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跟骨骨折复位器,包括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铰接;所述第一钳体的钳嘴部分的根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导向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在复位过程中可降低对患者的血管及神经造成压迫,可便于手术实施者对进钢钉植入操作等优点。等优点。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跟骨骨折复位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跟骨骨折复位器。
技术介绍
[0002]跟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形态,而跟骨骨折的治疗通常是通过骨折复位钳对跟骨进行复位,然后再植入钢钉对跟骨进行固定。在跟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通常是通过复位钳在患者的皮肤表面夹紧跟骨骨折部位,使跟骨复位,再通过医学影像手段,获取骨折部位的影像图,再根据影像图确定钢钉的植入方向,再植入钢钉。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跟骨骨折复位器械,如图1所示,存在如下几个不足:1、通过复位钳夹紧跟骨进行复位时,需要对跟骨施加较大的力气。而人体的踝关节内侧,存在胫后动脉和静脉,以及大量的神经,这样势必对血管和神经造成较大的压迫,甚至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损伤。2、由于复位器械会遮挡,会影响医疗影像的获取,有时需要多次拍片才能获得满足需求的影像图,在获取影像图后才能确定钢钉的植入方向。3、现有器械无法满足多角度、多方向的钢钉植入需求。4、经皮复位效果存在疑问。
[0003]申请号为202020457706.1、201620441070.5、201620121169.7、201720023080.1中国专利所公开的技术方案是本申请的
技术介绍
文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方便手术实施者对骨折的跟骨植入钢钉固定的跟骨骨折复位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跟骨骨折复位器,包括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铰接;
[0006]所述第一钳体的钳嘴部分的根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导向孔。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钳体的钳嘴部分具有扁平状的夹持部;
[0008]所述第二钳体的夹持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导向孔。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之间的张开角度固定在设定的位置。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钳体张开角度指示组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之间的张开角度。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L”型支架;
[0012]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一钳体或第二钳体上;
[0013]所述支架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三导向孔。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体的钳嘴部分的根部设置有支架安装孔;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插杆;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在所述插杆插入安装孔后,固定插杆。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体的钳柄和所述第二钳体的钳柄为非对称设置;所述第二
钳体的钳柄偏向第一钳体的钳柄一侧。
[0016]进一步地,以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铰接活动平面为基准平面,所述第一钳体的钳柄部分和所述第二钳体的钳柄部分均偏向于所述基准平面的同一侧。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体的钳嘴部分向所述基准平面的另一侧弯曲。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体的钳嘴部分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一钳体的钳嘴部分向内弯曲。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0]1、本技术的复位器在第一钳体的钳嘴部分的根部设置有第一导向孔,且第一导向孔的方向指向第一钳体的钳嘴方向,可以方便的提供引导手术实施者从脚后根上方斜向下植入钢钉。
[0021]2、本技术的复位器在第二钳体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孔,且第二导向孔的方向指向第一钳体的钳嘴方向,可以方便的提供引导手术实施者植入由脚踝一侧向另一侧的钢钉。
[0022]3、本技术的复位器设置有限位组件,还设置有张开角度指示组件,可以准确的确定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张开角度,从而可以方便的通过张开角度确定第二钳体上的第二导向孔的指向,可以更方便的确定钢钉的植入方向。
[0023]4、本技术的复位器还设置有支架,支架上设置有第三导向孔,可以方便的提供引导手术实施者植入由脚后根斜向上的钢钉。通过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和第三导向孔,可以引导手术实施者方便的实施多个角度的钢钉植入,更好的固定骨折的跟骨。
[0024]5、本技术的复位器中第二钳体的钳柄偏向第一钳体的钳柄一侧,或者第一钳体的钳柄和第二钳体的钳柄偏离基准平面,从而可以降低钳柄对通过第一导向孔植入钢钉时的不利影响,使得手术实施者具有更大的手术空间。
[0025]6、本技术的复位器,根据人体踝关节部位的内侧具有血管和神经的特点,采用第一钳体的钳嘴部分为柱状结构的技术方案,可以插入患者的皮肤,绕开血管和神经,在血管和神经的下方,与第二钳体配合夹紧跟骨,对跟骨进行复位,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在复位时对血管和神经的压迫;第二钳体的钳嘴部分采用扁平状的夹持部,可有效分散压力,从而降低对患者的损伤。第一钳体与跟骨内侧骨直接接触,复位效果更加。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跟骨骨折复位钳的形态。
[0027]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跟骨骨折复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跟骨骨折复位器在手术中的使用方式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跟骨骨折复位器在手术中的使用方式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跟骨骨折复位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二跟骨骨折复位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二跟骨骨折复位器的立体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3]图8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三跟骨骨折复位器在手术中的使用方式示意图。
[0034]图9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三跟骨骨折复位器在手术中的使用方式示意图。
[0035]图例说明:1、第一钳体;101、第一导向孔;102、支架安装孔;2、第二钳体;201、第二
导向孔;3、支架;301、第三导向孔;401、限位杆;402、第一螺栓;5、紧固件;6、导向管;7、钢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7]实施例一:
[0038]本实施例的跟骨骨折复位器,如图2所示,一种跟骨骨折复位器,包括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铰接;第一钳体1的钳嘴部分的根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导向孔101。第一钳体1的钳嘴和第二钳体2的钳嘴用于夹住跟骨,对跟骨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钳体1的钳嘴部分可以和第二钳体2的钳嘴部分一样,均具有扁平状的夹持部,图2中仅体现了第二钳体2的钳嘴部分的扁平状夹持部,第一钳体1的钳嘴部分的扁平状夹持部可与第二钳体2的钳嘴部分相同。第一钳体1的钳嘴部分的根部上的第一导向孔101的方向指向第一钳体1的钳嘴方向,该方向指钳嘴方向的一个区域,优选以钳嘴的位置为基准向向内偏移适当距离,该距离优选为1厘米至5厘米。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跟骨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铰接;所述第一钳体的钳嘴部分的根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导向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骨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钳体的钳嘴部分具有扁平状的夹持部;所述第二钳体的夹持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导向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跟骨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之间的张开角度固定在设定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跟骨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钳体张开角度指示组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之间的张开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跟骨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L”型支架;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一钳体或第二钳体上;所述支架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三导向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勇,龙承,刘劲,李开虎,龙海涛,林涨源,朱剑熹,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