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热电效应的水产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7344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39
一种基于热电效应的水产养殖池,所述养殖池包括有第一池体和储水池,第一池体和储水池通过第一管道连通,第一池体侧壁上设置有温差发电元件,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电控阀门,所述电控阀门与温差发电元件电连接;所述第一池体内还设置有可升降的底板单元和用于播撒饲料的投食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利用温差发电启动电控阀门,节约能源,且反应灵敏,实时检测水温,因多数水产生物都有不能抵抗水温骤变的的弱点,电控阀门配合温差发电的控制,可使第一池体温度变化较小,利于养殖。利于养殖。利于养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热电效应的水产养殖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特别是一种基于热电效应的水产养殖池。

技术介绍

[0002]水产养殖业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为农业生产部门之一。按水域性质不同分为海水养殖业和淡水养殖业。按养殖、种植对象,分为鱼类、虾蟹类、贝类,及藻类、芡、莲、藕等。
[0003]多数水产生物对水温,水质的要求并不严苛,但却有不能抵抗水温骤变的的弱点。不同的水产养殖对象有不同的适温范围,而不同季节的气温和水温又有明显变化,因此需要灵活积极调控水温,以适应不同养殖对象和环境温度。
[0004]水产养殖时,池底淤泥对水产影响也较大,一般需要定期搅动塘底淤泥,以减少水中尤其是池底的耗氧。在晴天,将淤泥搅动至水的表层,充分利用上层的氧盈,加快淤泥中氧债的分解,以降低夜间下层水的时间耗氧量,防止鱼类浮头,可促使物质循环代谢和上下水层交流混合,促进池底有机质的分解,释放出底泥中沉积、吸附的营养盐和微量元素,防止有害物质在池中积累。一般每10~15天在晴天和有风的天气进行1次,以免造成泛塘。每期养殖结束后,还需要清除多余的池底淤泥,用生石灰进行底质的改良,避免淤泥对后续养殖产生不良影响。
[0005]现亟需一种具备自动调节水温,便于清理淤泥的养殖池。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基于热电效应的水产养殖池。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第一池体和储水池,第一池体和储水池通过第一管道连通,第一池体侧壁上设置有温差发电元件,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电控阀门,所述电控阀门与温差发电元件电连接;
[0008]所述第一池体内还设置有可升降的底板单元和用于播撒饲料的投食单元。
[0009]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单元包括有与第一池体底面形状相同的底板,底板顶面开设有圆形安装槽,圆形安装槽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限位槽,圆盘可转动的安装在圆形安装槽内,圆盘侧壁上固接有可在限位槽内摆动的限位块,圆盘顶面圆心位置还固接有圆形凸台,圆盘顶面绕圆形凸台均匀阵列有若干凸块和第一通孔,底板上开设有可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
[0010]所述第一池体上架设有横梁,横梁两端分别固接在第一池体两侧池沿上,第一螺纹杆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横梁上,另一端伸入第一池体内,且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池体底面上,横梁上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螺纹杆固接,圆盘圆心位置套设在第一螺纹杆上且与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池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
分别固接在第一池体两侧池沿上且开口相对,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的长度方向与横梁长度方向垂直,第二螺纹杆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槽体内且轴心线与第一槽体长度方向平行,第一槽体内还设置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螺纹杆固接。
[0012]作为优选,所述投食单元包括有第一投食组件和第二投食组件,第一投食组件和第二投食组件分别位于横梁两侧且对称设置;
[0013]所述第一投食组件和第二投食组件均包括有第一滑块和第一盒体,第一滑块可滑动的位于第一槽体内,第一滑块套设在第二螺纹杆上且与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第一盒体可滑动的位于第二槽体内,第一盒体内安装有第二电机;
[0014]所述第一投食组件和第二投食组件均包括有装载饲料的内筒体,内筒体圆周外壁上开设有用于放入饲料的第一开口,内筒体外套设有与内筒体同轴心线的外筒体,内筒体一端穿过外筒体端面伸出外筒体且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滑块上,另一端穿过外筒体端面伸出外筒体且可转动的伸入第一盒体与第二电机输出轴固接;
[0015]所述外筒体圆周外壁上开设有可配合第一开口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上设置有可开闭的盖体,外筒体圆周外壁上沿轴线方向依次设置若干伸缩出料管,所述伸缩出料管可连通外筒体内部,外筒体圆周外壁上还固接有用于清淤的犁板和可与圆形凸台配合的推动块;
[0016]所述外筒体两端面分别固接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的一端,第一扭簧另一端与第一滑块侧壁固接,第二扭簧另一端与第一盒体外壁固接;
