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成建国专利>正文

一种医用雾化吸痰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694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雾化吸痰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吸痰瓶主体、连接管主体、吸痰管主体、雾化装置主体和面罩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内部设置有吸痰瓶主体,且吸痰瓶主体顶端设置有连接管主体,所述连接管主体顶端设置有吸痰管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内部设置有雾化装置主体,且设备主体外壁设置有面罩主体,所述吸痰瓶主体内部设置有连接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连接管和吸痰瓶之间对接不便易产生泄露造成感染且雾化吸痰设备内部未对一次性医疗器具设置回收装置的问题,通过设置连接机构,令医护人员在对二者进行对接时,能够快速的同时,避免产生泄露的情况,且医护人员在对器具回收时能够快捷,避免产生交叉感染的现象。避免产生交叉感染的现象。避免产生交叉感染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雾化吸痰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为一种医用雾化吸痰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雾化治疗主要指气溶胶吸入疗法,所谓气溶胶是指悬浮于空气中微小的固体或液体微粒,因此雾化吸入疗法是用雾化的装置将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洁净气道,湿化气道,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的目的,吸痰器主要是电动式多功能负压吸痰器和简易手动吸痰器,操作端需要连接吸痰管或海绵吸痰管方可使用,医护人员通过对雾化吸痰设备进行适当操作,以便于对病人达到救治的效果,因此可知现在的一种医用雾化吸痰设备基本满足人们需求,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0003]现在的一种医用雾化吸痰设备,该雾化吸痰设备内部,在对于连接管和吸痰瓶之间的连接处,由于密封性能较差,易产生泄露的情况导致医护人员感染病菌,且连接管与吸痰瓶进行对接时也较为不便,雾化吸痰设备内部多处使用的零件呈一次性使用性质,从而避免二次使用后形成交叉感染,导致在对病人进行救治完毕后,医护人员需要对该部分医疗器具进行回收处理,而现有的雾化吸痰设备内部并不能够很好的解决该问题,因此亟需一种医用雾化吸痰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雾化吸痰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连接管和吸痰瓶之间对接不便易产生泄露造成感染且雾化吸痰设备内部未对一次性医疗器具设置回收装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雾化吸痰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吸痰瓶主体、连接管主体、吸痰管主体、雾化装置主体和面罩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内部设置有吸痰瓶主体,且吸痰瓶主体顶端设置有连接管主体,所述连接管主体顶端设置有吸痰管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内部设置有雾化装置主体,且设备主体外壁设置有面罩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瓶主体内部设置有连接机构,且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腔室,所述吸痰瓶主体内部开设有第一腔室,且第一腔室内部插设有连接管主体,所述连接管主体外壁胶粘有第一密封块,且第一密封块右侧贴合有第二密封块,所述第二密封块外壁胶粘于第一腔室内壁,所述吸痰瓶主体内部开设有第二腔室,且第二腔室内壁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第二腔室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底端固定连接于限位杆外壁,所述调节杆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远离调节杆外壁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腔室内壁,所述调节杆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远离调节杆外壁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腔室内壁,所述调节杆后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一铰接杆,且第一铰接杆远离调节杆后端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左侧插设于连接管主体内部,所述调节杆后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铰接杆,且第二铰接杆远离调节杆后端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第二腔室内部开设有第二滑
槽,且第二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顶端固定连接于限位板外壁,且限位板右侧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右侧固定连接有拉板,所述连接管主体内部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三腔室,所述连接管主体内部开设有第三腔室,且第三腔室内部插设有吸痰管主体,所述连接管主体内部贯穿有插杆,且插杆左侧插设于吸痰管主体内部,所述插杆右侧固定连接有侧板,且侧板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把手,所述连接管主体内部开设有第四腔室,且第四腔室内部插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右侧固定连接于侧板外壁,且固定块内部开设有第五腔室,所述第五腔室内部插设有固定柱,且固定柱左侧固定连接于第四腔室内壁,所述固定柱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固定柱外壁缠绕有第三弹簧,所述设备主体内部设置有回收机构。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块右侧贴合有第二密封块,且第一密封块与第二密封块皆为橡胶材质。
[0007]优选的,所述拉板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把手,且第一固定把手外壁胶粘橡胶套。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三弹簧左侧固定连接于第五腔室内壁,且第三弹簧远离第五腔室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限位块外壁。
