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760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变压器,至少包括:一第一导电体,具有一穿孔;一第二导电体,与该第一导电体电磁耦合,且该第二导电体由单一导电线材绕制成多个螺旋线圈单元,每一该螺旋线圈单元具有一穿孔;一电路板,具有一穿孔;以及一铁芯组,穿设于该第二导电体的该穿孔、该电路板的该穿孔以及该第一导电体的该多个螺旋线圈单元的该穿孔,并包覆该第一导电体与该第二导电体的至少一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变压器结构,尤指一种可以解决积热问题、节省空间 以及增加应用的变压器结构。
技术介绍
变压器是各式电器设备中经常使用的电子组件,用以调整不同的电压, 使其达到受电装置能够适用的范围。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其为传统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传统变压器1包括一绕线座ll(bobbin)、 一线圈组12、 一接脚座14以及一铁芯组15。线圈组12包括一初级绕线及一次级绕线,分 别由一导电线材绕设于绕线座11的一绕线区111,且初级绕线与次级绕线彼 此电磁耦合。接脚座14连接于绕线座11上,且包括多个接脚141,以用于 与一系统电路板17电性连接。铁芯组15由一第一铁芯部件151与一第二铁 芯部件152所组成,第一铁芯部件151与第二铁芯部件152分别相对套设于 绕线座11的两端并彼此接合而形成一电磁回路。一般而言,线圈组以同心式或交迭式等方式制作成,同心式的线圈组12 直接绕设于绕线座11上,而交迭式绕组结构则是将初级绕线与次级绕线分 别巻绕形成一线饼20,如图2所示,再沿绕线座ll轴向交错排列并套设于 绕线座11上。传统的线饼20由一导电线材平面式地由内向外采用螺旋式绕 组而形成一单层螺旋线饼,且导电线材的两端,.起始端20a与结尾端20b, 悬置于线饼20结构外,与接脚电性连接或连接至一电源等。然而,在变压 器1趋向于大容量及高电流的需求下, 一般通过增加线圈数的手段来达成, 但由于多个线饼20间需逐一进行连接作业,因此不利于节省组装时间与成 本。此外,由于现今电子装置多朝向体积小、微型化以及薄型化的目标发展, 变压器的体积必须随的縮小,同时变压器的结构必须简化以利组装,并且增 加变压器的应用以节省空间并解决积热之问题。然而,传统的变压器因绕线座、线圈组等结构的限制而无法进一步小型化、节省空间、增加应用、解决 积热问题以及节省组装时间与成本,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变压器结构以解决传 统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实为目前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结构,以节省空间、增加应用、 解决积热问题以及节省组装时间与成本。为达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较广义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变压器,至少包 括 一第一导电体,具有一穿孔; 一第二导电体,与该第一导电体电磁耦合, 且该第二导电体由单一导电线材绕制成多个螺旋线圈单元,每一个该螺旋线 圈单元具有一穿孔; 一电路板,具有一穿孔;以及一铁芯组,穿设于该第二 导电体的该穿孔、该电路板的该穿孔以及该第一导电体的该多个螺旋线圈单 元的该穿孔,并包覆该第一导电体与该第二导电体的至少一部分。附ll说明图1为传统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统的单层螺旋线饼的示意图。图3:为依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变压器结构示意图。图4(a)与(b):为第三图所示结构应用于一电子装置内的不同角度示意图。图5: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变压器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变压器 12:线圈组 15:铁芯组 141:接脚 151:第一铁芯部件 20:线饼 20b:结尾端 31:第一导电体 33:铁芯组11:14:接脚座111:绕线区17:系统电路板152:第二铁芯部件20a:起始端3:变压器32:第二导电体34:电路板35:绕线座 311:绕组部 313、 314:接脚 320:螺旋线圈单元 320b:第二螺旋线圈单元322:连接段332:第二铁芯部件341:穿孔343:初级绕线及/或次级绕线351:插槽 37:电子组件310:导电片 312:穿孔 315:延伸部320a:第一螺旋线圈单元321:穿孔331:第一铁芯部件333:中柱 342:延伸部36、 39:接脚 38、 40:散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 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 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3,其为依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变压器结构示意图。如图3 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变压器3包括一第一导电体31、 一第二导电体32、 一铁芯 组33以及一电路板34,其中第一导电体31可作为变压器3的次级绕组,而 第二导电体32可做为变压器3的初级绕组,但不以此为限。