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区用集成化抢救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786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为一种病区用集成化抢救车,包括车体,在车体上设置有多层抽屉和储物柜,在车体顶端设置有对开式的顶盖门,与顶盖门配合的设置有折叠储物架,在一侧的置物柜内设置有旋转置物架;车体的一侧面设置有氧气瓶放置槽和仪器放置槽,仪器放置槽内设置有电插座;在设置有把手的一侧下方设置有急救包放置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现有的抢救车结构进行了改进,更大程度的提升了空间利用率,方便对药品以及工具仪器等进行归纳放置,可以同时兼顾药品、工具、仪器的收纳取用等多种需要,使用方便快捷。使用方便快捷。使用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病区用集成化抢救车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为一种病区用集成化抢救车。

技术介绍

[0002]在急诊抢救中,常常会需要使用到抢救车;抢救车是一种仅用于抢救危重病人时使用的应急工具,其外形一般为方形的手推车,内置抽屉等以放置药物和抢救设备,平时上锁封存在固定位置,并由护士定期检查维护;待有危重急救病人需要进行抢救时,打开抢救车为抢救危重病人提供药物和抢救设备的支持。
[0003]现有的抢救车在使用中存在各种不便,如置物柜空间利用率较低、不能很好的固定携带各种抢救设备、内部空间规划不足导致药物等摆放过于杂乱,不便于医务人员使用等;在抢救危重病人时,每一秒都是重中之重,如果因为抢救车设计不合理而耽误抢救时间,对于患者来说很有可能就是生死之别;如何设计一种方便实用功能完备的病区抢救车,对于提升抢救成功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方便实用,功能完备的病区用集成化抢救车。
[0005]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病区用集成化抢救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为长方体外壳结构,通过水平和竖直隔板将车体内部分为上储物部、左下储物部和右下储物部;在上储物部上设置有顶盖,右下储物部设置有多层的右置物柜和与右置物柜配合的右门,右门与车体铰接;左下储物部的上半部分设置有若干竖直并列设置的抽屉,下半部分设置有多层的左置物柜;在车体一侧面的上端设置有把手,在把手的下方设置有急救包放置槽;在与把手相对的另一侧面底部设置有氧气瓶放置槽,在同一侧面的上端设置有仪器放置槽;在车体的底端四角固定设置有四个万向轮。
[0007]优选地,顶盖为对开门结构,分为左右两个镜像对称的顶盖门;顶盖门通过铰链与车体上端边缘相连接,在顶盖门顶端远离铰链的一端上设置有顶盖把手。
[0008]优选地,在顶盖门和车体顶部之间有一对镜像设置的多层折叠储物架,每个多层折叠储物架均包括两个相同的储物盘,两个储物盘之间上下设置,下储物盘的两侧面通过两个短连接臂与车体铰接,上储物盘的两侧面通过两个长连接臂与车体铰接,两个所述长连接臂同时也与下储物的两侧面盘铰接;上储物盘的两侧面上还设置有两组折叠连接臂,所述折叠连接臂的另一端与顶盖门铰接。
[0009]优选地,右置物柜内靠近右门铰链的位置设置有转轴,在转轴上设置有三层扇形的旋转置物架;在旋转置物架的圆心位置处设置有配合台,配合台为圆柱状的结构,其中心设置有与转轴配合的转轴孔;配合台的上端面高于旋转置物架的上端面,下端面低于旋转置物架的下端面;在配合台的顶部设置有限位突起,底部设置有与限位突起相配合的弧形
限位槽;设置在最上方的旋转置物架通过折叠铰接臂与右门铰接。
[0010]优选地,所述车体设置有仪器放置槽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电插座,与所述电插座通过电线连接有电插头。
[0011]优选地,所述仪器放置槽的侧板上设置有挂钩;挂钩并非与仪器放置槽的侧板进行固定连接,而是利用机械结构将挂钩挂置在侧板上,可以在侧板上水平移动位置或是取下放置到其他的方向上;挂钩可以用来挂置患者的病历之类的文本或是杂物等。
[0012]优选地,所述车体和左门与右门上设置有相配合的锁板,与锁板配合的设置有锁头;由于医院管理需要,抢救车在不使用时需要上锁安置,并且定期检查。
[0013]优选地,所述车体设置有氧气瓶放置槽的一侧上,设置有与氧气瓶放置槽配合的束紧带;由于实际使用中氧气瓶的规格可能会有所不同,所以设置可以调整松紧程度的束紧带用以针对不同规格的氧气瓶使用,可以将氧气瓶固定避免发生碰撞导致瓶体损坏。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
[0015]本技术采用了方形的推车结构,将内部储物空间通过隔板分割成数个小空间,并且通过多层的抽屉和置物柜结构将储物空间进一步分割,以便将空间利用率尽可能的提升,并且不容易因为在大空间内摆放过多物品而产生的物品的摆放混乱等问题,可以做到将抢救物品有效分类摆放,避免混乱。
