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油树用法兰与套管连接用的密封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695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油树用法兰与套管连接用的密封圈,用于对法兰及内套管的套接段内部进行密封,法兰的内表面有环形限位槽,包括密封圈本体,该密封圈本体呈圆环形,密封圈本体的内表面有内凸圆环,密封圈本体的外表面有环形凹槽,还包括两个支撑弹簧圈,密封圈本体有顶面及底面;底面的周边绕轴线均布n个纵向槽,n≥1,纵向槽沿平行于轴线方向与环形凹槽相贯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从原理上改变了密封机理,颠覆了传统密封圈采用外来压力来补偿套管公差造成的间隙加大的密封原理,巧妙利用了自身系统压力来进行密封,更好地补偿了套管尺寸的不稳定性等缺陷所产生的间隙加大的误差。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石油及天然气钻采的场合。于石油及天然气钻采的场合。于石油及天然气钻采的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油树用法兰与套管连接用的密封圈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钻采套管密封
,特别涉及一种采油树用法兰与套管连接用的密封圈。

技术介绍

[0002]在石油及天然气钻采的过程中,随着钻孔的不断深入,需要不断增加套管串接的数量,各级套管之间,通过四通法兰座与套管之间的密封圈100 来实现密封,传统的密封圈100采用FS型密封圈或者BT型密封圈,参见图1、图2及图3,钻井机的法兰6与内管7相互套接,在套接段,为了套接顺利,需要补偿制管工艺造成的直径误差范围,法兰6的内壁与内管7的外壁之间一般会形成2mm左右的间隙,为了保持两个套管之间连接的密封性,需要在套接段13中安装密封圈100,法兰6的内壁上开有环形限位槽61,密封圈100 置于环形限位槽61内。
[0003]参见图4,目前,钻采领域中用的最多的密封圈是FS型密封圈,FS型密封圈具有较厚实的截面,能承受比较高的压力,最大压力可达到105MPa。
[0004]使用时,当法兰6的内壁与内套管7与之间的间隙相对正常值偏小时,参见图5,会对FS型密封圈过度压缩,容易导致FS型密封圈爆裂,当套管之间距离相对正常值偏大时,FS型密封圈可能因为压缩量不够而导致泄漏。
[0005]FS型密封圈如图4所示,密封圈100包括呈圆环形的密封圈本体1及支撑弹簧圈5,密封圈本体1的内表面有内凸圆环2,支撑弹簧圈5分置于所述内凸圆环2的两侧并嵌入所述密封圈本体1内,密封圈本体1的外表面有环形凹槽3;参见图3,内凸圆环2与内套管7的外壁相抵近。
[0006]FS型密封圈其工作原理是,参见图5,当钻井内的井压等于零时,密封圈本体1置于环形限位槽61内,内凸圆环2将法兰6的内壁与内管7的外壁之间的间隙堵住,起到封闭的作用;参见图6,当钻井内的井压大于零时,密封圈本体1置于环形限位槽61内,内凸圆环2将法兰6的内壁与内管7 的外壁之间的间隙堵住,通过对径向截面的预压塑,使密封圈本体1的内外表面对内套管7外壁及环形限位槽61内壁产生一定的预压应力,从而隔断流体从高压端向低压段流动,从而起到密封作用。同时,受钻井内的井压作用,结合图5及图6看,高压端压力作用到密封圈本体1的底面11,推动密封圈本体1向上运动,密封圈本体1的顶面12与环形限位槽61的上侧面611紧密相抵,密封圈本体1的底面11与环形限位槽61的下侧面 612相分离。使顶面12与环形限位槽61的上侧面611相对抗,构成顶面产生压应力,达到三面密封的效果。
[0007]由于石油套管的公差范围大,如公称尺寸为13