铁芯组33部分 地穿设于第一导电体31、第二导电体32以及电路板34且包覆第一导电体 31、第二导电体32以及电路板34的至少一部分,使第一导电体31可与第 二导电体32电磁耦合。第一导电体31包括至少一导电片310,该导电片310具有绕组部311以 及一穿孔312。该导电片310可由例如单片的铜片裁切与折迭制成,且导电 片310的绕组部311可为单圈或多圈折迭结构(未图标)。于一些实施例中, 导电片310更具有两接脚313,314以及一延伸部315,该延伸部315为一体 成形地连接于绕组部311,且该两接脚313,314分别连接于延伸部315以及 绕组部311,以用于与系统电路板的连接部(未图示)直接或间接电连接。另 外,延伸部315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可提供散热功能以及辅助电子组件,例如晶体管,固定以及散热。第二导电体32由单芯不断线的单一导电线材绕制成多个螺旋线圈单元 320,例如包括第一螺旋线圈单元320a与第二螺旋线圈单元320b,其中每一 个螺旋线圈单元320具有穿孔321,且相邻的螺旋线圈单元320间以连接段 322直接连接。于此实施例中,单芯不断线的单一导电线材可为但不限于漆 包线、三层绝缘线或具有自黏性的线材。于此实施例中,第二导电体32的 每一个螺旋线圈单元320为多层螺旋线圈结构。当然,于其它实施例中,第 二导电体32的多个螺旋线圈单元320亦可为单层或者是单层与多层的螺旋 线圈结构组合所构成。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体32的第一螺旋线圈单元320a与第二螺旋线 圈单元320b分别为多层螺旋线圈结构,因此第一螺旋线圈单元320a的起始 段由周缘开始从外圈向内圈巻绕,于内圈跨至另一层时,再由下一层的内圈 向外圈巻绕并于该层的周缘出线。于保留连接段322后,再以相同方法巻绕 制成第二螺旋线圈单元320b,藉此便可以单芯不断线的单一导电线材绕制成 第二导电体32。当然,每一个螺旋线圈单元320的多层螺旋线圈结构可于巻绕完成后以黏着剂黏结,以避免线圈散开。第一导电体31与第二导电体32电磁耦合。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 体31的导电片310设置于第二导电体32的多个螺旋线圈单元320之间,例 如设置于第一螺旋线圈单元320a与第二螺旋线圈单元320b之间,并使第一 螺旋线圈单元320a与第二螺旋线圈单元320b以连接段322跨接。此外,电 路板34亦设置于第二导电体32的多个螺旋线圈单元320之间,例如第一螺 旋线圈单元320a与第二螺旋线圈单元320b之间,且邻近于第一导电体31 。 于此实施例中,电路板34设置于第一导电体31的导电片311与第二导电体 32的第二螺旋线圈单元320b之间。电路板34具有一穿孔341以及一延伸部 342。于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34更可埋设初级绕线及/或次级绕线343。铁 芯组33由一导磁材料制成且包括一第一铁芯部件331及一第二铁芯部件 3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第一导电体,具有一穿孔; 一第二导电体,与该第一导电体电磁耦合,且该第二导电体由单一导电线材绕制成多个螺旋线圈单元,每一该螺旋线圈单元具有一穿孔; 一电路板,具有一穿孔;以及 一铁芯组,穿设于该第二导电体的该穿孔、该电路板的该穿孔以及该第一导电体的该多个螺旋线圈单元的该穿孔,并包覆该第一导电体与该第二导电体的至少一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第一导电体,具有一穿孔;一第二导电体,与该第一导电体电磁耦合,且该第二导电体由单一导电线材绕制成多个螺旋线圈单元,每一该螺旋线圈单元具有一穿孔;一电路板,具有一穿孔;以及一铁芯组,穿设于该第二导电体的该穿孔、该电路板的该穿孔以及该第一导电体的该多个螺旋线圈单元的该穿孔,并包覆该第一导电体与该第二导电体的至少一部分。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中该第一导电体包括至少一导电片。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中该导电片设置于该第二导电体的该 多个螺旋线圈单元之间。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中该导电片具有一绕组部以及一该穿孔。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器,其中该导电片更具有两接脚以及一延伸 部,该延伸部一体成形地连接于该绕组部且外露于该铁芯组,该两接脚分别 连接于该绕组部以及该延伸部,其中该延伸部上设置至少一电子组件,以用 于辅助该电子组件固定以及散热。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中该第一导电体包括多个导电片。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其中该多个导电片设置于该第二导电体 的该多个螺旋线圈单元之间。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其中该电路板设置于该第一导电体的该 多个导电片之间,且该电路板设置于该第二导电体的该多个螺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财申冯文彬陈友钦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