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鑫瑞专利>正文

防撞吸、释能汽车安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1737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09
防撞吸释能汽车安全系统由探测装置和吸释能气囊两部分组成。探测装置由根部开关、可伸缩主探杆、横向探杆、纵向探杆及梢部开关组成。测距可调,探测到车前障碍物时,开关开启触发联动装置,切断动力并开启制动,实现避撞或减少动能的作用。前、后吸释能气囊为压条将囊壳密封固定于底板上。囊壳内有限形条,与底板上的棱条固定,充气时保持气囊形状,撞击时主要主要发生水平前后向形变;底板由上有充气桩、泄气阀、压力表、固定棱条的密封底板、垫板及连接件组成。泄气阀泄气压强可调。囊壳装于上有泄气阀、充气桩的囊毂上组成车架气囊。撞击时,囊体变小,气压变大,吸收动能,消减分散撞击力,囊内压强达到泄气阀设定最大阀值时,泄气释放。泄气释放。泄气释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撞吸、释能汽车安全系统
[0001]机械探测自动减速避撞;可调压气囊吸释能避减撞击损害


[0002]汽车使用安全防护系统。

技术介绍

[0003]现有技术下汽车避撞主要由驾驶员完成,受驾驶员主观判断、操作技能及身体心理状况等制约,且需要反应时间,避撞效果完全依赖驾驶员自身能力,紧急情况下避撞效果极差;发生碰撞时安全防护主要是通过塑料保险杠、车前架和车体被动吸能减少损害。机械探测触发防撞系统目前无专利技术;公告号为CN201980170U专利所述的气囊式吸能装置可吸收能量小,无法调节吸能量,制造安装复杂,且无其他用途,无实用外观,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汽车在发生碰撞前无法提前减速、车主受惊忘记松油门使撞击加剧、汽车碰撞车身损坏驾乘人员受伤以及洪涝使汽车水淹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研发了一种防撞吸、释能汽车安全系统。通过机械探测杆提前探测前方障碍物,自动切断动力并进行制动减速;发生碰撞时通过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分散应力、吸收并释放能量,进而避免或降低碰撞损害;在洪涝时由前后可调压吸、释能气囊和车架可调压吸、释能气囊提供浮力,使车辆漂浮,减少损失保证安全,还可实现车船一体。
[0005]防撞吸、释能汽车安全系统由机械伸缩探测装置、前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车架可调压吸、释能气囊(纯电车专用)以及后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组成。
[0006]机械伸缩探测装置由根部开关、前后可伸缩主探杆、横向固定探杆和其上的纵向探杆及梢部开关组成。利用主探杆的伸缩性调节探测距离,利用横向固定探杆和其上的纵向探杆对车辆前方水平及垂直方向探测,触发开关实现联动松、断油门及制动,实现避撞减撞。上述装置通过第一螺栓固定于前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的不可塑性底板上部。
[0007]前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和后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均由密封压条、不可塑性底板和可塑性囊壳组成,使用第二螺栓将密封压条压在可塑性囊壳的根部,通过挤压使可塑性囊壳密封固定在不可塑性底板上;不可塑性底板由密封底板和垫板焊接或栓接而成,密封底板上有可调压式泄气阀、充气桩、压力表桩;密封底板自身带有一定弧度,背面设有加强筋,增加整体刚强度;密封底板正面设有通过第三螺栓与可塑性囊壳限形条固定的棱条;可塑性囊壳内有横纵向限形拉条,可与密封底板上对应的固定棱条通过第二螺栓相连接。囊壳前部为弧形,发生碰撞后可以将被撞人(物)弹离车辆行驶正方向,防止二次伤害的发生。以上部分由通过第四螺栓固定在垫板上的连接件通过第五螺栓与车身相连接,连接件可据车型通过垫板上的螺孔位置选择安装位置。
[0008]车架可调压吸、释能气囊用于无发动机占据空间的纯电动汽车。该气囊整体由囊壳和壳毂组成,囊壳嵌于壳毂上,壳内可有不与囊毂相连的纵向限形条,囊毂上有可调压式
泄气阀、充气桩、压力表桩;毂体底部有底板,通过第六螺栓与车体连接。
[0009]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预先通过充气桩在其内部充进一定压强的气体,减小并分散碰撞时产生的应力,通过调节可调压式泄气阀的泄气阀值大小,对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内的最大气压进行限制,从而达到调节装置所吸、释能的大小。若向可调压安全气囊内充入氮气等无毒不可燃气体,则可在碰撞泄气时减少汽车发生燃烧的可能性,并实现灭火功效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案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0012]图2为机械伸测探杆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机械伸测探杆装置的电路模拟图;
[0014]图4为前后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组成示意图;
[0015]图5前后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的不可塑性底板组成示意图;
[0016]图6为不可塑性底板中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7为不可塑性底板中密封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8为前后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的囊壳结构示意图;