[0009]优选的,所述吸痰管主体外壁胶粘有第三密封块,且第三密封块右侧贴合有第四密封块。
[0010]优选的,所述第四腔室内部开设有第三滑槽,且第三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顶端固定连接于固定块外壁。
[0011]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外壁贴合于第五腔室内壁,且限位块外壁胶粘有橡胶垫。
[0012]优选的,所述设备主体内部设置有回收机构,所述设备主体内部设置有收纳仓,且收纳仓内部开设有第六腔室,所述第六腔室内壁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挡板,所述第六腔室内部开设有第四滑槽,且第四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底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且第四弹簧远离第四滑块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于第四滑槽内壁,所述第四滑块外壁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三铰接杆,且第三铰接杆远离第四滑块外壁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于挡板外壁。
[0013]优选的,所述挡板外壁胶粘有密封垫,且密封垫为橡胶材质。
[0014]优选的,所述第四滑槽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底端贴合于第四滑块外壁。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医用雾化吸痰设备设置有第一腔室、第一密封块、第二密封块、第二腔室、调节杆、第一弹簧、第一铰接杆、限位杆、第一滑槽、第一滑块、第二弹簧、第二铰接杆、限位板、第二滑槽、第二滑块、拉杆、拉板和第一固定把手,推动连接管主体进入第一腔室的内部,通过连接管主体外壁对限位杆进行挤压,直至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卡合,限位杆与连接管主体卡合,完成连接,解决了连接管和吸痰瓶之间对接不便易产生泄露造成感染的问题,通过设置连接机构,令医护人员在对二者进行对接时,能够快速的同时,避免产生泄露的情况,同时设置有第三腔室、第三密封块、第四密封块、插杆、侧板、第二固定把手、第四腔室、固定块、第三滑槽、第三滑块、第五腔室、固定柱、限位块和第三弹簧,拉动第二固定把手,通过侧板带动固定块外壁固定连接的第三滑块在第三滑槽内部进行移动,令限位块在第五腔室内部进行移动,同时对第三弹簧产生挤压,直
至插杆整体脱离吸痰管主体的内部,解决了吸痰管在取出时外壁会残留痰液回收不便的情况,通过设置该机构,令医护人员通过简单操作,便可令吸痰管与连接管之间进行拆分,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分开处理;
[0016]同时设置有收纳仓、第六腔室、挡板、密封垫、第四滑槽、第四滑块、第四弹簧、连接块和第三铰接杆,医疗器具对挡板产生挤压,挡板对第三铰接杆产生推动,第三铰接杆带动第四滑块在第四滑槽内部进行滑动,第四滑块同时对第四弹簧产生挤压,使第四弹簧产生弹性形变,直至医疗器具进入第六腔室的内部,通过第四弹簧自身的弹性作用下,令挡板能够恢复原位,解决了雾化吸痰设备内部未对一次性医疗器具设置回收装置的问题,通过设置该机构,令医护人员在对器具回收时能够快捷,避免产生交叉感染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剖面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雾化吸痰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11)、吸痰瓶主体(112)、连接管主体(113)、吸痰管主体(114)、雾化装置主体(115)和面罩主体(1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雾化吸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11)内部设置有吸痰瓶主体(112),且吸痰瓶主体(112)顶端设置有连接管主体(113),所述连接管主体(113)顶端设置有吸痰管主体(114),所述设备主体(111)内部设置有雾化装置主体(115),且设备主体(111)外壁设置有面罩主体(116),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瓶主体(112)内部设置有连接机构,且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腔室(211),所述吸痰瓶主体(112)内部开设有第一腔室(211),且第一腔室(211)内部插设有连接管主体(113),所述连接管主体(113)外壁胶粘有第一密封块(212),且第一密封块(212)右侧贴合有第二密封块(213),所述第二密封块(213)外壁胶粘于第一腔室(211)内壁,所述吸痰瓶主体(112)内部开设有第二腔室(214),且第二腔室(214)内壁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调节杆(215),所述第二腔室(214)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219),且第一滑槽(219)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220),所述第一滑块(220)底端固定连接于限位杆(218)外壁,所述调节杆(215)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16),且第一弹簧(216)远离调节杆(215)外壁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腔室(214)内壁,所述调节杆(215)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21),且第二弹簧(221)远离调节杆(215)外壁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腔室(214)内壁,所述调节杆(215)后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一铰接杆(217),且第一铰接杆(217)远离调节杆(215)后端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限位杆(218),所述限位杆(218)左侧插设于连接管主体(113)内部,所述调节杆(215)后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铰接杆(222),且第二铰接杆(222)远离调节杆(215)后端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限位板(223),所述第二腔室(214)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224),且第二滑槽(224)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225),所述第二滑块(225)顶端固定连接于限位板(2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成建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