的外部设置有感应机构;
[0026]请参阅图1

4,一种手持式动脉采血辅助器还包括感应机构,感应机构包括压力感应膜6,压力感应膜6固定连接在内筒3内部的底端,外筒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力指示窗11,外筒2的两侧镶嵌有滑槽8,内筒3两侧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连接板9,连接板9贯穿滑槽8并延伸至外筒2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拨块10;
[0027]压力感应膜6的中心线与内筒3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上,连接板9的宽度小于滑槽8内部的宽度;
[0028]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医护人员使用该辅助器进行采血时,先将外筒2的底端贴合在患者动脉的附近,通过滑动拨块10带动内部的内筒3运动,使压力感应膜6轻轻贴于皮肤表面以感应压力,再将数据传输至压力指示窗11,在压力指示窗11上显示出压力,以找到合适的动脉采血点,实现了防止压力感应膜6在感应压力时受外力影响,从而提高感应的精准度。
[0029]实施例2:抽血结构1由推杆101、推板102、拉杆103、第一通槽104、第二通槽105、挡圈106和密封塞107组成,挡圈106固定连接在内筒3外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动脉采血辅助器,包括外筒(2)和内筒(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内筒(3),所述内筒(3)的内部设置有持针器(4),所述持针器(4)的顶端设置有抽血结构(1),所述持针器(4)的底端设置有复位结构(5),所述持针器(4)的底端活动连接有采血针(7),所述外筒(2)的外部设置有感应机构;所述感应机构包括压力感应膜(6),所述压力感应膜(6)固定连接在内筒(3)内部的底端,所述外筒(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力指示窗(11),所述外筒(2)的两侧镶嵌有滑槽(8),所述内筒(3)两侧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贯穿滑槽(8)并延伸至外筒(2)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拨块(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动脉采血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感应膜(6)的中心线与内筒(3)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连接板(9)的宽度小于滑槽(8)内部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动脉采血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血结构(1)由推杆(101)、推板(102)、拉杆(103)、第一通槽(104)、第二通槽(105)、挡圈(106)和密封塞(107)组成,所述挡圈(106)固定连接在内筒(3)外部的顶端,所述挡圈(106)顶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推杆(101),所述第二通槽(105)镶嵌在内筒(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英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