[0017]所述外筒体圆周外壁靠近两端面的位置分别固接有第一L形柱和第二L形柱的一端,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槽沿上分别开设有可与第一L形柱另一端配合的第一滑槽,可与第二L形柱另一端配合的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靠近横梁的位置还开设有供第一L形柱和第二L形柱进出的缺口。
[0018]作为优选,所述所述横梁上还设置有若干增氧机。
[0019]作为优选,所述储水池下方还设置用于调节储水池温度的温控设备。
[002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0021]1.本专利技术可以利用温差发电启动电控阀门,节约能源,且反应灵敏,实时检测水温,因多数水产生物都有不能抵抗水温骤变的的弱点,电控阀门配合温差发电的控制,可使第一池体温度变化较小,利于养殖。
[0022]2.本专利技术的底板单元在水底时,圆盘小幅度往复转动可以用于搅动淤泥,底板单元上升时,可以将第一池体内的淤泥抬升出水面,便于清理多余淤泥,当清淤完成,底板单元下降,通过底板挤压,加速废水排出养殖池。
[0023]3.本专利技术投食单元可以准确均匀的完成饲料投放,结构简单,需要进行清淤时,转动外筒体,即可完成清淤工作,如果需要进行投放生石灰,改善淤泥底质,投食单元的伸缩出料管也可以插入淤泥内,投放生石灰。
[0024]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5]本专利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底板单元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槽体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槽体示意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内筒体示意图。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投食单元示意图(一)。
[0032]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投食单元示意图(二)。
[0033]图中:1.第一池体;2.储水池;3.第一管道;4.温差发电元件;5.电控阀门;6.底板;7.圆形安装槽;8.限位槽;9.圆盘;10.限位块;11.圆形凸台;12.凸块;13.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5.横梁;16.第一螺纹杆;17.第一电机;18.第一槽体;19.第二槽体;20.第二螺纹杆;21.第一滑块;22.第一盒体;23.第二电机;24.内筒体;25.第一开口;26.外筒体;27.第二开口;28.盖体;29.伸缩出料管;30.犁板;31.推动块;32.第一扭簧;33.第二扭簧;34.第一L形柱;35.第二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热电效应的水产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包括有第一池体(1)和储水池(2),第一池体(1)和储水池(2)通过第一管道(3)连通,第一池体(1)侧壁上设置有温差发电元件(4),第一管道(3)上设置有电控阀门(5),所述电控阀门(5)与温差发电元件(4)电连接;所述第一池体(1)内还设置有可升降的底板单元和用于播撒饲料的投食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电效应的水产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单元包括有与第一池体(1)底面形状相同的底板(6),底板(6)顶面开设有圆形安装槽(7),圆形安装槽(7)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限位槽(8),圆盘(9)可转动的安装在圆形安装槽(7)内,圆盘(9)侧壁上固接有可在限位槽(8)内摆动的限位块(10),圆盘(9)顶面圆心位置还固接有圆形凸台(11),圆盘(9)顶面绕圆形凸台(11)均匀阵列有若干凸块(12)和第一通孔(13),底板(6)上开设有可与第一通孔(13)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14);所述第一池体(1)上架设有横梁(15),横梁(15)两端分别固接在第一池体(1)两侧池沿上,第一螺纹杆(16)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横梁(15)上,另一端伸入第一池体(1)内,且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池体(1)底面上,横梁(15)上安装有第一电机(17),第一电机(17)的输出轴与第一螺纹杆(16)固接,圆盘(9)圆心位置套设在第一螺纹杆(16)上且与第一螺纹杆(16)螺纹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电效应的水产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池体(1)上还设置有第一槽体(18)和第二槽体(19),第一槽体(18)和第二槽体(19)分别固接在第一池体(1)两侧池沿上且开口相对,第一槽体(18)和第二槽体(19)的长度方向与横梁(15)长度方向垂直,第二螺纹杆(20)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槽体(18)内且轴心线与第一槽体(18)长度方向平行,第一槽体(18)内还设置有第三电机(40),第三电机(40)的输出轴与第二螺纹杆(20)固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电效应的水产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投食单元包括有第一投食组件和第二投食组件,第一投食组件和第二投食组件分别位于横梁(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西浩孟祥程江李璐朱广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