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721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液港装置,包括:港体、连接管、导管和固定组件,其中,所述港体包括港体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港体本体内部的隔膜组件,所述港体设置第一开口,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沿所述导管的开口进入所述导管内;所述固定组件呈柱状,所述固定组件包裹所述导管包含所述连接管的部分,所述固定组件内部设置内腔,所述导管包含所述连接管的部分穿过所述内腔,所述内腔表面贴合固定所述导管包含所述连接管的部分;内腔直径大小与导管直径大小相匹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输液港装置中部件之间的固定性。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输液港装置中部件之间的固定性。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输液港装置中部件之间的固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液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设计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液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靶向治疗已经成为对肿瘤、癌症等疾病相对高效的治疗方法,而化疗、营养支持、人体积液的抽吸引流、疼痛管理、采血以及临床中需要反复输注或抽吸等相关治疗通常使用植入式给药装置作为一种长期留置于人体内的输液装置,其中,植入式给药装置又称为输液港。
[0003]在现有技术中,输液港通常由港体和导管组成,导管与港体之间固定连接,有时还会在港体和导管之间设置一个锁紧装置。当向输液港港体内部充注药物液体时,由于港体内的瞬间压力较大,港体和导管之间会承受较大的冲击力,港体和导管之间的连接变得不牢固,这样会导致输液港中部件的固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液港装置,以解决输液港中部件的固定性较差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液港,包括:港体、连接管、导管和固定组件,其中,所述港体包括港体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港体本体内部的隔膜组件,所述港体设置第一开口,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沿所述导管的开口进入所述导管内;所述固定组件呈柱状,所述固定组件包裹所述导管包含所述连接管的部分,所述固定组件内部设置内腔,所述导管包含所述连接管的部分穿过所述内腔,所述内腔表面贴合固定所述导管包含所述连接管的部分;内腔直径大小与导管直径大小相匹配。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br/>[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输液港包括:港体、连接管、导管和固定组件,其中,所述港体包括港体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港体本体内部的隔膜组件,所述港体设置第一开口,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沿所述导管的开口进入所述导管内;所述固定组件呈柱状,所述固定组件包裹所述导管包含所述连接管的部分,所述固定组件内部设置内腔,所述导管包含所述连接管的部分穿过所述内腔,所述内腔表面贴合固定所述导管包含所述连接管的部分;内腔直径大小与导管直径大小相匹配。使用者使用针状物体刺穿港体内设置的膈膜组件,患者所需要的药液从港体内流至连接管,连接管和导管连通使得药液到达导管处,导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患者的靶向部位,其中,固定组件设置于导管包含连接管的部分对导管和连接管起到紧固的作用,进而提高了输液港中部件之间的固定性。
[0008]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09]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其中:
[0010]图1是本公开提供的输液港装置的结构图;
[0011]图2是本公开提供的输液港装置中固定组件的结构图;
[0012]图3是本公开提供的输液港装置中固定组件的另一种结构图;
[0013]图4是本公开提供的输液港装置中固定组件的另一种结构图;
[0014]图5是本公开提供的输液港装置中导管的结构图;
[0015]图6是本公开提供的输液港装置中导管尖端的剖面图;
[0016]图7是本公开提供的输液港装置中港体的结构图;
[0017]图8是本公开提供的输液港装置中连接管的结构图;
[0018]图9是本公开提供的输液港装置中导管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0020]请参见图1,图1是本公开提供的一种输液港装置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包括:港体11、连接管12、导管13和固定组件14,其中,所述港体11包括港体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港体本体内部的隔膜组件,所述港体11设置第一开口,所述连接管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连接管12的第二端沿所述导管13的开口进入所述导管13内;所述固定组件呈柱状,所述固定组件包裹所述导管包含所述连接管的部分,所述固定组件内部设置内腔,所述导管包含所述连接管的部分穿过所述内腔,所述内腔表面贴合固定所述导管包含所述连接管的部分;内腔直径大小与导管直径大小相匹配。
[0021]其中,上述输液港装置中的上述导管13可植入静脉、动脉、腹膜内或椎管内等部位,为患者建立长期液体通路。可经皮反复穿刺上述港体的上述隔膜组件向人体内输注药物或抽吸体液,适用于需要进行化疗、营养支持、腹水或胸腔积液抽吸引流、疼痛管理、采血及其他临床需反复输注或抽吸的患者。对于上述输液港装置及其中上述导管设置的位置,对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不作限定。
[0022]另外,上述输液港装置中的上述连接管12和上述导管13的长度设置可以是根据患者的使用需求设置,对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不作限定。
[002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港体11中的膈膜组件可以是是由耐高压硅胶经注塑成型,可以耐受极限30Psi的压力,满足临床输注药液时对于压力的要求。穿刺性能满足3000

5000次,在临床的使用过程中,减少出现穿刺落屑而造成对于人体的二次伤害。另外,上述港体11中可以是设置有底壳结构,底壳结构可以是由医用不锈钢或镍钛合金等材质中的任意一种经机加工成型,上述膈膜组件设置于底壳上,当专用针在穿刺上述膈膜组件的过程中,可以减小使用力度从而使得上述膈膜组件不被专用针刺穿。另外,上述固定组件14,可以是通体使用镍钛合金材质。
[0024]该实施方案中,上述输液港装置由上述港体11、上述连接管12、上述导管13和上述
固定组件14组成,其中,上述港体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开口,上述连接管12从第一开口固定连通于上述港体11,上述连接管12的另一端沿着上述导管13的开口进入上述导管13,上述固定组件14包裹上述导管13包含连接管12的部分,其中,上述固定组件14设置有内腔且上述导管13穿过上述固定组件14的内腔,内腔的表面与上述导管13的横截面大小相匹配,即内腔表面贴合固定所述导管13包含所述连接管12的部分。该结构的设置提高了上述输液港装置中部件之间的固定性。
[002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导管13套接在距离上述连接管12端口处5mm的位置上,然后将固定组件与上述连接管12和上述导管13连接组合,上述固定组件14前端与上述连接管12连接方式为刚性连接,此连接方式比较牢固,但是上述导管13长期植入体内,会加速上述导管13老化现象,人体活动更容易造成此处断裂,从而导致漏液而伤害到人体。后端连接方式为柔性连接,既能起到上述导管13与上述固定装置14的连接,从而也减小了对于上述导管12的伤害。
[002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港体、连接管、导管和固定组件,其中,所述港体包括港体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港体本体内部的隔膜组件,所述港体设置第一开口,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沿所述导管的开口进入所述导管内;所述固定组件呈柱状,所述固定组件包裹所述导管包含所述连接管的部分,所述固定组件内部设置内腔,所述导管包含所述连接管的部分穿过所述内腔,所述内腔表面贴合固定所述导管包含所述连接管的部分;内腔直径大小与导管直径大小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导管包含所述连接管部分表面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裹所述导管,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内部贴合所述导管的表面;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导管包含所述连接管部分表面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裹所述导管,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内部贴合所述导管的表面;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导管包含所述连接管部分表面靠近港体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导管包含所述连接管部分表面远离港体的位置;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远离所述港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靠近港体的一端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圆筒和固定圆环,其中,所述第一圆筒套在所述导管包含所述连接管的部分;所述固定圆环贴合所述第一圆筒内圆环面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涛赵卫东吕向东陈大为
申请(专利权)人:康迪泰科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