3/8的FS圈,对应的套管最大外径为:343.12mm,最大外径为338.03mm,尺寸相差5.09mm。FS圈在套管外径偏大时,会过度压缩,容易将FS圈压到爆裂,当套管外偏小时, FS圈可能因为压缩量不够而导致容易泄露,甚至因为废井而造成巨大的损失。
[0008]参见图7,现有技术中,为了加强密封性,需要沿法兰6的径向开径向孔62,径向孔
62通向环形凹槽3,径向孔62可外接压力枪,注入压力油脂,压力油脂使得内凸圆环2与内套管7的外壁紧密相抵,从而消除了井压太大造成泄漏的隐患,起到强力密封作用。
[0009]还有另一种加压密封的方式,回看图3,其与上述加强密封方式的区别在于:径向孔62通向两条环形限位槽61之间,径向孔62可外接压力枪,注入压力油脂,结合图5及图6,压力油脂使得顶面12与环形限位槽61的上侧面611相对抗构成的顶面压应力加,增加了三面密封的效果。
[0010]上述两种加压密封的方式的方式均需要另外增加施压供油设备,通过施加压力油脂来增加密封效果,增加了设备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可节省供油设备的一种采油树用法兰与套管连接用的密封圈。
[001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3]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采油树用法兰与套管连接用的密封圈,用于对法兰及内套管的套接段内部进行密封,该法兰的内表面有环形限位槽,包括密封圈本体,该密封圈本体呈圆环形,该密封圈本体的内表面有内凸圆环,该密封圈本体的外表面有环形凹槽,还包括两个支撑弹簧圈,该支撑弹簧圈分置于该内凸圆环的两侧并嵌入该密封圈本体内,该支撑弹簧圈、内凸圆环及环形凹槽与密封圈本体呈同轴设置,该内凸圆环及环形凹槽置于同一横截面上,该密封圈本体置于环形限位槽内,该内凸圆环与内套管的外壁相抵进并沿径向弹性干涉,该密封圈本体有顶面及底面,该顶面与环形限位槽的上侧面相抵贴合,该底面与环形限位槽的下侧面相分离,该底面与钻井的井压方向相对;内凸圆环与内套管的外壁相抵进并沿径向弹性干涉,该底面的周边绕轴线均布n个纵向槽,n≥1,该纵向槽沿平行于轴线方向与环形凹槽相贯通。
[0014]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内凸圆环与内套管的外壁相抵进并沿径向弹性干涉形成预压塑,达到内侧密封;内凸圆环与内套管的外壁相抵进并沿径向弹性干涉,使得内凸圆环产生弹性变形,起到初步与内套管的外壁紧贴密封的作用,当丼压从下向上作用时,高压端压力作用到密封圈本体的底面,推动密封圈本体向上运动,密封圈本体的顶面与环形限位槽的上侧面紧密相抵,密封圈本体的底面与环形限位槽的下侧面相分离。使顶面与环形限位槽的上侧面相对抗,构成顶面产生压应力,保证达到密封圈的三面密封的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密封圈本体上的设置纵向槽,该纵向槽沿平行于轴线方向与环形凹槽相贯通,当油井中的压力介质通过纵向槽,并进入密封圈本体外径方向开的环形凹槽中后,使得丼压绕环形凹槽沿径向指向中心线,达到了替代现有技术中外接压力枪注入压力油脂的作用,因为密封圈本体一般是由弹性较好的氢化丁腈橡胶制造而成,具有很好的弹性回缩及拉伸功能,当压力介质进入环形凹槽内,会推动密封圈本体内缩,从而紧贴内套管外径,增强了密封效果,节省压力枪及供油设备的费用,使结构更简单。本专利技术从原理上改变了密封机理,颠覆了传统密封圈采用外来压力来补偿套管公差造成的间隙加大的密封原理,巧妙利用了自身系统压力来进行密封,更好地补偿了套管尺寸的不稳定性等缺陷所产生的间隙加大的误差。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环形凹槽的宽度大于内凸圆环的宽度。该改进保证了弹性回缩的面积大于内凸圆环的面积,使内缩力度更强。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具体方案,该内凸圆环的横截面是圆弧形,该环形凹槽的横截面是圆弧形。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具体方案,该纵向槽的横截面为矩形,或梯形,或弧形。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上侧面及顶面分别垂直于轴线。该改进使密封圈本体受油井中的压力介质作用后,顶面与环形限位槽的上侧面更贴合。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现有技术中石油及天然气钻采的套管与法兰座装置连接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3为图2中B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23]图4为现有技术的F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油树用法兰与套管连接用的密封圈,用于对法兰(6)及内套管(7)的套接段内部进行密封,所述法兰(6)的内表面有环形限位槽(61),包括密封圈本体(1),所述密封圈本体(1)呈圆环形,所述密封圈本体(1)的内表面有内凸圆环(2),所述密封圈本体(1)的外表面有环形凹槽(3),还包括两个支撑弹簧圈(5),所述支撑弹簧圈(5)分置于所述内凸圆环(2)的两侧并嵌入所述密封圈本体(1)内,所述支撑弹簧圈(5)、内凸圆环(2)及环形凹槽(3)与密封圈本体(1)呈同轴设置,所述内凸圆环(2)及环形凹槽(3)置于同一横截面上,所述密封圈本体(1)置于环形限位槽(61)内,所述内凸圆环(2)与内套管(7)的外壁相抵进并沿径向弹性干涉,所述密封圈本体(1)有顶面(12)及底面(11),所述顶面(12)与环形限位槽(61)的上侧面(611)相抵贴合,所述底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慧张万平周志锋冯锐汉范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格雷亚特流体密封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