[0019]图9为不可塑性底板与车体连接的固定件结构示意;
[0020]图10为可调压泄气阀组成示意图;
[0021]图11为可调压泄气阀壳体示意图;
[0022]图12为可调压泄气阀的轮盘;
[0023]图13为可调压吸、释能车架气囊组成示意图;
[0024]图14为可调压吸、释能车架气囊的囊壳结构示意图;
[0025]图15为可调压吸、释能车架气囊的囊毂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机械伸缩探测装置,2.前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3.车架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4.后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5.根部开关,6.前后伸缩主探杆,7.横向固定探杆,8.纵向探杆,9.第一螺栓,10.第二螺栓,11.密封压条,12.可塑性囊壳,13.第三螺栓,14.不可塑性底板,15.第四螺栓,16.第五螺栓,17.连接件,18.垫板,19.密封底板,20.充气桩,21.可调压式泄气阀,22.可调压泄气阀壳体,23. 固定螺母,24.活塞,25.第一弹簧,26.压盘,27.第二弹簧,28顶柱,29调压轮盘主体,30.偏心圆,31. 调压旋杆,32.销钉,33.囊毂,34.车架囊壳,35.第六螺栓,36.梢部开关,37.限形条,38.可塑性囊壳四周,39.探测装置固定区,40.棱条,41.可塑性囊壳固定区域,42.加强筋,43.第一螺孔,44.车架囊壳底板,45.第二螺孔,S1.梢部感应开关,S2.根部机械开关,L1.电源,P1.第一电磁开关,P2.第二电磁开关,P3.第三电磁开关,P4.第四电磁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机械伸缩探测装置整体外观及前后伸缩主探杆的连接结构如图2所示,该机构由根部开关5、前后伸缩主探杆6、横向固定探杆7和其上的纵向探杆8组成,通过第一螺栓9固定于前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2、4的不可塑性底板14上。前后主探杆6采用多节杆伸缩,伸
缩范围为0.5米至2米,纵向探杆8的探测范围为距地0.25米至距地1.25米,横向探杆7水平探测宽度与车体同宽(若附加伸缩杆可更宽)。探测开关位于梢部和根部两端,梢部运用感应开关S1,根部采用机械开关S2。探测到障碍物(车辆、行人以及物品)时先触发梢部感应开关S1,联动第一电磁开关P1和第二电磁开关P2,实现松油门并开始制动(半制动);若根部机械开关5(S2)未触发,障碍物移开,油门恢复并解除制动;障碍物未离开则触动根部机械开关5(S2),启动第三电磁开关P3和第四电磁开关P4,联动切断动力并抱死制动。
[0028]前可调压式吸、释能气囊2由图4中的密封压条11、可塑性囊壳12和不可塑性底板14通过第二螺丝栓10固定在一起。不可塑性底板结构如图5所示,由密封底板19和垫板18焊接或栓接而成,背面通过第三螺栓15和连接件17相连接,密封底板19上有可调压式泄气阀21、充气桩20、压力表桩;垫板18 结构外观如图6,其上掏有多个空心洞,方便安装第三螺栓15以及调节可调压式泄气阀21,同时可以减轻不可塑性底板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撞吸、释能汽车安全系统,其特征是,由机械伸缩探测装置(1)、前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2)、车架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3)及后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4)组成;机械伸缩探测装置(1)由根部开关(5)、前后伸缩主探杆(6)、横向固定探杆(7)和固定在横向固定探杆(7)上的纵向探杆(8)及梢部开关(36)组成;前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2)上设有与机械伸缩探测装置(1)通过第一螺栓(9)安装的固定区;前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2)、后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3)均由一个可塑性囊壳(12)、一个不可塑性底板(14)以及一个密封压条(11)组成,可塑性囊壳(12)通过密封压条(11)和第二螺栓(10)密封固定在不可塑性底板(14)上;不可塑性底板(14)由密封底板(19)、垫板(18)和连接件(17)组装而成;密封底板(19)上装有有可调压式泄气阀(21)、充气桩(20)、压力表桩,进行充放气并检查气压,其凸面设有通过第三螺栓(13)与可塑性囊壳(12)内部限形条(37)连接的棱条(40),与密封底板(19)焊接或栓接的垫板(18)上留有螺纹孔,利用第四螺栓(15)连接连接件(17);车架可调压式吸、释能安全气囊(3)由囊毂(33)和车架囊壳(34)组成;车架囊壳(34)安装密封于囊毂(33)上,囊毂上装有可调压式泄气阀(21)、充气桩(20)及压力表桩,进行充放气并检查内部气压,囊毂底板(44)上开有可通过第六螺栓(35)与车身固定安装连接件的第二螺孔(4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吸、释能汽车安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机械伸缩探测装置(1),其上的前后伸缩主探杆(6)可以在水平方向前后伸缩,实现探测距离可调;其上装有横向固定探杆(7),在横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鑫瑞
申请(专利权)人:王鑫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