[0016]本技术在车体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氧气瓶放置槽,并且配合的设置了了束紧带以便对氧气瓶进行固定,避免发生碰撞导致氧气瓶的损坏;在氧气瓶的上方设置有仪器放置槽,可以放置抢救用的设备仪器在其中,如吸痰器、心电图等,方便携带此类不便携带的设备参与抢救。
[0017]本技术为配合携带的带电仪器,在仪器放置槽一侧的车体上设置有电插座,并且与电插座连接设置有电插头,需要使用电力来运作仪器时可以直接使用车体内自带的电插座,而不需要再在车内附带外置插座来为仪器供电,为抢救车节省了内部空间,简化了使用的步骤。
[0018]本技术将上储物部设置为多层折叠储物架结构,可以在打开顶盖门的同时将多层折叠储物架展开,关上顶盖门的同时将多层折叠储物架折叠收缩,在节省空间的基础上最大化内部空间的使用,同时展开之后多层折叠储物架阶梯式分布,药品等直观展现便于取用。
[0019]本技术在右下储物部内设置有三层扇形的旋转置物架,设置在右下储物部内的转轴上;并且可绕转轴旋转;旋转置物架包括四分之一圆形的置物架,在置物架的圆心处设置有配合台,配合台为直径大于转轴的圆柱状结构,其上端面高于置物架的顶端,下端面低于置物架的底端;在配合台上端面上设置有限位突起,下端面上设置有与限位突起配合的弧形限位槽,在将旋转置物架叠放在一起时可以通过限位突起和弧形限位槽的配合,使得三层旋转置物架实现自动阶梯式的展开;最上方的旋转置物架侧面通过折叠铰接臂与右门铰接,可在打开右门的同时将旋转置物架连带着打开。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主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主视半剖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左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折叠储物架打开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折叠储物架部分打开状态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打开状态主视图;
[0028]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打开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旋转置物架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旋转置物架下端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车体1;上储物部11;左下储物部12;右下储物部13;转轴131;旋转置物架132;置物架1321;配合台1322;限位突起1323;限位槽1324;折叠铰接臂1325;转轴孔1326;左门14;右门15;抽屉16;万向轮17;把手18;急救包放置槽19;顶盖2;顶盖门21;顶盖把手22;折叠储物架23;上储物盘231;下储物盘232;短连接臂233;长连接臂234;折叠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病区用集成化抢救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为长方体外壳结构,通过水平和竖直隔板将车体内部分为上储物部、左下储物部和右下储物部;在所述上储物部上设置有顶盖,右下储物部设置有多层的右置物柜和与右置物柜配合的右门,所述右门与车体铰接;左下储物部的上半部分设置有若干竖直并列设置的抽屉,下半部分设置有多层的左置物柜;在车体一侧面的上端设置有把手,在把手的下方设置有急救包放置槽;在与把手相对的另一侧面底部设置有氧气瓶放置槽,在同一侧面的上端设置有仪器放置槽;在所述车体的底端四角固定设置有四个万向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区用集成化抢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为对开门结构,分为左右两个镜像对称的顶盖门;顶盖门通过铰链与车体上端边缘相连接,在顶盖门顶端远离铰链的一端上设置有顶盖把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病区用集成化抢救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盖门和车体顶部之间有一对镜像设置的多层折叠储物架,每个所述多层折叠储物架均包括两个相同的储物盘,两个储物盘之间上下设置,下储物盘的两侧面通过两个短连接臂与车体铰接,上储物盘的两侧面通过两个长连接臂与车体铰接,两个所述长连接臂同时也与下储物的两侧面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倩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